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细品红楼,看到的都是曹公心中的悲天悯人,局内局外,都是曹公呕心沥血的结晶,《红楼梦》中三百多个人物,或泼墨重彩,或蜻蜓点水,无不体现了曹公对社会、对人性的大无畏包容之心。
想要读懂一本书,先读懂作者,在曹公的一生当中,见证了家族兴旺时的高朋满座,也经历了家道败落后的树倒猢狲散,大起大落的人生,从王孙公子到下里巴人的转变,曹公用亲身经历的体悟去写《红楼梦》,让后人感受曹公对生命的疼惜,以及对世道的怜悯。
在《红楼梦》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十恶不恶的,诸如薛潘、贾瑞之流,也都是作者在品读人性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魑魅魍魉的思潮,且不说是在封建时代,就在当代,谁能说每一个含着金钥匙出身的豪门阔少都能够洁身自好,不做那些寻花问柳之事?
所以在曹公眼中,生命中所有的悲喜,都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应该被彰显,都应该被接纳,就算不被接纳的,也应当保持足够的敬畏。在曹公晚年的时候,潦倒到需要朋友施粥度日,也让他感受到下里巴人的艰难不易。
读曹公之后,再细细品读红楼,每一回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各种各样的主线交织。《红楼梦》就有这样的魅力,可以让你在茶前饭后,所手翻阅一章,都能让你快速进入情境之中,全然不用顾忌前回说的是怎样的故事,回回是故事,章章是人生。
就拿这段时间随手翻阅的那些章节,带大家去感受下曹公是怎样去悲天悯人,又是怎样去客观的去描绘那一个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角色。
林如海对贾雨村的礼遇之恩
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祖上封过列侯,已经世袭到了第五代。古代的贵族有两种,一种是靠世袭的,就是你的祖上对国家有功,是开国元老,所以你可以世袭这个官位;另外还有一种就是靠自己的本事去考试。林如海是世家,前四代都是世袭,但到了他这代,偏要读书来考官的,而且是当年的探花,所以曹公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相比于贾府这样的王公贵族,都是世袭做官,反而失去了书香世家的那种进取之心。
这样的林如海,却对贾雨村这个曾经被贬的一个落魄官员足够的礼遇与体贴。文中通过短小的几笔却道出了林如海这种钟鼎之家又兼具书香之家的家风和教养。
贾雨村因盘缠已散尽,无依无靠之时,被人推荐至林家做西宾,西宾也就是现在说的子女的家教先生,每月银子不曾少给。当林黛玉孝满后要到京城贾家投靠之时,贾雨村得知林家与贾家的关系,想通过林如海引荐给贾府舅爷,给安排一官半职。按理说,贾雨村应该先备下厚礼去乞求林如海。
可在他跟林如海见面时,林如海却先跟他说:“天缘凑巧,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林如海在小说中出现不多,但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觉到林如海是一个怎样的人,贾雨村这个时候是一个落难的人,他想要拜托林如海谋求官职,按今天的人情世故来讲,林如海大可摆出高傲的姿态,可他完全不是那样。
他立刻摆出谦虚的态度,向对方表明,不是你来来求我,其实是我正要求你,他说我们一直想报答你对小女的教育之恩,正好凑巧,小女也要到京城去投靠外祖母,拜托你带她去,这样反而让人觉得是林如海在求贾雨村,这里体现了世家文化对人的体谅,一个求你的人处在难堪的状况,有教养的人绝不让人家难堪,几句话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厚道。
甚至告知贾雨村,一切我都帮你筹备好了,写了一封信给内兄贾政,推荐你重新做官。而且担心贾雨村经济上有困难,就很周到的替对方想到,你带小女进京,一路上的花费,进京需要打点的礼物,我都帮你准备好了。
林如海的行为举止,让我们看到了林黛玉的家风,也看出来世家之人对寒门落魄之人的包容和大度。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人情冷暖
很多人对刘姥姥的印象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巴佬,甚至在整个贾府都把她当作一个茶前饭后的乐子,但在曹公的眼中,刘姥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整部小说中另一种生命形态,一种下里巴人的盲目乐观,也是整个贾府最终的救赎,也正是因为刘姥姥这个角色,才让整部小说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对于整个这一回写刘姥姥初入荣国府的经过时,不管刘姥姥怎样拘谨局促,不管她显得如何落魄无知,我都觉得没什么,但曹公在整回中提到的三个细节,瞬间让人觉得侯门再怎么深似海,但也有人性中最淳朴善良的一面,也是曹公要表达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思想。
刘姥姥到前门想要进去先找周瑞,但守门通报的小哥却告知她,在一旁候着,等周瑞出来自是能够等到。在他们看来,对于贾府这样侯门将后,每天都有穷亲戚来讨一些钱财度日,这个穿着破烂的老太婆估计也是如此,就不大想搭理。
说来刘姥姥运气好,刚好一个老管家就说,你们何苦耍她,她从乡下来,干嘛让她一等就是一天,这里让人感到一种心酸,对于这种阶级的等级差距,刘姥姥根本不知道这些人是耍她的。老管家就告诉她,周瑞到南边收租子去了,他太太倒是在家,可以到后门去找。
这个老管家,就是曹公对刘姥姥这种为生计发愁的农村妇人的一种怜悯,不愿意让他一整天饿着肚子等一个等不到的结局。
随后绕到后门,又碰巧看到一个小孩在玩耍,刚好小孩又告知了周瑞家的的住址,又碰巧周瑞家的刚好在家,又恰好周瑞家的考虑到之前刘姥姥亲家之前对周瑞有过恩情,也想显弄下自己的体面,虽然自己也是一个佣人,但也想告诉比她更低微的刘姥姥知道,她在贾府还是有分量的。
就这样,周瑞家的也就愿意尽心的去为她张罗安排了。
等到见到凤姐并知道来意之后,刘姥姥与凤姐的简短对话,体现凤姐精明干练的一面来,尽管凤姐知道刘姥姥是来讨钱的,但言语之中尽是体贴客套,毫无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脾气架子,尽管刘姥姥出身卑微,甚至谈不上什么亲戚,也从未谋面,但都能面面俱到悉心照料。
她知道刘姥姥来意之后,确定钱是要给的,但又不想让这种亲戚回回来回回给,所以她说,“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使呢,你们要是不嫌少,就暂且先拿去罢了,就当给孩子做件冬衣吧”
二十两银子对于刘姥姥来说,是一笔大钱了,但在凤姐的眼中只是一件做衣裳的钱,一来确实表现了贫富差距的对比,其实更多的是凤姐为了照顾刘姥姥的感受,就想告诉你,你不是来讨钱的,我们也很难,如果你不嫌弃,就把丫头们置衣裳的钱先拿去给小孩买件冬衣。
最让人感动的是,刘姥姥临走的时候,还拿了一串钱,让她们雇个车子回去,不要再走回去了。王熙凤日理万机,她也没有太多心情去可怜一个穷人,可是她这时候却有点不忍,这串钱比这二十两还重,其中有她对人的体谅,也有曹公对世人的悲悯。
不管是身为佣人的老管家,还是周瑞家的,还是位高权重的王熙凤,在贾府这座等级森严的侯门之中,面对比他们更弱势的群体时,都展现出悲天悯人的一面,让久居乡下的乡野村妇,对着社会充满着感激,也为后来对贾府落寞后的救赎埋下了伏笔。
贾雨村也好,刘姥姥也罢,这只是整部小说中的两个小人物,但作者对整部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非常理性的描绘,也让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通过这一回回的富贵人家的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给读者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史诗级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