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伴

有伴

有伴,家乡话,常被挂在人们的嘴边。

从词组上分析一下,一目了然:有,拥有;伴,伙伴。有伴有伴,至少有一个人陪在身边,也许不会太热闹,但至少不会寂寥。

孩提时,有伴得很。学前班之前,我就有两个很要好的同伴,去那里都一起,差不多要成铁三角了。几乎每个早晨,醒来的三人就会去另一家找自己的同伴,玩过中午,耍完傍晚,天刷黑了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

上学之后,三年级之前,更是有伴得很。那时候男孩女孩都在一起玩,随便一块空地上,就能玩起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蒙眼抓人。傍晚散学归来,不知谁扯的大旗,吆喝一声,去小松岗玩去咯,便又一窝蜂地窜到村旁的小山坡上,总不觉尽兴总不愿离去,即使夜幕悄然降临空中已闪耀二三个星星,即使山坡对面的大人一下一下地喊着各自的孩子回家。

打三年级开始,男孩女孩们似乎朦胧地对所谓的“男女授授不亲”有所了解,开始腼腆起来,渐渐地不再混一起玩了。我们女孩子们还是会因许许多多的事情可以凑到一起,一起洗衣,一起打猪草,一起拾松针毛。可女孩们也许天性爱耍小脾气心眼多吧,相处久了,总会有人因为一些小矛盾斗嘴怄气,最后不欢而散。在那些时候,我不禁会怀念前不久时的男孩女孩之间的两小无猜,怀念一大群人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快乐时刻。

如果说性别使我们伴少了,那么,长大会使我们与更多的同伴走散。

长大了,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了。男孩一般藏在心里,偶尔会找要信任的女孩透露心声。女孩呢,倾诉的对象有但不多,总是那么三两个信得过的,彼此间互诉心底话。

我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守住秘密的人,花季少女的心思,从未透露给任何人知道。而在那个时候,父亲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被村民诋毁误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使得原本已够安安静静的女孩子变得更沉默更封闭自我:上学变得拖拉,最终导致同伴们都不愿意等我;上学路上,总是特意远离同伴;升学那年只得我住宿……越长大,越孤单,常常用学习作借口,远离越来越多的伙伴。性格上,似乎越来越古怪了,多愁善感,自卑敏感,过于在乎他人,使得我越发察觉自己的格格不入。这使我常常踽踽独行于人群中。

我希望自己有伴,能融入大伙,可总是事与愿违。

别人都有一二知心朋友,我没有。我不愿意将心底的秘密告知他人,但我喜欢倾听他人的心事但总是守口如瓶,这让我得到了一些友谊。可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孤独,渴望有人作伴,又总想逃离回自己的安静世界,多矛盾的一个矛盾体。

也曾有人主动和我结伴同行。我们每天傍晚都去环山爬,但彼此只是结伴,就是偶尔也不会向对方透露心声。有同学因为打算刻苦学习而追随我的脚步,总和我一起上下学一起学习,可那时我已总追求独来独往,所以总觉得她那样的刻意而为反而拖了我的步伐。也许她也觉察到了吧,最后我恢复了形单影只的日常状态。

记得,离职时,我跟同事感慨说,以后不能和你们玩在一块了。结果,口直心快的某个同事说,你一直都没跟我们玩在一块啊。当时我的心里很是尴尬,但最后还是硬说了几句曾一起吃饭宵夜唱K之类的话来掩饰,而我当然明白,我也真的是没有融入到她们的圈子里。

在找到人生另一半时,我很开心自己终于有个伴了。两个人在一起时,除去偶尔的争吵,一起吃喝一起聊天一起逛街,感觉真好,因为我终于可以不那么孤独,终于有个人守着我了,终于有个人让我守着了。

如果能说上心里话的人算是一个伴的话,我的二妹是一个。少不更事时,我们之间被一条无形的鸿沟隔阻着,无关年龄,只因为观念上的差别。后来,一件大事降在我们身上,我们一起面对,共同进退,鸿沟被填平,彼此都默契地为对方着想。

那感觉真美妙,是有伴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现在,虽然有两个孩子天天围绕在身边,我还是会不时地觉得自己形单影只。有时候想,我要求的真不多,在一起就好,在平淡的日子里,看着孩子成长,这就够了。有时候又想,这些要求也不是不能实在的,只是我们都太贪图安逸了吧。有时候又想,现在有俩孩子作伴算是好的了,再过几年,他俩有自己的小心思时,我就是想法设法也难以转进他们的内心了。

有伴有伴,也许,能给自己作伴的只得自己了,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