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鬼子为什么管中国女人叫“花姑娘”?答案让人蒙羞

抗战十四年,鬼子在中国烧伤抢掠,大量无辜生灵被摧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期间,鬼子罪恶的魔爪不仅伸向中国士兵,还触及妇女儿童等无害人群。这其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等频频提起,并被鬼子冠以“花姑娘”的称呼。

抗日战争中,鬼子称中国女人为“花姑娘”,这似乎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到了现代,经过影视剧的不断渲染和传播,“花姑娘”一词逐步传播开来,以至尽人皆知这是鬼子对女人的特指。

为什么鬼子会称中国女人为“花姑娘”呢?

有人说,旧社会的女子常常穿棉布做成的衣服,颜色比较丰富,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鬼子因之成为“花姑娘”。显然,这种说法主管臆断的成分居多,不足为信。

也有人说,“花姑娘”来源于日文女儿和新娘的发音。在日语中,女儿写作"娘"读音:,新娘叫做"花嫁”,所以他们管年轻的女子叫做“花姑娘”。仔细想想,这种说法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花姑娘”并非源于抗日战争,早在此之前,这个词汇就已经产生。在过去,我们常常用“花姑娘”代指美女,意思是像花一样的美女。这个词具体什么时候产生,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末民国时期,“花姑娘”是非常流行的。在清末小说家蔡东藩的《民国演义》中就常常提到“花姑娘”,也就是人们眼中的美女。由此可见“花姑娘”是中国的一个固有词汇,并非日本生造的词语。

至于“花姑娘”来源于日文的发音,我们或可理解为一种巧合,毕竟日文在形成中借鉴了很多的汉文,有些许词汇发音或意思想通,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花姑娘”的本意是好的,但到了鬼子那里却成了一种侮辱性、歧视性的词汇。

比起其他女性,鬼子更愿意称妓女或者慰安妇未“花姑娘”。大家都知道,抗战时期,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问题,鬼子设立了慰安制度,美其名曰“女子挺身队”。随着战事的扩大,鬼子所需的慰安妇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只能战地就地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妓女和良家妇女被骗或被强制征用。鬼子称这部分女子为“花姑娘”。

随着战事的推进,鬼子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这些兵员大都是年轻人,长期处于被压抑状态。鬼子每侵略一处,愈发变本加厉起来,除了抢掠和毁坏财物,还常常侮辱妇女,并称这些妇女为“花姑娘”。时间久了,他们将这一词汇无限放大,推及广大女子,于是“花姑娘”、“花姑娘”的叫开去了。

“花姑娘”一词本意美好,经过战争的摧残,尤其是鬼子的主观恶意,已经赋予了污蔑性、侮辱性的含义。在这个含义里,既有痛苦的呻吟,也有鬼子暴行的见证。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段蒙羞的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抗日战争中,鬼子为什么管中国女人叫“花姑娘”?答案让人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