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的千年之争,王勃在这两点输给范仲淹

作为我国古文的巅峰之作,《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就像两座古文的高山,令后世难以超越。也因为这两篇文章,捧红了这两座名楼,让它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是车水马龙。但对于二者谁是古文第一的争论,从来没停止过。有人喜欢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就有人欣赏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似乎很难分出胜负来。

但事实上,从后世诸多名家的点评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古代文人对这两篇作品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滕王阁序》写于初唐,但唐代的名家中只有韩愈对此文作出了评价,韩愈是这样说的:“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韩愈这个评价写得是颇有意思的,因为文章把滕王阁写得太美了,所以他想亲自去看看,觉得这样的美景一定能让自己忘记忧愁,这是夸《滕王阁序》写得美。同样的观点,宋代大文人胡应麟也曾有过,他说此文是:“唐人短歌之绝”。作为一篇骈文,《滕王阁序》的对偶之华丽,文韵之流畅确实是叹为观止的,他们的评价明显只在美景和文字本身上。

再说《岳阳楼记》,在所有对《岳阳楼记》的评价中,宋代大诗人陈师道的评价是:“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意思是这篇散文不只是写了景,还说眼前事,就像读一本小书一样。这个评价其实就是将范仲淹这篇文章从游记写景文,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而清代金圣叹则说道:“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一篇好的文章, 我们不能听看到文章本身的好,还要读懂它背后那个人,显然金圣叹在《岳阳楼记》中读到了一个有圣贤之心的范仲淹。

从以上名家的观点中,我们能发现这两篇文章在名家心中的格局是不一样的,很明显范仲淹的格局要更大。事实上无论《滕王阁序》写得有多好,至少在两个方面它是输给了《岳阳楼记》的。

1. 滕王阁在王勃眼前,而岳阳楼则是在范仲淹的想象中

岳阳楼写于1046年,彼时范仲淹57岁,当时范文正公因得罪小人,被贬至河南邓州,所以写此文的时候他人并没在岳阳楼。后来甚至有不少学者考究范仲淹的历年行程,认为他可能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这篇散文很有可能是他靠一幅画,或者靠别人的描述写下来的。不管这一点是否是真的,但显然写此文的时候,岳阳楼确实不在范仲淹面前,而是在它的想象中,这本身就已经很高明了。

2. 文章的格局不一样

王勃的是骈文,而范仲淹的则是一篇散文,二者都是寄情于景的佳作,但两文的人生格局是不一样的。王勃写文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虽然也不失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之语,但只局限于他个人的得失。范仲淹则不同,他对于个人得失的理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是为己,一个是心怀天下,哪个境界更高,一目了然。这也就能解释名家为何评价《岳阳楼》时,大家只说景色多如何好;而评价《岳阳楼记》时,大家品的是胸怀。

两篇千古绝唱,一篇出自唐代20多岁的少年才子之手,一篇出自宋代经历半生坎坷的57岁文人之手,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讨论一、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的千年之争,王勃在这两点输给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