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杀韩非 因为他挡路

一般认为,李斯出于嫉妒之心,害死了师弟韩非。历史果真是如此的吗?韩非之死,可能有更着更为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

李斯本是楚国小吏,为了不做厕所里的老鼠而做谷仓里的老鼠,弃职投入荀子门下,学刑名法术之学,学成之后,西游入秦,以雄辩的口才与杰出的才干受到秦始皇的重用,逐步升迁至宰相之位。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与李斯师事荀子。韩非非常的聪明,学问扎实,李斯自认不如韩非,但韩非有口吃的毛病。韩非学成之后回到韩国,看到韩国日益衰弱,屡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却得不到韩王的采纳,忧愤著书,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韩非的文章流传开来,有人把它带到了秦国,一次偶然的机会,秦始皇读到了《孤愤》、《五蠹》等数篇文章,拍案道:“唉呀,寡人如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死无憾矣。”旁边的李斯说:“这有何难,这些文章乃韩非所作,此人是我的同学,主公欲与之游,只需如此如此。”

于是,秦始皇发兵攻打韩国。韩王最初不采用韩非的建议,搞得国穷兵疲无力抵挡秦军的侵略,此时见情况危急,就顺从秦国的要求,让韩非去秦国。韩非来到秦国之后,与秦始皇的交流发生了问题,因为韩非口吃,又夹带口音,一时半会没有得到秦始皇的任用。李斯和另一名宠臣姚贾趁机在秦始皇面前说坏话,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终不能为秦所用,如果放虎归山,反而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障碍,不如把他杀了。”秦始皇听信了谗言,把韩非关入了大牢,等到秦始皇清醒过来,派人去赦免韩非,韩非已经被李斯毒死狱中了。

这是李斯害死韩非的大致经过,李斯害怕韩非得宠于秦始皇,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设计害死了他。

但如果细读《韩非子》前两篇文章,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韩非子》第一篇文章为《初见秦》,这是韩非献给秦王的一篇一统天下的策论。在这篇文章中,韩非认为,秦国早己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但为什么秦国没有实现天下的统一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秦国的谋臣都没有尽忠,甚至凭借秦国的强大谋取私利。在文章的最后,韩非说:“只要大王听从我的计策,我一定能够帮助秦国破除六国的合纵,消灭他们,如果做不到,我甘愿领受极刑,以做为替大王做事不忠的反面教员。”

《韩非子》第二篇文章为《存韩》,在这篇文章中,韩非建议秦国舍弃韩国而先攻取赵国、齐国,齐赵一灭,韩国自然归服。

韩非为什么被杀?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初见秦》中,韩非子把秦国的文武大臣得罪光了,好像只有你韩非忠心,我们全不忠心啦?如果这篇文章真的是韩非所写,那么,想杀韩非的岂止是李斯一人?而是朝廷之人皆欲杀之矣。

在《存韩》篇中,韩非的计策与秦国的统一方略严重不符,秦国早在秦昭襄王时期,就接受了范睢的建议,确定了“远交近攻”的基本国策。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此国策至秦始皇当政之时,已经执行了大半个世纪。“近攻”的第一站,就是韩国,因为韩国与秦国接壤,处在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上,欲灭六国,必先灭韩。而韩非倒好,违背百年国策,欲舍韩而攻赵,如果秦在攻赵之时,韩国从后面截断秦军的后路,秦国不就要重演崤之战的大败吗?

肴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争霸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晋襄公率军在秦军的回途必经之路肴山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此后数百年,秦国不能东进一步。历史的血泪教训,韩非真的不知道吗?还是故意出馊主意,欲亡我大秦?

韩非刚来秦国没多久,就把满朝文武得罪光了,大臣们皆欲杀之,又被抓住了违反基本国策的把柄,秦始皇听李斯们的,还是听韩非的?这个选择不难。可以说,是韩非自己害死了自己。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初见秦》、《存韩》两篇是李斯编入《韩非子》的,其目的是为了洗刷自己谋杀韩非的恶名。在《存韩》中,就有记载李斯驳斥韩非的意见,并出使韩国落实“远交近攻”策略的一大段文字。

李斯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我杀韩非并非出于私仇或嫉妒,我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杀他。

私意以为,李斯之所以杀韩非,混杂了妒嫉心、功利心、为国除劲敌等等复杂的心理。出于妒嫉心、功利心而杀人已经够可怕了,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可以随意杀人,这样的逻辑更可怕。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可以随意杀人已经够可怕了,杀了人还以为天经地义,这样的观念更是可怕而可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斯杀韩非 因为他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