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情绪控制言行

最近很多孩子都在期中考试,有个同事跟我吐槽,说她儿子在考试之前做了一张卷子,错了很多题目,她仔仔细细地给儿子讲了一晚上的错题,结果第二天还果真考了很多卷子上类似的题目,而他儿子基本上错过的都重新错了一次。

她被气得七窍生烟,拿着卷子骂了儿子一晚上,把孩子骂哭了就休息一会,想起来再去骂一顿,怎么都不解气,不知道为什么刚刚做过的题讲的也很明白的题,考试的时候还能做错?她儿子整个晚上都浑浑噩噩的,被她骂得什么都没干成。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如何应对孩子的锚定效应,里面说的就是为什么孩子错过的题目还会再反复的错,这是很正常的想象,还讲了该怎样应对这种问题,我这里就不再重复讲解了,今天要说的是家长该如何注意对孩子的表达方式,控制自己的言行。

我女儿这几天也在期中考试,周四考的是数学、历史、地理。早上起床我看女儿恹恹的,可能是最近一直复习,休息得不太好,我就跟她说今天考历史,妈妈问你一个知识点吧,她说好啊,我说春秋五霸当中第一个称霸的是谁?她想了半天没说话,我提醒她是管仲辅佐的,她说,哦知道了是齐桓公,我又问她那第二个称霸的是谁?她又半天没说话,我提醒她是大叔王子流浪记,她说,哦知道了是晋文公重耳,我说好的精神了,走吧。

晚上接到女儿,她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分享当天的考试题,我说明天还有一科,你就不要回忆今天的考题了,因为你一定会着重那些做错的题目,那样会非常影响心情,现在最好是专心准备英语,等所有科目都考完,咱们再集中讨论,她一边说,嗯好的有道理,一边说,今天我历史错了一道不应该错的题,就是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还是战国时期的,我想了半天最后选择了战国。

我当时就有点生气,早上就问了这一个问题,怎么刚问完就不知道了,虽然是很随意问的还经过了我的提醒,但是明明考得比我问的还更简单,怎么会错,真是气不打一出来,平时女儿做错题我很少生气,一张卷子可能只有一两处我觉得不应该错的,其他都是正常的,知识没记住就多记几遍,知识没理解就重新去理解,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问她为什么会选战国,她说她觉得战国七雄里面有齐国,齐桓公不就应该是齐国的,可能就是战国时候齐国的。我有点懵,春秋时候没有齐国吗?想要数落她几句,但是还是冷静了一下,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思路不对的问题,而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便随便敷衍了一句,你要记住春秋五霸是五个人,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然后赶紧转移话题,步入正题。

我说你自己也不要过于纠结这个错误,因为知识这种东西并不神秘,学了就会,不学就不会,要想记牢它就是要在短时间内高频次的复习,才能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真正是你的东西了,你都不用再去进行任何判断,就能够脱口而出,熟练程度不同而已。就像这张整个100分的卷子,每一道题每个同学几乎都接触过,每个知识点都学习过,可是还是会有人得了高分有人低分,不是学的不一样,而是认真程度不一样、付出多少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女儿仔细想了一下,说是的,我就是没把春秋五霸很熟练地记住,因为老师并没有提这个观点,只是妈妈给我讲过他们的故事而已,而且这五霸还有不同的说法,我觉得麻烦就没仔细去记过,其实知识并不嫌多,会得越多人越明白。

嗯,我对自己的表达很满意,对孩子的回答也很满意。家长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其实大同小异,孩子考试考得不好,肯定就会很生气,孩子考了满分考了第一名,肯定就是高兴,大家都是正常人,喜怒哀乐也很正常,但是如何表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孩子考得好了开心、表扬再鼓励,自然万事顺遂、一片和谐,考得不好才是真正考验家长的时候,像文章开头的家长尽情宣泄自己的不满就是最正常的形式,那么结果呢?孩子没考好本身心情就不好,还会因为担心父母的反应而心惊胆战,再得到家长一连串埋怨的输出,整个人都是懵的,就算是没懵,也没有办法认真思考原因,努力解决问题了。

所以家长不要让情绪控制住我们的言行,任何时候大发雷霆都不能解决问题,絮絮叨叨也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先冷静一下,控制住情绪,再与孩子进行沟通。批评当然可以,这道题错的不应该,因为昨天刚刚复习过,当然主要原因不在这道题上,而是相关知识内容掌握得不扎实,光是把这道题搞明白并不足够,关键是要把相关知识点再重新复习巩固一下,都搞明白了,下次就不会错了,考试的目的就在这里,查缺补漏,找到不足,不断进步,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情绪控制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