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旅游纪念品该如何去打破千篇一律

如标题所写,目前中国的旅游纪念品现状大多是:千景一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们都去过国内不少地方旅游,从北方到南方,从西南到华东,从东北乃至天涯海角的海南,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在拉萨八角街上能看到的民族风情小包、牛角梳或各种手串、佛珠,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江南水乡甚至北京的胡同里都能买到“同款”; 到了海边就一定有珍珠、贝壳、海螺类的哨子、串串挂件, 登上各类名山,你看到就是各类纪念牌牌, 上面的内容是百家姓、12生肖等等。

这些现象已成为国内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诟病,何况一些城市还有专门的旅游品批发市场,且许多的景区商家直接从那里进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外地游客来了不少,但不知该买什么、 很尴尬,这些东西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买得到。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生产方面可难不倒我们。

市场一旦出现新奇、热销的所谓“旅游纪念品”,没隔多久便争相仿制,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把它做烂(品质差劣、价格做死),从中赚取不到利润。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旅游商品千篇一律、千景一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




那么,该如何打破这种乱象呢?

百度知道、知乎等网站问答推荐的旅游纪念品大多是:地方特色食物(也就是吃的东西)。而许多的关于吃的,有些基本上本地人都不太喜欢吃,更何况外地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差异等因素,购买力相对会较弱。

其实,有些的地方政府也已经很重视开发旅游纪念品这一块市场,大一点的城市每一年也都在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也不缺优秀的设计作品。

但是真正落地又有几个呢?

  • 有些获奖的设计作品,设计师与生产工艺脱节,要生产一种样品出来,光模具就要耗费很大的成本,许多的景区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
  • 有一些如陶瓷类的纪念品,单款产品超订量至少3000~5000个以上,一般景区商店都难以承受,还要承担可能滞销而积压货的风险。
  • 有些设计作品创意十足,就是个头很大,游客出来旅行,尺寸太大的东西因不方便携带会大大降低购买的意愿。

更何况政府能做到的,只能全盘考虑做城市的形象上比较范的旅游纪念品。还有许多的诸如景区、小景点、博物馆、主题公园、动物园、特色小镇,要做出自己特色旅游纪念品出来,只能靠自己去设计、开发。

而他们或多或少会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难题:

1、设计开发的能力
2、足够的资金

第二条往往比较好解决,现在融资渠道比较多。第一条就是无处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招聘专业的人才来操作,谈何容易,“要卖特色旅游纪念品”这一想法, 一直只停留在脑子里面,并且停留了很久......

每每看到节假日里游客如织,“人从众”的场面,却没能将这些客流变现,心理都很焦虑,刷手机时,偶尔又看到报道说到说什么:故宫一年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已超过门票收入的7亿,净利润达到1.2亿,等等,再也已经坐不住了。


节假日旅客如织场面

我们知道,旅游的六要素有“吃、住、行、游、娱、购”,购就是旅游购物,这个环节较为薄弱。有报道引用数据称,国内旅游购物总收入只占旅游收入的18.8%,而像瑞士、法国、英国、日本等这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40%。

在这里,我们的建议:

找一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公司合作,他们会提供许多的优秀案例、开发经验,直接照搬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经营理念,相当于站在高人的肩膀上,这样将加快项目的推进进度。

旅游纪念品冰箱贴

旅游纪念品雪花球
旅游纪念品金属开瓶器
旅游纪念品玻璃杯
旅游纪念品金属冰箱贴
旅游纪念品陶瓷杯

旅游纪念品冰箱贴

旅游纪念品衣服帽子

而你,只需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存在,用心的经营,安心赚取游客的钞票。

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数据,2016年全国旅游人次超过44.4亿,比一年增长11%,2017年仅上半年全国旅游人次25.37亿,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5%,预计年增长的幅度将逐渐加大。

时间就是金钱,谁越早涉足,趁着这个市场还是乱象的时机,谁就越快入手,就越快收获市场所带来的红利。

从宏观方面看,2018年全国两会机构改革,文化部与旅游局合并,目的是更利于将文化产品变为旅游产品,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

旅游业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引擎,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支柱产业。在国内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这一领域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的旅游纪念品该如何去打破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