战略始于站在终局

在个人管理,还有组织的管理中,都需要管理者和领导者具有一种抽身的能力。所谓抽身的能力就是观察的“观”,本来的意思就是不带评价,中立地看自己。

观有两种,一种观是主观,以主人的角度看事情,还有一种角度是客观,就是从客人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经常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这叫主观。自己作为主人,拥有了这个东西,你就自然地带有经济学上说的禀赋效应。你拥有它,就一定会高估它的优势,低估甚至忽略它的劣势,尤其是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

就像你在台上指挥一个乐队,和我在下面看你指挥是很不一样的。我和做过影视、音频节目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恐惧,就是怕看自己的节目,怕听自己的节目。

我自己第一次听见我在电台里的声音,真的是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我们说话的时候,能听见我们的声音,但这个声音是音响效应。你的耳朵听到这个声音的介质和别人听你的声音的介质是不一样的。后者纯粹是空气,前者是你在说话时,你的脑袋本身也承担了传播声音的介质。从你在这个世界上开始说的第一句话开始,你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你的声音其实就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我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我很想知道自己在电话里是什么声音。我说你这是具有一种把自己抽身出来的能力啊。你听到自己录音的时候觉得很怪,很自然地会想这是录音的效果不好,录音设备把你的声音变了。

事实上,你的声音变化的程度很小,是因为你的视角变了,从主观到客观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了。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个编辑,叫阿伦·韦伯(音)。他说一个领导者需要有两种望远镜。一种望远镜就是你站在现在的位置去看市场,能看到更多的东西,避免让自己陷入到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状态。这当然很重要,领导者就应该高瞻远瞩,有长时段观察事态的战略透视和洞察的能力,这完全没错。

但是,还有一种能力常常被我们忽略。阿伦·韦伯提醒我们,领导者应该还有一种望远镜,就是你能否从你现在的这个位子上离开,到你经常看的那个地点。你管理一家十几万人的企业,但是你从来没有站在那十几万人当中,去看站在台上的你。

你既没有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也没有站在普通公众的角度来看自己,你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感受自己。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天生就带有PS的属性,就像现在有很多软件P出来的照片简直是不像话,让你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感受是自带这种PS功能的,你站在平常被你俯视的那个位置来看看你自己,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好多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这就像你去看你在电视上的形象,听你在电台里的声音,这种感触是很有效的。

你所在的行业,就像鱼离不开水,但鱼又不知道水。因为水对于鱼来说,就像空气对于我们,我们是很少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的。但是,你如果不是鱼,人在看那个水就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一个行业里的各种习俗和潜规则,别人觉得怪里怪气,而你却已经觉得是天经地义,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如果你没有这种抽身出来的能力,你所在的企业、行业,对你来说就存在着致命的盲点,甚至是盲维。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超越现在的状态,那就如同是你揪着头发离开地面一样,是不可能的。

我们中国人说的鸟瞰,就是以鸟的视角来看,俯瞰全局,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全知之眼。你去看一个事件的时候,你以为好的,但在鸟瞰的视角下就会是坏的;你以为是充满前途的,但换一个视角,你已经离深渊很近了。

有人说,战略始于站在终局,就是站在最终的那个结局来看你当下的状态,这是你要制定战略的第一步。但事实上很少有人做战略的时候是这样做的,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现有的位置,高屋建瓴,俯视众生,自欺欺人,用这种方式来制定战略。那就是一句话,你缺乏抽身的能力。

贝壳超越链家,以及链家所在的那个房地产中介行业,就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站在原有的视角看,那真的是苦海无边,但是换一个视角,就是回头是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略始于站在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