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领导者做决策,而非做决定(决策思考)
1、决策与决定的区别
决定是针对个别问题的个别性解决方案,而决策是针对普遍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你做一个决定,只针对一个问题。你的决定如果有效的话,你可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做决策是针对所有类似的问题,你的决策如果有效的话,你可以一次解决很多问题。
决定的影响是暂时的、个别的,而决策的影响是长期的、全局的。
做决定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你如果只做决定,有可能连这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要真正解决问题,你需要做决策,而不是做决定。
卓越的领导者做决策,而不是做决定。而且,卓越的领导者只做很少的决策。
2、案例:小马里奥特(万豪集团第二任CEO)
小马里奥特走动式管理走到旗下酒店时,发现服务员得到顾客评分不高,于是问酒店经理,发现服务员工资低于市场水平,于是问经理原因,经理说:给服务员涨工资需要总部批准,经理怕麻烦,于是没有向上级申请。
小马里奥特通过对话,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总部权力过大,给服务员涨工资都需要总部批准;
第二:这个经理的上级是个糟糕的倾听者。
原因可能是:如果上级愿意倾听,经理不会怕麻烦的。
第三: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倾向,把利润放在了服务只上。
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做很多决定,领导者的任务式把少数的决策做好。
3、怎么做决策
彼得圣吉:领导者要在三个层次上界定现实。第一个层次是事件的层次,就是发生了什么事。第二个层次是行为模式的层次,就是发生的事件,是不是呈现出来某种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第三个层次是系统结构的层次,就是反复出现的这个行为模式,是不是系统结构所导致的。
要学会做决策,你要升级你的分析层次。如果你只是在事件的层次分析问题,那就是做决定。如果能够在行为模式的层次分析问题,那就可以说是做决策了。
4、领导力口诀:“为什么?”(第八句)
“为什么”的第一种用法,就是找问题的原因,在管理上,有“五个为什么”的说法,就是面对问题,你要连问五个为什么,才能发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你如果问完第一个为什么就下结论,那往往是在做决定。你问到五个为什么再得出解决方案,那就很可能是在做决策。
小马里奥特虽然只问了经理两个为什么,但他在自己心里问了好几个为什么。
行动:想一想你最近做的一个决定,是不是你本来应该做一个决策呢?你现在打算怎么做?
26 领导者要问的第二种“为什么”(系统思考)
1、最短管理案例
有三个石匠在打石头。有个路人经过,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打石头,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假设你这三个石匠的领导者,请问哪一个石匠最让你放心?哪一个最让你担心?
2、案例的答案
大多数人的答案: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放心,他是在追求卓越,追求“工匠精神”。
最不让人放心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第三个石匠好高骛远,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另一派认为,第一个石匠工作没有热情、没有动力,很可能应付了事。
德鲁克和马利克认为:第三个石匠最让人放心,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担心。
3、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简单地集合在一起。各个部分有效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了,才变成一个系统。
分析一个系统,不能只分析部分,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连接,以及连接指向的目标。部分、连接和目标,这是分析系统的三个着眼点。
4、要在整体中理解部分
第三个石匠知道整体的目标是建造一座大教堂,他尽管只是一个部分,但是他把整体的目标放在心中,他就会让自己的个人目标符合整体目标的要求。
5、某一部分最优对整体不一定有利
我们往往需要对某一个部分进行优化,让它更好地为整体服务,但是,这个优化是要为整体服务的,最这个部分本身来说不一定是要最优化。
一个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个人,每一个部门,都有把自己进行部分最优化的动机。
大教堂不需要每一个石头都非常精美,第二个石匠有可能会把每一个石头都雕刻的非常精美,他这样做,是对部分的最优化,对个人的目标有利,但对整体的目标不一定有利。
第三种石匠每个组织都有,且不在少数,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就是金钱、升职这些外在的激励,只要组织提供这些激励,他们也能好好干活。
为什么第二个石匠比第一个石匠更让人担心呢?恰恰是因为他有热情,有动力,但是他的热情和动力是个人的目标,跟组织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6、领导力口诀“为什么”
决策思考的“为什么”是找原因。系统思考的“为什么”是找目标。
思考:华为新员工刚到公司不久向任正非上万言书。据说任正非批示有病送医治疗,没病辞退。有人说他和第三个石匠很像,请问,他们到底像不像。
行动: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分析一下现在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27 最高级的智商——整合思考
深思属于智商,而整合思考这种能力属于最高级的智商,比决策思考和系统思考更加高级,更难掌握。
智商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先决条件。
1、整合思考是最成熟的心智模式
霍华德·加德纳:四个层次的心智模式
最低层次“二元对立”:好人vs坏人,好人战胜坏人。“五岁儿童的心智模式。”
“力求公平”:承认好人优缺点,坏人有优点。“十岁儿童的心智模式”;
“相对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分。(十五岁)
“个人整合”:好和坏是相对而言,你需要选择一个主张,尽可能整合各方的利益。就是整体思考。(成年人)
2、鱼和熊掌我要兼得
雷富礼(保洁前CEO):“如果是‘二选一’的话,我们不会成功。每个人都能做到‘二选一’。世界就是那样运行的。牺牲这个以得到那个,但是那样的话你无法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3、案例:星巴克
既这样……又那样……
舒尔茨:“我一直认为,星巴克既可以打造真实的个人体验,又能成长为一个盈利性的全球公司。是的,我希望我们门店的咖啡师既以真诚的微笑服务顾客,又要有效率。是的,我相信我们的口味和环境既可以反映当地的文化,又可以提供始终如一的口味和高品质的咖啡。”
4、伟大企业的整合思考
伟大的领导者、伟大的公司一定是整合思考。
《基业长青》18家企业做到了4个既这样……又那样……
a、它们既有超越利润的目的,又务实地追求利润;
b、它们既有相当固定的核心价值观,又勇猛地变革和行动;
c、它们既有清晰的愿景与方向感,又进行机会主义的摸索与试验;
d、它们既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又通过渐进式的演变和进步来实现它。
5、转变两个观念
首先转变对冲突的观念。
冲突不一定是坏事,冲突可以是建设性的。
其次,要转变对资源的观念。
整合思考的领导者认为资源是充足的,他需要做的只是去把资源找出来,这个资源可以从内部找,也可以从外部找。
6、“为什么不?”
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问“为什么不?”。思考为什么两个事情为什么不能同时做到,开始整合思考。
思考:你情商更高还是智商更高?怎么弥补短板呢?
你现在有什么二选一的难题吗?想一想,你怎么可以做到鱼和熊掌我要兼得?
28 发现组织的根隐喻(隐喻思考)
1、根隐喻:根子上的那个隐喻
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
我的热情,就是一把火;
我的热情在熊熊燃烧。
一个比一个不明显的比喻
山头、山脚、山腰 都是隐喻。
“山是人”就是一个“根隐喻”。
如果从一个隐喻,可以引申出来一系列的隐喻,那么这个隐喻就叫做“根隐喻”。
2、发现根隐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根隐喻是“人生是赛跑(短跑)”,引申出童年是起跑线。
3、大多数企业领导者用到的三个根隐喻
第一个:商场是战场;这个隐喻,主宰着企业领导者看待竞争对手的方式。
第二个:人力是资源;你把人当做资源,就把人量化,把人服务于某一目的,而且默认在服务于这个目的的过程大众,人是可以被消耗掉的。好处是更有效率;坏处是没有把人当人。
明茨伯格:“‘人力资源’是管理中最糟糕的词汇。”
第三个:组织是机器。对管理学影响最大的根隐喻。
好的影响:强调专业分工,强调流程,强调标准化。
但是,组织不完全是机器,过分强调这个隐喻,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4、案例:富士康
5、领导力口诀:“为什么?”
对日常行为和日常语言提问“为什么”,找到背后的根隐喻,找到好处和副作用,对症下药。
要清醒地认识到,你正在用什么根隐喻领导你的组织。
思考:尽管“组织是机器”是最长使用的根隐喻,但是,也有很多企业用的是其他的根隐喻,比如,组织是家庭。你所在的组织,是用的是什么根隐喻?是怎么体现在行动上的?(有可能是几个根隐喻一起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