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巴黎,幕中钟楼”||第贰观影:《廊桥遗梦》&《午夜巴黎》

“我们一起沿着阳光班驳的草丛漫步,去摘采,哪怕地老天荒,只有她和我,月亮的银苹果,太阳的金苹果。”

——叶芝《流浪者安古斯之歌》

《廊桥遗梦》讲述了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分手。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两条延绵很久的直线,如果注定要相交,也注定要在相交之后分离。在蝉鸣的午后,一场相见恨晚的爱情,像被丢进柠檬茶的冰块,气泡腾起。

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铺陈展开,以儿女的视角,一步步将影片立体化,我们同样不解,最后又同样释然。将爱情的意义跨立于自我追寻和家庭的道德观念,我们无从评判好坏。影片上映后掀起的离婚潮流,也只不过看出,它给与观众的启示和勇气。

她在驻守,他在流浪。她羡慕他眼中泛起看过世界的光,他看出了她的善良和渴望。爱情自由,不是白衬衫和马尾辫的专属,也可以是皱纹遍布和身材走样。但是灵魂相吸筑起的玻璃房总会被现实打碎,一片疮茫。

家庭和亲情是那场雨中离别的序曲,现实和责任是放不下的羁绊。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过去中,我们花一分钟去认识一个人,一个小时去喜欢一个人,一天去爱上一个人,但是呢,却要花一辈子来忘记一个人。”

冷色调的阴霾一直缠绕,直至电影结束,在路口,她直行,他转弯。她最终选择将骨灰撒落罗斯曼桥,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但求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


电影传达的爱情观念的启示意义,于每个人都不一样。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抉择,不论对错好坏,只是愿意。无论自由爱情远方,还是厨房昼夜和爱,每一次选择都不负自己。



海明威说:“如果天赐幸运让你在巴黎度过了青春时光,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你身处何方,巴黎都将永远与你为伴,它是一场不散的宴席。”


在《午夜巴黎》中,吉尔是和未婚妻来巴黎购买结婚家具,午夜的一辆马车将他带向他想象中的“黄金时代”,种种经历,他爱上了巴黎的过去和现在,最后也因为与未婚妻的思想观念不和而分开。

如果说《午夜巴黎》是一封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情书,或许因为这个地方承载了一个又一个黄金时代,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年华。


  “用蜂蜜色的镜头展现了流光溢彩的巴黎,雨后潮湿的地面,午后昏黄的灯光,还有背景音乐中的爵士曲,每一帧画面都是明信片级别的完美。”

  电影开头一切悄然而至,一切又悄然而逝。莫奈的睡莲,雨后的巴黎,海明威说这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但同时,“淋湿了有什么好”,“堵塞的交通让什么都流动不起来”。

  现实和精神度量的把控是我们一生都要去纠结的主题。人当诗意的栖居,但艺术不是我们对现实的逃避。

男二在开头说:“黄金时代的理论是无法应对当前生活的人所产生的浪漫主义缺陷。”

男主在结尾说:“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会变为你的现在,不久以后,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黄金时代,这才是现实不尽如人意,因为生活本就是不尽如人意的。”


  生活就是要我们自己去过活,去寻找。男主和女主最后分开或许是注定的,时间耗尽了新鲜感,不可理解的灵魂又如何相处。甚幸,遇见了那个说出“我不介意淋雨,雨中的巴黎最美”的女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阳光普照,水波温柔,人间依旧。在生活中不停的自我挣扎和怀疑,不断抱怨,又拾愤而起,谁又不是呢?艺术家们在生活中经历,在艺术中传达,会去和自己异于时代的价值观斗争,自我反思又自我怀疑,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后人仰慕的对象。现实中没有一辆可以带我们穿越的马车,去经历和面对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又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有些体味就是默然,是《艺术家在场》的哽咽;是我放心地让你拉弓放箭;是从嘉峪关向西山海关向东的那场相见。可是最后你说:“一个艺术家不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选择艺术,还是选择爱情,我选择好好生活,在生活中去遇见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后巴黎,幕中钟楼”||第贰观影:《廊桥遗梦》&《午夜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