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开放与跨界的汽车大时代。
文 | 左茂轩、宋豆豆
视频|石昕然
跨进2022年,中国汽车进入后合资时代。
在合资企业叱咤中国汽车40年后,中国全面取消汽车合资股比限制,进一步兑现开放承诺。
更加开放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处于变革期的汽车产业,非常幸运,我们可以共同见证一个开放与跨界的汽车大时代。
开放与跨界,无疑是2021、2022、乃至更长久的未来,汽车产业重要的关键词。
2021年,第一波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逐渐站住了脚跟,各自市场规模逼近10万台,证明着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新的跨界造车力量来了,百度、小米、华为“躬身入局”,汽车产业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迎接着这些新的外来者,一些车企希望通过新的合作机会提升自己的实力,但也有一些车企惧怕会因为强势的合作伙伴丢掉自己的“灵魂”。
这些外来力量,让中国汽车更具活力,走在时代前沿。今天的中国汽车,也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梦想。
当然,变革不仅仅来自于外部力量的刺激。同样,传统汽车企业在新势力造车的深刻刺激之下,痛并快乐地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拆掉固有思维中的“铜墙铁壁”,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破茧重生”的道路,ARCFOX、岚图、埃安、智己、阿维塔、极氪、沙龙……顺势而生。
回首2021年,即便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中国汽车仍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这一年,芯片紧张贯穿全年,行业感受着史无前例的供应链压力;
这一年,自主汽车集体向上,技术和品牌提升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这一年,燃油车市场持续走低,新能源车却爆发超出预期的潜力;
这一年,资本再度涌向电动车,宁德时代、比亚迪创下市值神话。
但是,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距离特斯拉还存在一定差距,外资品牌加大电动转型,也将带来更大的冲击。
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业“确定的未来”,这已经成为共识,而谁能真正触碰到这个未来,仍然充满未知。
2022年,将是智能电动汽车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在发展的过程中,谁能保持定力一路向前,谁又会被更强的对手击溃,值得期待。
迈过生死线之后“分道扬镳”
“我完全不明白,现在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
2021年底NIO DAY上,李斌的一句话,尽管颇具争议,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化时代已经真实的来了。
经历过2019年的悲惨时刻、2020年合肥加持之后,蔚来——这家中国新势力头部企业,终于在2021年几乎实现“10万辆”的新造车生死线,全年交付量达到91429台,同比翻番。
不过,新造车企业销量第一的位置也在2021年易主,小鹏汽车的全年总交付量达到98155台,为2020年的3.6倍。此外,只有理想ONE一款车的理想汽车全年总计交付90491台,是新势力中最为畅销的车型。
“一年卖出10万台车是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前提。”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公开表示。
距离10万台,仅仅一步之遥,但造车新势力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2021年,是头部造车新势力逐渐暂稳市场脚跟的一年,销量的攀升,也让新势力们有更多的精力重新梳理战略思路,布局更加长远的未来。当然,在接近十万规模的当下,蔚来和小鹏也开始面向未来“分道扬镳”。
一张酷似“罗盘”的图,清晰地展现了蔚来对于体系能力的理解:在人力资源、制造、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点状内核之外,蔚来将体系能力建设的重心放在了四个方面,包括车、服务、数字体验和生活方式,这是蔚来对于汽车生态的总体布局,蔚来也非常明确地表示到目前为止不做飞行汽车和Robotaxi。
小鹏则不然。这方面,何小鹏更像马斯克。2021年,虽然小鹏汽车的品牌焕新,没有改变一直被“吐槽”的品牌名称,“未来出行的探索者”的定位背后,是小鹏从智能汽车能力向立体出行产品延伸,何小鹏为此规划了飞行汽车、机器马,并且涉足Robotaxi业务。
理想汽车则继续专注于家庭造车的理念,同时加快纯电车型的开发。不过,“耿直男”李想也坦言,和小鹏蔚来相比,理想正在补智能化、自动驾驶这一课。
第二梯队的新势力也通过市场的差异化,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
哪吒汽车快速突围,跻身第二梯队的头部阵营,与360的牵手,让外界开始期待有了互联网加持之下更多的可能性。
零跑和威马行走在奔向IPO的路上,但活下去仍旧是他们目前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汽车人投身新造车的代表,此前被外界看好的威马逐渐掉队,即便与百度合作密切,但与前三家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更多企业还在生死边缘挣扎。在与吉利和珠海牵手之后,FF已经准备重返中国,贾跃亭和FF渴望一场逆袭。与富士康联姻,能否让拜腾起死回生?地产爆雷之后,恒大汽车又将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强大对手的入局,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灵魂与生态
“上汽很难接受华为这样的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不能接受。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一席话,将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在在竞合的博弈,摆到台前。
2021年,以华为、百度、小米、滴滴、360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深度涌入汽车行业,搅动一池春水。
AI、大数据、云计算,正在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点。科技巨头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前景,他们也毫无疑问将是汽车行业未来重要的参与者。
从2021年对外界展示的战略和规划来看,科技巨头们参与“造车”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模式各有不同。
1、小米——自己造车
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小米造车成为2021年汽车圈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各个地方政府积极争抢,最终小米汽车花落亦庄。
但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在2021年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多,未来两三年,小米汽车需要加快节奏,才能实现。
2、华为双线作战——特殊的“增量供应商”
华为智能汽车的业务以两种方式为主。一方面,华为采用传统的Tier1、Tier2的零部件供应模式,这与传统方案差别不大;另一方面,另外一种则是与车企深度捆绑的“Huawei Inside”(HI)模式,合作伙伴有长安和广汽。
除此之外,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则更加深入,双方共同发布了新品牌AITO,该品牌的首款车问界M5上,鸿蒙系统首次上车,并且已经进入了华为的销售网络。
在华为的模式下,传统车企负责整车的定义、造型及制造等“躯体”,而华为负责提供部分零部件以及整体的软件解决方案等智能汽车的“灵魂”,甚至已经涉足销售领域。
虽然华为已经三番五次强调“不造车”,但华为距离自己“造车”的确已经越来越近了。
3、百度“三条腿”走路——供应商+亲自造车+Robotaxi
作为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巨头,百度重新规划了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三种商业模式。
Apollo与车企合作,为其供应智能化软件;联合吉利推出的集度汽车,将使百度布局多年的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应用;扩大robotaxi的示范运营,从而推进其实现商业化。
4、滴滴——定制化网约车
一方面,滴滴联合比亚迪开发的定制电动网约车已经投向部分市场;另一方面,滴滴也在开发自动驾驶布局robotaxi。
5、360——从哪吒切入智能汽车安全
通过29亿元的投资,360成为了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以此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智能汽车安全领域,则将是360更大的业务方向。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年代,中国互联网企业们希望重新制定造车的游戏规则。
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将从产品和技术端的竞争,转向生态之争。汽车产业链分工从OEM、tier1、tier2由下而上的层级结构,转变成一个个生态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未来汽车的话语权,会掌控在科技公司的手中吗?传统车企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行业格局的演变,将愈发精彩。
高端之路
在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中国本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冲刺高端化的梦想还在延续。同样,这批传统车企,在新势力造车的深刻刺激之下,痛并快乐地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拆掉固有思维中的“铜墙铁壁”,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破茧重生”的道路。
北汽ARCFOX、东风岚图、广汽埃安、上汽智己、长安阿维塔,正扛起国企自主板块的大旗,向新兴势力发起反击。
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碰壁的自主品牌龙头吉利,也带着极氪汽车和浩瀚架构重新出发。长城的沙龙汽车、比亚迪全新的高端品牌,也都在路上。
曾经遥不可及的自主品牌车型售价天花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将被打破,中国自主品牌向上的艰难道路,有了新的契机。
对于这些车企而言,真正的考验正是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等核心层面,而身处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服务力也将成为新的竞争点。
可以预见的是,在随后的几年甚至更久,国内外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仍有不错的增长空间,而竞争也将趋于白热化。
当然,打造品牌并非易事。
奔驰、宝马、奥迪经过百年风雨才走到今天,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难以撼动。即便现有的几款电动车并没有取得上佳的市场反响,但随着纯电平台技术的推进,以及在智能化方面的补强,在未来的竞争中,仍然会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汽车品牌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仅国内定位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品牌就已经超过了10家,走出来的注定是少数,未来终将有人被淘汰。
大众、丰田们的反击
巨轮转向,从来都不会轻松。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在2021年上演着一幕幕权利的斗争。
从迪斯与大众工会组织的矛盾以及迪斯对于尽早续约首席执行官合同的“逼宫行为”,到最后迪斯被变相地剥夺了部分权力、大众中国换帅。
伴随着管理层的变动,大众在电动汽车时代的自我革命正在加速进行之中。无论是电池业务的布局,还是软件业务的开发,大众都需要更加迫切的调整赛道。
2021年,大众一口气在中国市场投放了5款ID.系列电动车,尽管声量上不及造车新势力,但已经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位置,月销量快速攀升至了万台以上,显示出大众依旧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不过,大众对于代理制的推进并不顺利,商业模式的创新仍然是传统车企难以迈过的一道难关。
大众的老对手丰田,同样在2021年完成转身。站在16款纯电动汽车前,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向世界宣告,这家一直被认为战略保守的日本车企,在电动汽车时代同样将引领行业。
为了推进电气化战略,丰田将在未来10年投入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50亿元)用于开发纯电动技术和产品。丰田计划,到2030年,导入30款纯电动车型,纯电动汽车全球年销量计划达到350万辆,雷克萨斯到2035年成为纯电品牌。
日产同样在2021年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通用集团也以全新的姿态入局新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Ultium平台将覆盖旗下三大品牌电气化布局。近几年在华发展不利的福特,也已经借打造国产电动野马Mustang Mach-E杀入市场。
传统德系豪华三强奔驰、奥迪、宝马,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投资,各自的EQ系列、e-tron、i系列,也在不断完善产品矩阵。
这些传统车企,已经下定决心应战电动汽车时代,而他们也注定是需要中国电动车企认真对待的对手,具有后发制人的实力与底气。
更大的开放
进入2022年,汽车合资股比的调整,将是巨大的变数,拨动着中国车企紧张的神经。中外双方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尽管华晨宝马正式调整股比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北京奔驰股比调整传闻屡次流传,但更高水平的开放,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契机。
在传统的汽车合资时代,外方提供技术和产品,中方负责制造,这是主要的合作模式。尽管40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莫衷一是,但合资车企的确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带动自主车企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车企有可能在与国外车企的合资合作中,成为技术输出方,掌握一定话语权。
比亚迪和腾势的合作中,比亚迪是主要的技术提供方,尽管十年来发展不顺,最终在2021年底比亚迪成为了握有90%股权的大股东。2022年,比亚迪与丰田合作的合资车即将进入市场,根据规划,首款车将以比亚迪负责技术和生产,丰田挂标。
在中国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之下,中国汽车在技术和产品上的进步,已经拥有了一定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不利因素下,2021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创下历史记录,接近200万辆,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亮眼。
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也在国际市场中开始显现。除了东南亚、西亚、南美洲、俄罗斯等地之外,一些中国品牌汽车已经出口到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并未采取低价换取市场空间的策略。在新能源车赛道上,中国品牌已经有在海外市场与国际一线品牌正面对决的能力,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此刻,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梳理了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十大风向标。
通过对于行业方向的变化,我们希望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找到更多的“确定性”,在这个开放与跨界的大时代,与诸君各位拆掉汽车业固有思维里的“铜墙铁壁”,2022,一起轻装上阵。
事件一、跨界造车风云再起
1.华为汽车局
2021年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极狐和华为与ARCFOX联合打造的阿尔法S 华为HI版开启预售,预计在2021年四季度开启交付。(最终未能实现,仅在2021年底实现小规模内部交付)
华为+北汽,值40万吗?
2021年4月20日,华为线下门店以及华为官方网站开始售卖首款汽车赛力斯SF5,华为进入汽车销售领域。
隐忧与挑战 | 实探华为卖车
2021年5月,余承东出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王军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余承东直接管理华为智能汽车业务。2021年9月,王军职位调整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从更偏技术派的王军到更侧重市场运营的余承东,华为车BU完成权力交接。
余承东、王军“权力交接”|华为车BU人事再调整
2021年12月23日,华为深度赋能的高端AITO品牌首款中型豪华SUV——问界M5正式发布,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最新鸿蒙生态(HarmonyOS)座舱的车型,对于在汽车业投石问路的华为至关重要。
从生产制造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到联手北汽、长安、广汽打造HUAWEI inside的全新商业模式,再到华为利用自己的渠道卖车,华为汽车局越来越深入。华为不造车,华为车BU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智选帮助车企卖车。华为的汽车业务既要做2B,也要做2C。华为已经深度涉足了智能汽车关键领域,并试图掌握更高的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华为的汽车梦想,已经不仅仅只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而是以自己为中心,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
2021|华为汽车局
华为王军详解HI模式 | 已深入整车制造“腹地”,但不涉及“灵魂”
华为汽车局丨华为“造”车,兵分两路
对于智能汽车,华为野心勃勃,华为模式究竟给汽车产业带来了什么?车企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与处理和华为的合作,车企会失去自己的灵魂,仅仅成为一具“躯体”吗?
灵魂拷问之时 | 华为、广汽斥资近8亿造车
曾庆洪冯兴亚直面投资者 | 广汽与华为到底如何合作?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宠儿”|阿维塔的故事怎么讲?
2.小米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亲自带队造车。
雷军:小米不造车,愧对全球粉丝!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小米官宣造车之后,尽管轮毂未动,但雷军已经走访了长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多个整车及汽车供应链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多个地方政府传出“绯闻”,“抓住那个小米”成为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2021年9月,小米正式官宣总部落户北京亦庄。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小米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小米汽车项目将在北京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错过蔚来之后丨亦庄拿什么抓住小米?
小米造车绑定亦庄|雷军的慢与快
3.百度三条腿走路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新车将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开发。
2月22日,百度宣布,原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TO夏一平将出任新公司CEO。
3月2日,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百度与吉利分别持股55%和45%。集度汽车的首款新车将在2022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并计划在2023年正式进入市场。
此外,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1年一季度财报会上重新明确了百度汽车业务的三条商业路径:A.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B.百度造车,通过集度汽车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C.Robotaxi。
百度×吉利 | 中国新造车运动下半场!
李彦宏请来夏一平|“造车”的百度PK“不造车”的华为
4.360投资哪吒的逻辑
2021年5月,360集团宣布以29亿元的价格投资哪吒汽车,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周鸿祎承诺:360将作为战略投资者,长期的、持续的、全方位的赋能哪吒汽车。投资哪吒汽车,是360集团在智能汽车安全领域布局迈出的第一步。
当哪吒汽车遇上360丨命运由谁掌握?
5.滴滴造车估值先行
在与比亚迪合作推出定制网约车D1之后,滴滴谋划对定制网约车的进一步探索。滴滴大概率不会独立造车,可能选择代工+供应商模式,进一步深化与整车企业的合作。
模式或轻于小米 | 滴滴造车,估值先行
数据安全“大棒”挥下 | 滴滴,应该只是个开始
6.富士康的汽车“代工”之路
2021年1月4日,富士康与拜腾汽车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2021年1月13日,富士康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2021年2月,富士康宣布与美国电动汽车公司Fisker达成合作,制造Fisker品牌的电动车产品,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2021年5月,富士康与Stellantis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以50:50 的投票权成立一家名为“ Mobile Drive”的合资公司。
2021年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在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纯电动轿车Model C、纯电动SUV Model E和电动巴士Model T三款新车。
富士康的造车之路快速铺开。
深度|富士康“造车局”
与拜腾再续前缘|富士康下场造车这次来真的了?
跨界造车队伍再迎新成员 | 富士康三款新车强势入局
事件二、新势力格局初定
1.蔚来的“罗盘”
2021年1月3日,蔚来推出官方二手车NIO Certified,以自营方式开展官方二手车业务。补上最后一块拼图之后,蔚来试图打造的车辆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基本上已经形成。
蔚来丨凭什么不降价?
2021年4月7日,第10万辆蔚来汽车下线。
2021年4月15日,蔚来牵手中石化,开始布局第二代换电站。
2021年4月29日,蔚来和合肥共建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NEO Park开始建设,规划产能100万辆。
2021年5月6日,蔚来发布挪威战略,进军海外。
蔚来10万+丨只是造车马拉松第一公里
2021年,蔚来接连遭遇座椅、电池起火等风波,8月12日,一辆启用NOP的蔚来ES8发生交通事故,车主身亡,将蔚来推向风口浪尖。
蔚来“致命”辅助驾驶启示录
2021年12月5日,蔚来对外发布了全新的电池升级服务。蔚来总裁秦力洪展示的一张酷似“罗盘”的图,清晰地展现了蔚来对于体系能力的理解:在人力资源、制造、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点状内核之外,蔚来将体系能力建设的重心放在了四个方面,包括车、服务、数字体验和生活方式,这也成为蔚来对于汽车生态的总体布局。
秦力洪详解|蔚来的“罗盘”生态与“亏损”逻辑
2021年12月18日,蔚来在NIO Day上发布了旗下第二款轿车ET5,ET5上市之后,蔚来不但产品型谱更为完整,也通过价格的下探触及到了更多消费人群。ET5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 3。
李斌“打桩”|现在的蔚来就像2017年的特斯拉
2.小鹏的生态
2021年7月7日,美股上市不到一年,小鹏汽车(NYSE:XPEV,09868.HK)成为首个回归港股的造车新势力,也是三年内首个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的中概股。
小鹏汽车二次IPO敲钟 | 时机成熟考虑回归A股
资本卡位战再度打响 | 回归港股成“蔚小理”共同选择?
2021年10月24日,小鹏汽车在科技日上,发布智能化下半场的布局,包括超级补能、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其中,超级补能和智能驾驶仍然聚焦汽车业务,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则指向了更远景的技术:机器马在明年将进行两次迭代、第六代飞行汽车将在2024年量产,且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以内。
三年量产,100万开上天!小鹏的梦想,不止于汽车
3.理想补课
2021年5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2021款理想ONE。尽管理想ONE卖得很好,但外界对于理想汽车的发展前景始终存有质疑。新款理想ONE的诞生,对于理想汽车未来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理想汽车需要补上自动驾驶这一课,并且,需要加快补课的速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2021年8月12日,在美股IPO一年之后,理想汽车(02015.HK/LI.NASDAQ)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继小鹏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理想汽车 | 逆袭者的新故事开始了
4.特斯拉争议中前行
2021年1月1日,特斯拉国产Model Y正式开售,在两款热销车型的带动下,特斯拉在华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在全球,特斯拉2021年全年共实现了超过93.6万辆的交付,同比增长了87.4%,拿下电动车销量冠军。
不过,特斯拉今年的负面信息同样很多,但似乎并未对其基本面造成影响。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与部分消费者陷入关于车辆质量、自动驾驶安全等争议之中,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也因自动驾驶事故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启动调查,此外特斯拉还因转向节强度不够等零部件原因启动了大规模的召回。
特斯拉低价杀入SUV市场丨蔚来、BBA谁更受伤?
特斯拉迎来首个盈利财年|电动车挣钱的时代来了?
质量缺陷引五部门约谈丨“甩锅大师”特斯拉要量还是保质?
特斯拉罗生门丨3·15过后,刹车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绝不妥协”的特斯拉,中国AB面
特斯拉|价格屠夫卷土重来
美国监管正式启动调查 | 特斯拉自动驾驶神话破灭?
特斯拉,全球汽车“晴雨表”
直击特斯拉股东大会丨马斯克脑洞大开回应16个关键问题
万亿市值过后|特斯拉会成为最值钱公司吗?
5.威马掉队
曾经被外界看好的威马汽车,与“蔚小理”的差距不断扩大。IPO的计划,迟迟未有进展。
深度|沈晖回应威马“掉队”
威马将完成D1轮3亿美元融资| 科创板整车第一股仍虚位以待
6.第二梯队夹缝求生
通过差异化竞争,哪吒、零跑等第二梯队造车新势力在2021年同样表现不俗,但更多的第二梯队新势力企业已经游走在淘汰的边缘。
360领投哪吒、爱驰U6下线倒计时|新势力第二梯队奋力求生存
7.FF再出发
2021年1月,FF分别与吉利和珠海牵手,FF准备重返中国,7月22日,在生死线几番挣扎的FF登陆纳斯达克。贾跃亭和FF,渴望逆袭。
深度|李书福VS贾跃亭,一次冒险的“握手”
深度|贾跃亭与珠海,各取所需!
FF再度起航|五个挑战扑面而来
七年“命悬一线”昨夜反转,但FF的45亿市值与蔚小理差太远
8.恒大汽车危机四伏
恒大地产暴雷,遭遇巨大危机,无暇分身,汽车业务接下来何去何从。
造车累积投资474亿|戴雷加入恒大汽车能干什么?
恒大断臂求生 | 许家印造车生变?
事件三、自主品牌集体冲高
1.吉利难题待解,电动极氪出发
3月23日,吉利汽车(0175.HK)正式宣布,成立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极氪公司,首款新车极氪001于10月开启交付。
极氪横空出世丨能否一扫几何“阴霾”?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2.坦克之后,沙龙再起
2021年6月28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城汽车2025战略。按照规划,长城汽车未来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这些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到2025年冲击全球年销售新车40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2021年,坦克的畅销,让长城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尝到甜头的长城汽车,又在广州车展上发布了新的高端品牌沙龙。
三问长城2025战略|魏建军拿什么撑起6000亿汽车帝国?
3.东风的岚图与蓝图
2021年9月26日,东风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6%以上并率先走向国际市场;持续提升自主乘用车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规模跨越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规模;商用车主力企业打造高质量的行业TOP1企业、自主乘用车主力企业位居行业第一阵营;战略性新兴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集团总收入的30%以上。
到2025年,东风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汽车产销目标由此前的15万辆提升至20万辆,尚未亮相的高端电动越野品牌M品牌也出现在了“十四五”规划之中。据了解,M品牌针对高端越野车市场。与岚图品牌类似,未来M品牌将作为独立公司运作。
高端电动越野品牌出炉 | 东风新能源百万销量目标如何实现?
4.极狐的尴尬
4月17日晚,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极狐旗下的第二款新车阿尔法 S正式上市。同时,备受外界关注的华为与ARCFOX联合打造的阿尔法S 华为HI版也开启预售。
北汽希望牵手华为和麦格纳打造高端形象,但极狐的市场反响与造车新势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华为+北汽,值40万吗?
5.上汽自主品牌重梳理
上汽集团的转型已在近期拉开了帷幕。上汽的转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用户型,二是高科技。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浪潮下,上汽重点推出智己汽车和R汽车,作为自主品牌决战新能源的终极筹码,在这两个品牌上,上汽将贯彻全新的to C理念,并应用集团最顶尖的电动平台及智能网联科技。
直击上汽股东大会丨陈虹续任董事长,车企航母转型时刻!
都在做智能汽车丨上汽拿什么做自己的生态?
上汽孵化第二家电动车企|老玩家如何加码新赛道?
R标“单飞”之后|名爵与荣威“左右互搏”?
6.广汽埃安的加速
2021年初广汽集团的石墨烯电池是噱头还是真实力,引发巨大争议。7月传言已久的广汽与华为的合作落地——华为联手广汽埃安共同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落实。双方合作的首款车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深度|争议电动车1000KM续航
灵魂拷问之时 | 华为、广汽斥资近8亿造车
曾庆洪冯兴亚直面投资者 | 广汽与华为到底如何合作?
7.阿维塔的逻辑
2021年11月15日,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新品牌阿维塔在上海举行了发布会。首款新车阿维塔1 1,将在明年三季度才会大批量交付,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宠儿”|阿维塔的故事怎么讲?
8.比亚迪静待高端
2021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正式下线,比亚迪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继丰田、特斯拉之后第三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00万辆的品牌。2021年,比亚迪的股价和新能源汽车销量齐飞,但品牌力仍然面临考验。比亚迪将在2022年推出高端纯电品牌。
失速、突围、出海|比亚迪新能源,从0到100万
王传福和比亚迪“造富神话”
事件四、传统车企加快转身
1.大众的权力游戏
2021年3月15日,大众电池日公布在电池领域的布局,将在欧洲布局六个电池厂,并将开发标准电芯。
芳向盘|整车厂造电池的时代来了?
2021年7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加速向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大众汽车集团计划,2021-2025年间,将730亿欧元投资到未来技术的开发,占总投资额的50%。同时,用于燃油车的费用将逐步减少,大众还将继续提高效率,在未来两年实现5%的固定成本与7%的材料成本削减计划,并通过优化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组合和售价组合以达到优化燃油车业务的目的。
大众2030战略一言以蔽之|核心关键领域全都自己做!
在狼堡波云诡谲的利益博弈之下,大众在2021年底完成了新的人事调整:迪斯被削权,中国区换帅。ID.销量不及预期,被认为是冯思翰离开的其中一个原因。
芳向盘|上汽大众,转型之痛
年内五款新车集结完毕| 大众中国电动化“苦”等爆款
迪斯留任被削权|中国将迎史上权利最大CEO
芳向盘 | 拒绝被离职的冯思翰不回避关于ID.的灵魂拷问
2.丰田转向电动化
12月14日,丰田一口气发布了16款纯电动汽车,并且最新的全面电动化战略。预计到2030年,丰田将导入30款纯电动车型,纯电动汽车全球年销量计划达到350万辆。预计到2030年,雷克萨斯实现旗下所有车型均提供纯电版本的全方位产品阵容,在中国、北美、欧洲实现100% 纯电车型销售,达到全球销量100万台的目标。到2035年,将在全球实现100%销售纯电车型。
丰田将在未来10年投入4万亿日元用于开发纯电动技术和产品。此外,也将投入4万亿日元进行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
3.奥迪在华新棋局
2021年,上汽奥迪终落地,如何平衡南北奥迪,是奥迪在华重返豪华车第一的关键。这个任务,交到了新上任的中国区掌门人温泽岳身肩上。
奥迪如何重回第一丨平衡南北奥迪与电动化转型是关键
再见,安世豪|温泽岳接棒奥迪中国“黄金十年”
事件五、自动驾驶的理想与现实
1.高级别自动驾驶元年?
2021年,威马、极狐等多家车企推出号称具有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蔚小理”纷纷上线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2021上海车展丨见证中国汽车三个新纪元
大疆也来了|自动驾驶硝烟四起!
自动驾驶太热了 | 7个月募资超50次、总额超700亿元!
2022十大自动驾驶趋势|数据智能是量产决胜的正负手?
2.过度宣传与安全争议
与自动辅助驾驶相关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内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上普遍开始谨慎。
蔚来“致命”辅助驾驶启示录
美国监管正式启动调查 | 特斯拉自动驾驶神话破灭?
事故频发陷入争议 | 高级别自动驾驶如何实现商业化?
3.数据安全大棒来袭
2021年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每一辆汽车都变成了重要的数据收集载体,汽车制造商、汽车软件开放商等都极为看重数据的挖掘,通过手机数据以完善算法能力和加快产品和相关技术的迭代能力。与此同时,汽车用户也开始意识到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关注的重点企业,特斯拉多次表态,中国业务的数据都在华储存。
汽车数据安全大棒来袭|管控跨境输出和保护个人隐私是关键
防止远程控制 | 如何为智能汽车安全“加锁”?
马斯克再次表态数据安全|中国业务所有信息都在华存储
芳向盘|独家对话杨殿阁:未来智能汽车竞争的核心是生态
4.Robotaxi的商业化矛盾
2020年,AutoX和滴滴先后在上海嘉定推出无人驾驶打车业务,大众汽车集团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正式落地合肥,并获得了合肥市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2021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商业化落地迅速推进,尤其是在贴近C端用户的Robotaxi场景,初创企业们正激烈地角逐。
深度|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三种模式与三重矛盾
事件六、“疯狂”的动力电池
1.万亿宁德时代投资局
2021年,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市值突破1.5万亿,成为创业板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为了业务的发展,宁德时代在扩充产能的同时,也在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投资。
市值1.37万亿,手握700亿现金丨“不差钱”的宁德时代为何发起582亿定增?
市值破万亿的宁德时代|正在成为一家投资公司
深度|起底宁德时代三年投资路径
再投290亿扩充产能 | 宁德时代激进扩张正反面
2.电池集体扩产冲击波
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着电动汽车需求的扩大,2021年,一众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充产能规划。
2025年600GWh|蜂巢能源疯狂扩产“唯快不破”
深度|动力电池“疯狂扩产”冲击波
竞逐动力电池 | 下一个黄金十年谁能胜出?
博弈动力电池话语权 | 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固态电池大战在即|日本领先中国五年,欧美巨头加码投资
比亚迪举“刀”奔向特斯拉 | 拥抱牵手还是虚晃一枪?
3.电池出海,危机四伏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谋求出海。
争夺战升温 | 动力电池出海的危与机
事件七、供应链危机四伏
1.“芯荒”下的中国车市
芯片供应紧张的压力,贯穿了2021年,对车企带来了巨大考验,车企开始思考保障供应链安全的新思路。
10元进价卖到400元!三家汽车芯片经销商哄抬价格被市场监管总局罚款250万元
缺芯、安全等问题频发 |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何方?
马来西亚告急 | 芯片断供“黑天鹅”强势来袭又一轮!
全球减产或超700万辆 | 芯片短缺导致终端车价上涨
中汽协预警|芯片流通资源近枯竭,中国品牌要做好应对
2.寻找“中国方案”
自动驾驶芯片,将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产业竞争的高点,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亟待提高。
汽车“芯慌”下半场|中国方案何时能落地?
芳向盘 | 独家专访原诚寅:寻找汽车芯片“中国方案”
3.高速充电焦虑爆发
国庆期间新能源汽车用户在高速路上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有车主为了充电桩大打出手,有车主为了省电不敢开空调,明明是一起出发的朋友有人到家了、有人还在半路充电……
充电难问题的凸显,背后是电动汽车销量的井喷。需要思考的是,高速充电矛盾爆发上演车在“囧”途,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车主被放大的焦虑何解?
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 | 国庆出行电动车充电尴尬何解?
高速充电矛盾爆发上演车在“囧”途 | 电动汽车车主被放大的焦虑何解?
限电大潮之下 | 电动车仍是大势所趋
事件八、汽车营销进化论
借“魔童哪吒”“变形金刚”概念营销的合众、“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五菱等企业的跨界营销可谓风生水起,欧拉也借女性营销赢得市场青睐……在智能电动汽车营销上,众多企业基于自身定位和用户角度,正进行大量探索和实践。
如果说特斯拉、蔚来、理想扛起的汽车直营模式颠覆了传统汽车营销,并倒逼传统汽车企业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话,那华为“卖车”则对汽车行业提出了另外一个挑战性话题,要不要像卖手机一样卖车?
与此同时,电动车多种营销新玩法背后逻辑是什么;新营销是否会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如何将高流量有效转化;从“与用户共创”到“用户定义”的过程中,如何在未来销量数量级增长后仍保持与用户有效沟通等,也成为当下智能电动汽车营销必须直面的问题。
七问汽车新营销|电动车到底应该如何卖?
汽车营销进化论 | 沈进军: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买方时代,汽车营销需要“量体裁衣”
张勇+李金勇+余飞 | 你不能错过的汽车营销进化论
事件九、双碳战略新机遇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虽然,作为排碳大户的汽车、交通行业并未被列入碳排放权交易的名单当中,但汽车产业毫无疑问将在双碳战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之外,下一步要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降碳。
全国碳市场今日开市 | 汽车行业缘何缺席?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专家疾呼|乘用车碳达峰问题不大,碳中和非常困难!
交通领域碳减排进行时 | 跨国车企开启低碳化转型大幕
事件十、股比放开的博弈
2021年,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格局的调整,有的合资车企退出,有的完成业务整合,也有中国车企退出合资公司。汽车合资股比将在2022年全面放开,山雨欲来风满楼,除了华晨宝马之外,不少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可能将只会是时间问题。
南北马自达合并丨再见,一汽马自达
被低估的“大众们”丨中国进入股比放开的电动化时代
后合资时代来临 | 2.97亿元挂牌转股完成,东风作别悦达起亚
往年盘点:
致敬2020 | 中国汽车大有作为
致敬2019|中国汽车的“成人礼”
不负过去 不惧未来|2018中国汽车大事记
致敬2017|中国汽车大变局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群!加微信号automan332,标注”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