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又被悼念刷屏了吗?

首发于公众号:我是夜叔

物理天才斯蒂芬·霍金去世了。最早让我得知这个消息的,不是新闻,而是朋友圈。

中国信息最广泛的地方:火车硬座、苍蝇餐馆,以及,朋友圈。

霍金去世了!一时间人人悲痛不已,纷纷发文悼念。

文笔好的,满怀感情眼含热泪发出长文追忆霍金与自己的时光,或是在微博默默关注,或是在做物理题时突然想起,声声泣血,颇有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之感。旁观人看了连连叹息,就连霍金至亲好友看了都要自愧不如。

文笔差的,也能扯出几句高中时代死记硬背下的物理公式,忘了安培欧姆只管往霍金身上胡乱套,看起来也有点像那么一回事。

一个个仿佛霍金小学高中大学同学般的人纷纷冒出来,比霍金自己还记忆清楚他的往事。

可他们忘了,霍金76岁了。

图片发自App


01、

与朋友圈的热闹不同的是,网络之外的有些人尚还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有人说,霍金走了。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回复了一句,“卧槽霍金的腿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平时最爱网络狂欢的网民此时格外团结,他们痛骂:“一点也不好笑!你是在亵渎伟人!”

为什么平日里甚至面对人肉搜索都只要不发生在我身上我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网民们此时如此敏感,底线如此至高?

图片发自App


02、

刷屏的朋友圈哪里仅仅只是霍金。但凡叫得上名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伟人都会被拿出来遛遛。

余光中走了,铺天盖地的朋友圈“诗意的乡愁”“他带走了我们的乡愁”刷屏。

纪梵希走了,一大波人哭天抢地,争着宣扬纪梵希的生平经历,连纪梵希自己想掩盖的童年逸事都被翻出来供人啧啧传阅。

谈及余光中,只知乡愁还背不全。

谈及纪梵希,只知品牌还买不起。

喊着情怀、摇着情怀大旗的,都是“局外人”。

悼念的人中有真正了解余光中的吗?有。可大多数人只是课本上认识一首乡愁,尚且不知道其政治立场,和在诗界并不高的尴尬地位。

悼念的人中有真正了解纪梵希的吗?有。可大多数人只是买不起纪梵希,听过或在广告上看过。那些被鄙夷没文化的美妆博主,一脸懵懂尚不知纪梵希去世,却用着那些大谈情怀的人用不起的纪梵希化妆品。

张国荣走了,无数人每年的特定日子,便跳出来深情呼唤“哥哥”;出租车司机的眉眼,也能因神似他们的哥哥而又击中了他们脆弱的小心灵。

林肯公园走了,于是有人说,“虽然我没有听过林肯公园的歌,但我想说几句”等等?虽然你没有听过?那你说什么?

有一段话,看见很喜欢,粗鄙却甚合心意。“一旦有人死了,我便知道他们又会多许多粉丝了。林肯公园在天上看见,不知道会不会惊讶于生前原来有这么多的隐藏粉丝呢?”

我们变得浮躁。早几年杨绛先生去世,朋友圈尚未如此疯狂。可如今,变了。从另一方面说,朋友圈的刷屏甚至在生硬的强调他们的“有名”。因为他们有名,所以才被跟风。生拉硬拽的也要扯上关系。

最不喜的是某男子一直强调和三毛的熟识,不过寥寥几句便可概括的经历,出书、采访、节目,无时不刻不在强调一句话,“我和三毛认识。”

从什么时候开始,情怀如此廉价,成为跟风的牺牲品?

图片发自App


03、

不知何时起,跟风仿佛成了一个流行的新时尚标。

伟人去世悼念发朋友圈本没有错。可是呢?

余光中刚去世时,铺天盖地悼念,极尽所能赞美。没过多久被爆出其政治立场时,原先赞美的一波人或者缄默,或者骂的最起劲。

或者根本不用上升到某些特定人物。光光是当前的流量明星,捧的最凶的,骂的最凶的,往往是同一波人。

不敢想尚且这些去世的人有极大贡献,就是被扒出来一点,哪怕只要一点,也往往会被追着打着讨伐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可怕在自以为能够独立思考,不受干扰的生活。

但更可怕的,是我们自愿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人想着自立,想着独立。却在社会的日久浸润中不知不觉被同化。于是,不发朋友圈使你像个异类,随随便便一张图也能在朋友圈里成为保佑妈妈平安的开光图。

你害怕被他们丢下,于是你同化,你跟风着最新的产品,跟风着最流行的衣物,跟风着最风靡的美食,跟风着大V的发言。于是你不再思考,你费尽心思,你成为了他们。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朋友圈又被悼念刷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