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的由来不难看出,很多历史悠久的行政区划,最初的由来都离不开地理称谓,山、河、江、湖就是当时最好的地标。
当今若要对一个地名进行溯源,除了自然界的地标,还离不开人文的历史。
02 河南河北中间的河是黄河,99.9%的人会这么说。多数人的认知就一定对吗?
首先,我还是先从地图上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河北省和河南省纵向连接,南北贯穿,将山东山西两省完全分开。黄河在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汇地由北南流向转为西东流向,横向穿过河南省,进入山东省。
那么以黄河为划分的南与北就有了两个省,即河南省和河北省,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模糊认为上述99.9%的人是正确的。
可正确如果仅仅局限在模糊的分析上,就难以让人信服,那些差不多和模糊学难免让人更迷茫。至少9600万的河南人是不认可这种模糊的结论的,或者更准确来说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六个市区是不认可这种划分的。
以黄河划分河南河北,让焦作、济源、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地的居民情何以堪?
如果按照大家的认知来贴合,至少需要两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黄河流向变化
对此,我仅仅停留在胡思乱想阶段,缺少对地壳变化影响河流走向的研究,也没查询这方面的资料。假设这种影响存在,是不是此黄河非彼黄河?
第二种假设:行政区划后期的重新划分
若要证明这个假设,只需查找相关的历史沿革,应该不难得出答案,这一部分在后面详细说明。
抛开假设,从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河南河北的“河”不是黄河又是什么河呢?
事实上河北省与黄河也不是很近,就像山东和太行山的关系一样,不是一米能说得清的。
现代争议者给出了另一个说法,河南河北的界河其实是漳河流域。这有一定合理性,毕竟河南最北端的安阳,与河北最南端的邯郸,就是漳河的流域。
漳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广大,发挥的经济作用非常大,以漳河为界,也说得过去。
这种现象,是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从历史沿革来看
河南(简称“豫”),古称中原、中州、豫州。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从夏朝至宋朝,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洛阳、开封、商丘、许昌、安阳都曾经是国都。
至元朝,在河南境内设置河南江北行省,开封为省会。
解放初期,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以南地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从而形成了黄河南北皆有河南的现状。
河北省,简称“冀”。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汉代属幽州、冀州。唐代为河北道,宋代为河北路,元代为中书省。明清属直隶省。解放战争时期,河北西柏坡为中共中央临时所在地。
从上述两省的历史来看,确无黄河南北之说。反观人类自古依河而居的惯例,以黄河为界更应该是约定俗成,不用言说之事。古往今来天堑就是屏障,也是界碑,金朝和南宋正是以淮河为界,分而治之。
综上所述,河南河北之间无论是漳河还是黄河都有其道理。正如无论是地理还是历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知道来龙去脉,结果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未完待续,感谢《看鉴地理》的精彩分享,可乐学习整理于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