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52 邓玲《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邓玲教授的“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假设是“高质高效”,解决的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

所谓“高质高效”,邓教授归纳总体标准有两个:一、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求得单位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二、让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当然,作为教师来说,不需要这么理论化政治正确的表述,简单来说,“高质高效”就是两个标准:

一、学生喜欢。 让学生因为你的语文教学,而喜欢你的课堂,喜欢语文。(哈哈,这里我没有说喜欢教师,因为喜欢教师的目的是“亲其师信其道”。见过一些现象,学生喜欢语文教师但不喜欢语文,这就是买椟还珠了!)

这个标准可以量化,比如可以进行学生评测。当然,学生喜欢不喜欢你的课堂,估计每位教师都心中有数的。上你的课,学生满心期待,那就是喜欢;不上你的课,学生欢呼雀跃,那你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绊脚石了。

不要抱怨学生不懂,现在的学生在评价教师和课堂的好坏方面比你预想的要成熟理智的多。如果只是迎合学生,而不是用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估计你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如果你的教学水平不行,即使你每节课给学生买一杯奶茶,学生也不会喜欢你,因为你是语文教师,而不是奶茶店主。

赢得学生喜欢,你的核心武器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其他! 也就是说,你的这些武器是其他科目教师所没有的,是学生的父母所不具备的,而只有语文教师才拥有。

二、成绩提高。和其他语文教师比,你可以让学生用同样或者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应试和素质教育不矛盾,如果素质教育让学生成绩更低的话,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踏入素质教育的门槛。

实话实说,如果在一个学校里,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成绩又很突出, 那么你就会拥有较多的自由。

言归正传,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邓玲教授在做初中语文教师的时候,是真正沉下心来下过真功夫的,这个教学模式也是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摸索出来的,在大的思路上,和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思想有相似之处,如果考虑到邓教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初期就开始自觉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确实让后辈钦佩和尊敬。

这本书中,“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也很好地回应了我提到了“高质高效”的两个问题,给我印象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具有语文课程意识。

郑桂华老师在分析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时曾说过,她经历了一个“教课文”到“教语文”到“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王荣生教授评价郑桂华老师是少有的具有课程意识的语文教师。而邓玲老师也是一个具有语文课程意识的老师。她把初中的全部教材进行筛选、整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大胆的取舍增删,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改革勇气是需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意识作为学理基础的。

二、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没有十全十美的改革,只有在当时的条件和范围下,能提纲挈领,解决主要问题的改革。“五程序单元单元教学模式”针对的就是当时语文课堂上没有课程意识,没有分类意识,缺少学生主体意识的主要问题。语文课时最多,似乎每篇都不可或缺,每节课都是字词句段篇的讲解和练习,最后收效甚微,但语文教师本身却没有把问题归结到自身,而是归结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上。“语文嘛,本来就是个慢功夫,这得需要慢慢积累”或者“语文嘛,老师是教不出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中,除了又自觉主动积极改革探索的外,大部分都是或随性或被动地去教学。还有个别语文教师,因为比其他人读了点书,就把自己定位成了大学教授,不屑于在教法上钻研和探索。

邓教授的改革,有很好地现实针对性。

如针对语文学科知识能力点模糊和阅读写作教学分裂的问题,指导学生制定“作文清单”,“作文清单”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一单元的主要能力点,而且还能运用在写作上,读写结合,清晰有序。

如针对学生课下完成作文写作易作弊和敷衍,以及教师批改作业繁重和反馈不能及时的问题,采取了作文“三堂法”。第一堂,独立写作。学生借助作文清单,明确写作要求,独立构思并完成作文;第二堂,互批讲评。以作文清单为标准,分成小组,师生共同讲评作文,分享写作成果;第三堂,修改完善。在互评互改的基础上,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当堂进行二次作文,旨在及时纠错。  以学期下来,把优秀的作文会变成集。 这种方法,确实省时省力又高效,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针对学生课堂教学缺少生活体验视野不够的问题,设计了拓展课和活动课。拓展课上,教师设计一组和课内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类似于现在提到的专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活动课上,通过设计的课外活动,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壁垒,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的本身结构,社会的真实情境融为一体的目的。

如针对语文课文较多课时不够的问题,在阅读上设计了精读课和略读课,精读课认真分析,而把一类的相似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略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

如针对语文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混杂在一起的问题,设计了五程序,“启始课”主要就是解决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把扫清了精读课上的障碍,做到学生自学能解决的不占用教师的精力,不浪费精读课的时间。

......

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不能刻舟求剑,而更应该学习这种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精神。改革是为了优化和提升,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三、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有些改革是从上而下,理念看似完美无缺,但是都是在真空下的实验,而没有现实中生长和发展的可能。理念再好,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操作性,大部分教师不能不会或者不愿操作,那也是空中楼阁。

如最近流行的“整本书阅读”,很多老师设计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看着很科学很详尽,但是作为一线教师都知道,那只是“看上去很美”。不说学生,作为教师自己,阅读一本书,有几个看着设计的路线读的呢?本来学生对一本书很有兴趣,极有可能因为你的“整本书阅读设计”而败坏了胃口。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这样的设计,也只是实验室的概念产品,真正在课堂上,自己不会真正实施的,如果真正实施的话,别的不说,你班的月考或者期中考试成绩一定会落在最后的。

“五程序单元模式”具有较好的操作性,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和这本书配套的还有一本书《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教案精选》,我大致看了看,确实还是具有很好地操作性的。

这三个特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也给了我很好地启发。

当然,邓教授的改革主要是初中语文,那么高中语文应该怎么去借鉴,我想,首先是要列一个问题清单,然后根据新课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这些问题分类,归纳,看能否借用各位名家前辈的经验,再认真总结出自己的教学优化措施。希望能在高一阶段,好好思考、探索和实践,在学校单元结构化改革的路上,能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52 邓玲《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