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诺贝尔奖
可以说1901年的诺贝尔奖都是大咖级人物,他们的成就影响深远,后来也造就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这些获得者的科学发现很多就是我们中学教材上的定理,你就说牛不牛吧。我们来一探究竟吧,或许能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得到某些启发。
一、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出生于德国,卒于1923年。
这个“琴”字可能让大家以为是女性,实际是位长胡子的帅哥,获奖原因是1895年50岁时发现了伦琴射线,即X射线或X光。
大家对X光(射线)应该不陌生,大小体检的时候都会遇到。
X射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
X射线具有穿透性,人体组织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经过显像处理后即可得到不同的影像。
举例来说,骨头密度比肉高,所以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
穿过去的X射线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我们就能看到骨头的情况。
X射线是肉眼不可见的,穿透性很强,且对人体有危害,它有其他很多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上应用广泛。
之所以叫X,是因为X是一种代表未知的符号,所以X射线的本意是未知的射线。
1、 X射线诊断开创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
医生可以不用开膛破肚,就能通过X射线发现身体的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异常。
1896年X射线便应用于临床医学,第一次在伦敦一妇女手中的软组织中取出了一根缝针。
后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医药信息学,让医护信息可以系统化管理。
2、 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可以用X射线来做工业探伤、激发荧光、使气体电离、用电离计、闪烁计数器和感光乳胶片等检测。
举例来说,使用伦琴射线可以检测出金属材料和焊接部位的内部缺陷。
3、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居里夫妇也是在X射线基础上发现了放射性,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他科学家针对X射线的后续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伦琴射线还应用在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对太空的研究。
伦琴的一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值得分享:
1、 伦琴17岁在学校学习时,被指控制作了讽刺老师的漫画而被开除,实际上这个漫画是别人制作的,他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2、 他家里是经商的,经济条件不错,经过舅舅的帮助,挽回了被学校开除的影响,迂回荷兰、瑞士上了大学。
3、 他的大学老师孔特教授是他的人生楷模,孔特教授是严师,但教学上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可以说老师对他的治学和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
4、 他没有安排助手,更喜欢独自工作。他使用的许多设备都是由他自己创造的,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和实验技能。
5、 他对自然和户外运动非常热爱,是一位伟大的登山者。阿尔卑山脉下面有别墅。
6、 他在物理学很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50年一共发表50多篇论文,X射线只是最出名的成就之一。
7、 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3篇关于X射线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8、 他生前和逝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不下于150项,成就影响之大难以估量。111号元素“錀”(lun二声)以他的名字命名,各地的命名纪念很多。
9、伦琴一生谦虚谨慎,虚心好学,诚恳待人,从不居功自傲,他虽然是院长,但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10、他把诺贝尔奖金转赠威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为添置设备之用。他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结合伦琴的这些特殊事例,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即使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没有自怨自艾,为人谦虚,无私分享他的发现,捐出所有奖金等都足以让我们了解到他的品质。
堪称科学界的楷模,在整个科学史上和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可谓一代宗师。
简言之,做人做事都是一流。
二、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年生于荷兰鹿特丹,44岁时移居德国,三门学科的教授,妥妥的学霸。
获奖原因是: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化学动力学是从一种动态的角度观察化学反应,研究反应系统转变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这之中涉及的微观过程。
这属于物理化学的范畴。
因此,范托夫是让大学生头痛的学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对,我就是被物理化学摧残过的人,这里膜拜大神。·
1885年,范特霍夫证明热力学定律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适用于稀溶液。他的压力定律被认为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全面,最重要的。
他在研究分子结构的立体化学中也很重要,为立体化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他的论文中涉及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概念解释了许多异构体的出现,这些异构体是通过当时的结构式无法解释的。
关于他个人的一些要点可以说主要是四点:
1、 他担任教授期间,因为要给学生上课和检查作业,花费太多时间,耽误了自己的研究,就离开学校,担任名誉教授,继续研究工作。
2、 在19岁时,曾经想做一个技术专家,后来才进入科研领域,从事过数学工作,再后来成为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这三门学科的教授。
3、 范霍夫(Van't Hoff)十分珍视科学工作中的想象力,他认为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这种素质——想象力。
4、 热爱旅行,喜爱哲学、爱好诗歌。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是思想深邃的文艺青年。
在仍然充满未知的现在,想象力的需要可能比范托夫的那个时代更加迫切。
三、1901年诺贝尔医学奖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出生于1854年的普鲁士(现为波兰),卒于:1917年3月31日,德国马尔堡。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血清疗法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白喉的应用,他在医学科学领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从而为医师提供了抵抗疾病和死亡的胜利武器。”
怎么理解这项成果呢?
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是人体可以利用其免疫系统来防御自身攻击并免疫新的攻击。(就像现在的新冠病毒以及变异的新病毒)
作为防御的一部分,免疫系统会形成抗体,以中和细菌产生的毒物或毒素。
埃米尔·冯·贝林和其他研究人员表明,可以通过血浆或血清将抗体从一个人或动物转移到另一个人,然后该人也可以免疫。
1900年,埃米尔·冯·贝林从免疫马身上引入了血清作为治疗和预防白喉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感受到白喉的威胁,在19世纪之前,白喉都是致命的疾病。
目前全国范围已经对学龄前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产生良好免疫力。
白喉病的根治就来源于贝林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进一步导致了现代的免疫接种方法。
贝林最重要的研究与巴斯德(疾病的病菌说、巴氏杀菌法、狂犬病疫苗),
科赫(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细菌致病),
耶尔森(发现鼠疫杆菌)等人的划时代的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一起奠定了我们现代细菌病免疫学知识的基础。
他首先使用了免疫学中“灭活“的这个词语来表达灭活的概念。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像我国现在使用的新冠疫苗,有3种都是灭活疫苗,灭活后无毒的病毒称为抗原,能激发人体免疫抗体,从而不再惧怕此类病毒传染。
关于他个人的情况介绍:
1、 他共有12个兄弟姐妹,排行第五,家里贫穷,因此他从军,作为军医学生,他的学期也同时是服役期,因此可以获得薪水。
2、 创办了贝林公司,生产血清和疫苗,赚了不少钱。后来这家公司跟美国DADE公司合并为德灵公司。
3、 赚了钱以后,继续从事牛的结核病免疫研究工作。因此在农场养了很多牛进行研究。
这也算是另外一个方面的军用技术民用化了吧,军队里真的藏龙卧虎呀。
四、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
苏利·普吕多姆生于1839年法国巴黎,卒于1907年,现代诗人。
获奖理由:“特别感谢他的诗歌创作,这提供了崇高的理想主义,艺术上的完美以及心智与智力的罕见结合的证据。”
他的代表作品《长短诗集》、《考验》、《孤独》、《战争印象》、《命运》、《徒然的柔情》、《幸福》。
他的作品不仅抒发爱情,而且关注和平和社会进步。
在某些方面,他对社会的关注有中国诗圣杜甫的风骨。
对于苏利个人的经历一些关键信息如下:
1、 父亲在他幼年时期去世,母亲因此性情忧郁,导致他沉默寡言。
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以说性格内向也有优点,并不阻碍一个人获得成就。
2、 他做普通公司职员的时候,一直觉得和自己理想不符,就开始攻读法学。
对自己的人生要什么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执行力很强。
3、 意外获得遗产,得到财富自由。但他并没有放弃工作,同时开始写作。
4、 他痛恨战争,因为圣地亚哥惨案而怀疑上帝——既然上帝存在,为啥允许圣地亚哥教堂大屠杀的发生。
5、 苏利把诺贝尔奖金拿出来设立了“苏利·普吕多姆诗歌奖”,结果只发了6年就停颁了。看来要创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奖项,真的要一定财力的。
6、 和表妹青梅竹马,结果他读大学的时候,表妹嫁人了,他很悲伤,终生未娶。真的一个痴情人。
他的人生经历是很多文青似曾想象过的,家境几番变故,青年明志,作品广受讨论,对爱情的决绝符合诗人忧郁的气质。
五、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
此奖项由两位获奖者共享。都是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一位是亨利·杜南,一位是弗雷德里克·帕西。
让·亨利·杜南出生于1828年,瑞士日内瓦,卒于1910年。
获奖理由:“表彰他为帮助受伤的士兵和建立国际理解所做的人道主义努力。”
杜南是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始人,日内瓦公约创始人。
一位不可不知的伟大人物,开辟了一项誉满全球、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尊称“红十字会之父”。
弗雷德里克·帕西生于1822年,卒于1912年,法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为国际和平会议,外交和仲裁所做的终生工作。”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的创始人之一。
这两位的贡献可能冠绝后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先介绍杜南:
1、 杜南出生时家境富裕,父亲管理孤儿院和救贫收容局,母亲也是极具慈善心,在杜南7岁时就带着去贫民窟救助穷人。后来他加入基督青年会,访贫问病。
2、 26岁时子承父业成为银行家和商人。在扩大事业过程中,他碰巧遇到了法国跟萨丁尼亚联军(意大利前身)打仗,大量伤兵无人救治,就赶紧组织当地民众救助伤兵。
3、 34岁时写了《索尔费里诺回忆录》,建议设立民间中立的救援组织,并开始游说各国,得到了广泛认同,
1863年10月,召开了16国的会议,1864年12国签署协议,成为国际红十字会和首个日内瓦公约的基础。
1880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正式改名为红十字会。
4、 由于太“不务正业”,他39岁时企业破产,贫困潦倒。直到1895年,有记者发现了他,并报道了他的事迹,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5、 虽然他晚年欠债很多,也没有去现场领诺贝尔奖,但还是把所有奖金捐给了慈善事业。
杜南开创的事业是伟大的,从小就受到人道主义思想启蒙,也有这个条件来开展慈善。
中老年失意的时刻,也从未后悔过之前慷慨助人的决定。
再说说帕西:
1、 帕西是极力支持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自由贸易可以能将不同国家连系起来,解除武装,让战争消失。
2、 他认为如果国与国之间做贸易发生争端,必须要进行国际仲裁,而不是直接动手开打。
3、 帕西31岁时开始从事和平运动,他运用广博的知识,著书立说,四处演讲宣传他的主张。
4、 45岁时,他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试图阻止法国和普鲁士开战。
5、 67岁时,他合作创建了各国议会联盟(即各国议会争取仲裁与和平联盟)来讨论国际问题,促进各国合作。
6、 帕西(Passy)是一位著名的演讲者,以他对听众的智力要求,强大的嗓音,丰富的手势以及庄严而庄重的举止著称。
怀揣自由贸易的初心,却终身为和平事业奋斗,和平无国界,愿世界和平。
结语
1901年诺贝尔奖是第一年颁发的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影响力非凡的先驱人物。
我们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些人性的闪光点,除了科学成就以外,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
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他们的成功也不能复制,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性光辉将会时时刻刻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