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我妈对我是秒赞, 我对我妈是“拉黑”

你曾经对妈妈屏蔽过自己的朋友圈吗?

“屏蔽过。”

在微信做过的一次调查中,有52%的子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问了身边年轻的同事和朋友 ,他们也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对妈妈屏蔽过自己的朋友圈。但说到屏蔽的原因,被提及最多并不是有什么“秘密”要瞒着,而是:“不想让她担心”。

“有次感冒发朋友圈:‘吃着药还想吃小龙虾,我是不是没救了’没到一分钟,我妈在下面评论问我怎么了。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她电话就打过来了。”

“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可能因为不在身边的缘故,每次我随便一句吐槽抱怨,妈妈都特别关心在意。慢慢地我再发朋友圈时就把她屏蔽了,只是不想让她担心。”

于是,长大后的我们开始学会“隐瞒”,学会“撒谎”,学会如何在妈妈面前表演“我过得很好”。

我们面对妈妈不再“诚实”,就像曾经“不诚实”的妈妈一样。

妈妈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因为只要是我们喜欢吃的,她都不喜欢吃。

“这个你爱吃,来,多吃点。”“别光给我夹,妈你也吃啊!”“你吃吧,妈不爱吃这些东西。”

这样的对话,从小到大我们不知听了多少次。一开始是不懂得,懂得后是不拆穿。

曾经有位网友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和妈妈的故事:

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放假回家,妈妈都会炸40多个鸡块给我吃。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离家在外,所以妈妈关于儿子吃饭的喜好、饭量,还停留在我是高中生的那一页。

每次妈妈都会跟以前一样说着“你吃吧,我不爱吃。”,然后把堆成小山的炸鸡推到我面前。

于是我就带着一种离开家也是你儿子的气势全部吃光,妈妈超开心。

我们每一个细小的习惯、爱好,妈妈都会一直牢记在心上,尽全力去满足我们。如果能让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大厨”,不论什么饭菜,我们开心地大口地吃就是了。

有时候,“成全心意”比“事实真相”更能让人幸福。

去年毕业后我留在北京工作,每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开始妈妈每周都会给我打两三个电话,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主要是为了叮嘱我照顾好自己。

临近年底,公司要做各种复盘、总结,我连着加了两星期班。这期间妈妈只给我打过两次电话,但每一次都是聊了两句,我说在忙便匆匆挂断。倒是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学会了玩微信运动,每天都准时给我点赞。

过年回家跟爸妈一起吃饭,我陪爸爸喝了两杯。趁妈妈去煮饺子的间隙,爸爸突然问我:“妞妞,你咋都不发朋友圈呢?”“以后你能不能多发点朋友圈,让我跟你妈知道知道你在那过得咋样?”

“上次你妈给你打两次电话你都在忙,她不敢再打,怕影响你工作。结果晚上躺床上准备睡觉时就问我:‘你说咱妞现在会不会还在加班?这样下去身体咋受得了啊!’”

“她每天都会点开你的朋友圈看,就怕你发了什么她没看到。可是你的朋友圈一直还是你毕业时候发的那条。”

“后来你姨教你妈玩微信运动,说可以统计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结果你妈意外的在排行榜上看见了你的步数。”

“从那之后,她每天早上起床、中午饭点、下午6点你下班、晚上睡觉前都会点开看你的步数。”

“你妈还跟我炫耀说找到了规律:步数开始涨就是你起床去上班,过一会不再变多就是你到公司了。中午又开始涨是你去吃饭,晚上不再涨说明你已经到家了......”

“她中午看你步数变没变,猜你有没有好好吃饭。下午6点一会一看步数涨没涨,来判断你下班了没,有没有加班......”

原来妈妈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守护着我。原来她电话里的每一句叮嘱,其实都是一句没说出口的:“妞,妈想你。”为了跟我视频,她学会了用微信。为了知道我的动态,她又学会了玩朋友圈、微信运动......

妈妈不懂网络的规则技巧,但她却一直在努力的用我们年轻人的方式,理解我们,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终于长到了足够安慰妈妈的年龄,妈妈却开始担心能为我们做的越来越少。这时想要妈妈高兴,就说:“我现在需要妈妈。”

“我现在需要妈妈。”这一句就足够了。

.........

母亲节来临之际

嘀嘀充电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

节日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圈: 我妈对我是秒赞, 我对我妈是“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