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婳的禅修空间之戒——冥想!

电梯徐徐上升,11层。梯门打开的瞬间,佛手繁星的安婳标志辉光熠熠,莫名暖心的气息迎面拂来,给人无以言说的亲切感受,恍若举步跨入的是自家厅堂。绀青暗调的地毯上间织着的横竖金线在竹简遮罩的幽明灯光里似跳跃的希望,抚慰众生心灵。赤足行走其上,顿生素雅、超然之情!

厅堂内整齐地铺排着24方蒲团,在服务居士的指引下,我寻了一处,盘腿打坐起来。目光四顾,有古色古香的原木长桌、条案、博古架、太师椅……,还有橙白渐次的布帘整端的束于窗腰,以及蓝色印象山水的格栅屏风,处处带给人古朴典雅的愉悦感受。这不仅仅是禅修和冥想的场所,更是一处可以让人获得精神启发的空间。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的世俗烦恼让我们的心灵堪以重负,如何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还给心的本真?正如《春歌》中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每天都是好时节。”佛学就是要告诉我们智慧地处理与自己心灵无关的世事。这方天地将禅修文化并传统文化的审美元素一脉相承。陈设简约却不简陋,居俱古雅却不陈旧。营造的禅学空间富人文与艺术气息,极应人心最本真的向往,返璞归真。厅堂的南向中位,格栅木门启开,居然还营造有一处室内莲台,四壁素洁,古朴幽静,壁灯营造的圆光霞蔚,好似佛祖位临,给予人脱离杂乱、污浊、黑暗世界的无边勇气和至高无上的光明之力;更予人彻见心性本源之智慧。这种空间布局契合佛理“无常观”,将空间演变成了多种模式,印证着“诸法实相论”的禅学思想。

佛门的禅修体系中,分野甚众,纷纷杂杂,诸如内观禅、前行禅、动中禅等,不一而足。传统的佛门禅修,当属止观禅。理论上来说,任何佛宗都是止和观的修行。禅定法,浅者称为止观,深者称为定慧。所谓聚心会神专注于一境,令心不散乱,可由修止而入定;在静定中,按照特定的内容反省思考,就是由修观到禅那。最主流的还是正念禅修,乔·卡巴金将正念禅修定义为“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不加评判地觉知此时此刻的体验的方式培养觉知力”。这是在南传佛教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禅修文化产生的一整套业已去魅的训练技术,不再具有宗教色彩,若是把正念禅修和礼佛等同起来,便是谬误了。

在这里,我们修习的便是正念禅修。正念禅修在技术操作上,除了“止”和“观”,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戒”。“戒”、“止”、“观”三者如同金字塔一样,“止”、“观”二者在“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三者相互依存。在禅修中,要求以“戒”律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制约心的粗暴活动,令不作诸恶,自律。

此时,引导居士行至莲台,坐定,目观台下,合手示意,台下众居士也都合手还礼。但见引导居士燃起一根佛香,香烟袅袅,静直而上,进而盘旋散开,如仙气般缭绕;接着,引导居士左手端起磬钵,移至心轮前方,右手若握着毛笔一般紧握磨塞,垂直于钵体,以中指和食指的力道,神态自若地快速上提,碰擦钵边。瞬时,宛若古刹之晨钟般的悦音回响,荡灵涤魄。磬钵磨音更是玄玄幻幻,余音匝匝,令人神通天地,九窍熨服。若孔子,必也如聆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了。

在美妙悦耳的磬钵尾音中,引导居士开始讲解禅修要津。“戒”如社会中普遍的道德规范一般,要我们持开放的态度,不带偏见地引导自己往有益的方向发展;“戒”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以友善、温暖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并提高自己的同情心。虽然“戒”包含这些,但“戒”的目的并不在此,道德品质只是修习“戒”的结果。“戒”的修习还可以减少我们的精神分散和在禅修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多数分野的禅修认为“戒”强加于修习者,本身就存在道德上的问题,这其中实质上夹杂着引导者对“戒”的主观理解和引导者自身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戒”视为宗教教条或纯粹的道德规范是对“戒”的狭义见解。我们所修习的正念禅修中只包含“戒”的外延。

引导居士呷了一口绿茶,继续着说,修习“戒”的具体方法分别为冥想、放松和自觉。譬如冥想,我们一起来做5分钟的怜悯冥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偶遇各类形色的人和事,其中不乏值得怜悯和同情的,把它从各位居士的思想深处调出来,仅就怜悯开始冥想。端正打坐于蒲团上的居士们,依着引导居士的指引,均微微俯首,闭目冥想。在我的思绪里,自己才是最值得同情和怜悯的,要爱自己,不为世事所羁绊,放慢追求,真所谓凡事难得压一天,压一天,很多事儿便也会就着日子过去了。冥想完毕,引导居士举了几项事例,修习的居士们大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助人情绪。趁着居士们修习“戒”的情绪高涨,面相禅悦,引导居士再次抛出了冥想话题,在没有爱与亲情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好似砌了一堵墙,自私、冷漠,隔开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结。我们一边想逃离原生家庭,一边却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卡在过去的人,不能将新的经验整合到新生活中去。原生家庭留下的伤痛,我们要用修行去化解,和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更要和我们的下一代和解。在引导居士的循循启示中,我沉入冥想。是啊!不与父母和解,我们谈何有爱,谈何怜悯,谈何同情心?

在我们怨恨或对抗父母,甚或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的时候,请静下心来,内观自己。我们有理解过父母的痛苦吗?理解过他们也可能是为社会普遍价值所裹挟吗?我们有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同情他们,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吗?我们是不是高估了他们,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凡人,而我们却把他们当成了神?……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能和父母和解,不能真正从内在爱上自己的父母,我们就学不会爱和接纳,更谈不上付出爱与同情。对父母的怨气往往又会导致对自己怨恨,父母既然不爱我,或是不愿意为我,至少是我所认为的付出,那又何必生我养我呢?如此种种,请静下心来,内观自己,和自己和解。试着清理自己的愤怒;试着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试着让头脑的思绪停顿下来;试着回望自己;试着每天发心陪伴自己,接纳自己,看到自己……,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宽恕自己,当你选择以爱来面对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会以爱来回报你!也请和我们的下一代和解,当我们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长进、不开窍、不表现、不积极……的时候,也请理解他们,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下一篇《走进安婳的禅修空间》之戒——放松!


2020年6月12日星期四,西安,由养颜、助眠就喝蜂蜜酒的果老仙酒业(西安)高先生原创发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安婳的禅修空间之戒——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