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丧后即燃

旁观者视角:在头脑中虚拟几个选择框,不被默认选项绑架,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选择

建构论:好坏是人赋予的,不是绝对的。失眠是一定是坏事?未必,失眠了就索性不睡。

贴标签:有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给它起个名字怎么样?有名字的妖怪更好打。

联结:意义感得自己找,想办法让自己和某些人和事联结起来。

不焦虑:意识到任何时候,自己都有退路和资源,总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

不颓废:能在绝望中找到意义,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即使一个人也能坚定的生活

更灵活:别人的难题就是你的机遇,你的天花板总比别人高一些,墙总比别人少一些

更清醒:不被别人忽悠也不被自己忽悠,有必要的时候也能给自己洗洗脑。

焦虑的心安理得,迷茫的坦然自若,颓废的理直气壮

没有什么绝对的坏事,唯有更真实的活着,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自我设限:自我的规律

认知三角形:情绪、行为、认知(信念)。注意自己的想法。

我从哪里来?

我出生于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家人有重男轻女倾向,且特别节俭。

爸爸爱面子胆小怕事,妈妈格局小困于家中。

在我的家里,规矩很多,从小被要求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亦是被爱的。

小学时候爸爸送我的红裙子,大学时候爸爸出差来学校看我,出嫁时候爸爸止不住的眼泪,孩子出生时妈妈的辛苦付出,为了给橙柠做法妈妈摔断的腿,这些都历历在目。

她们是爱我的,但她们只能用指责和显示优越感来爱我。

我是谁?

我是谁,面对这个问题,我竟然很迷茫。

对自己的认识太少了。

我是一名85后二宝妈,职业教师,对运动健身,美容美体很感兴趣,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希望能帮助别人,希望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对别人变得重要。

我还喜欢交朋友,喜欢体验不同的生活,喜欢多姿多彩多变的生活。

我来干什么?

我来,是为了体验。

所以,我不惧怕我生命中出现的任何际遇。不管出现谁,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那些东西,构成了我的完整。

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好。

我好或者不好,都是自己。

我想,尽最大可能的满足自己。

自我剖析:站在高处审视自己。想法只是想法。任凭它在脑子里叫嚣,但如果我不理他,不对它做出反应,那么它什么都做不了。

自动化思维,忽悠自己

最近最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那个点。

我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找他,我做不到,做不到!

自我反思:发现自己对自己的限制

每个人都带着眼镜活着,这眼镜自动帮我们过滤世界的信息。

有时候,我们看见的,我们相信的,不一定是真的。

1、出现意外的时候,你愿意把它当成是好事还是坏事?

2、不如意时候,倾向于反思自己还是找别人的责任?

找别人的责任,推卸责任

3、取得成就,认为是自己厉害还是运气好?

运气好

4、如果觉得自己厉害,是天赋还是后天努力?

天赋

5、别人夸奖你,你会觉得是认真的吗?

不会

6、更在意夸奖你的人还是对你有意见的人

有意见

7、和陌生人见面,是抱有善意还是心怀戒备?

心怀戒备

8、同行?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9、挑战风险?安稳生活?

安稳生活

10、项目发展好的时候,是锦上添花还是盛极而衰?

盛极而衰

11、是否接受现状?

很多不满

12、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吗?还是本性难移?

可以改变

13、未来

未来。。。

当你对外部世界有情绪反应的时候,你以为你的反应是针对外部世界的,其实针对的是你眼中的外部世界。

外部世界到底什么样啊。

不知道,

在你不知道外部世界什么样的时候,乐观的人会把它想的好,悲观的人会想的不好。

而好和不好就会成真。

自我突破:打破思维的天花板,重获无限可能

眼镜是摘不掉的,但是要升级思维,能跳出来,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看自己戴着眼镜的样子。

看看眼镜以外的世界。

当然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说不定也可以→真的可以

给自己一个上帝视角。如果不行,至少给自己一个旁观者视角。

世界观

因果论:看见因果论的局限,打开思路,重获人生的主动权

有关,但并非因果。

我们的反应,是可以选择的。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我们都是可以选择的。

而处境,也是我们最终选择的结果。

面对的任何问题都是由三方导致的:责任人是自己,责任人是他人,责任人是不可抗力。

找因果,不仅是为了找到原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同的责任人,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建构论:把问题变成福利的思维

命名

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也许世界都改变了。

改变对自己“缺点”的认识,说不定,缺点就变成了资源。

发展观:掌握欣赏事物的新视角,让改变自然发生

如果事物保持不变,一定是有人做了什么。

如果想让他变化,那就找到是谁,在做什么。

很多时候,是我们做了“对”的事情,才维持了原状。

于是改变,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悖论提问

那么我十年如一日的不能坚持,是我,做了什么?

模式的变与不变:看清真正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改变

第一序的改变,改变行为

第二序的改变,改变状态。

第一序的改变不能持久,是因为,比如坚持。

三天打鱼,我对自己满意了,我就放松警惕了,所以就去晒网了。

但如果想真的改变,我应该从根本上改变。

第二序列改变有四个特点:1、第二序改变的使用范围针对的是第一改变的方案2、第二序改变是不合常理的3、第二序改变解决方法只针对当时当地的情境,不涉及因果。4、第二序的改变需要跳出原有的框架、

对这两课,还是不甚明了。

我长年如一日的不能坚持,

关系

认识关系:关系的本质是合作

关系的本质是合作,合作是基于相互的满足,为了在关系中达成合作,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沟通了解对方和你在需求上的不一致,并愿意提供能够满足对方需求的行为,从而达成合作。

剖析关系: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经验而来

投射:一种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性格、情绪等个性特征,不自觉的反应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心里过程。

简单的说:每个人在别人身上,看见的其实是自己。

投射分为两种:一致性投射(我有这种品质,我就认为每个人都有)

另一种就是互补性投射

我认为我是一个容易被欺负的人,那么别人都是欺负我的人。

投射是一种误解,而这种误解解释不清。

妈妈认为你冷,你再解释你不冷,她也只会认为你在找借口。

认知塑造现实。

如何应对投射?

1、意识到随时随地都在产生投射,在关系中对别人有判断时,无论多么相信自己的判断是真的,也得听一听对方怎么说。

核对

2、作为随时可能被别人投射的人,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真实的自我混淆。

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明明有时候应该多考虑对方的意见,但我却老在想:是不是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我怎么做才能好一点。

要有坚定的自我。放弃对小我的纠缠。回归现实。

3、区分了自己的立场和别人的立场之后,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解释自己没做错,浪费双方的沟通成本

如果一个人跟我发生冲突,我要想:这是他在我身上投射了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不必承担。

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你这么生气,一定有你的道理。

不要想着对方是冲着你来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自己,并不是这样,对方有对方要解决的课题,而对方眼中的你,只是投射的结果。

发展关系,说出“自我”,成就自己

承担责任,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追责,而是增加自己改变一件事的权力。

你有多大的权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

多承担责任,就有更多的权力去改变一件事。

要学会自我授权。

想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想抱怨就抱怨,我是自由的,我也是灵活的,这些都握在我的手里。

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允许这件事发生的?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我还可以做什么?

突破关系:跳出自我,赋能他人

领导力:说服力,影响力,

别人愿意服从你,愿意被你领导,不是因为你这个人,而是因为你能提供他们想要的。

不管是情绪抑或金钱。

当你一直在敲的那扇门终于打开,不要问为什么,直接冲进去。

比如暑假时候的辞职,我刚开始的要求就是回到初中,最后我目的达成,所以我就不需要问为什么。

自我:我是谁,我的感觉好不好,我的价值在哪里

别人:别人想从你身上要到什么,跟你看到的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一样吗?

我是谁,别人能怎么用我。

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别人完全不在乎你是谁,别人只在乎你能提供什么。

请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别人喜欢你,讨厌你,都与你无关。都是你影响别人的方式。

意义感

认识意义:人工智能时代,意义感将是人类最后的堡垒

人需要为度过的时间赋予意义,不然,就会沉迷于一些简单的快感

“好”不再具有,唯一的标准,人们开始追寻意义,而意义就是每个人的个性,情感和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就是独特性。

你的特点。

发现意义,创造人生价值,找到生活动力

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无意义

“联结”是意义的来源

1、你和具体某个人的关系

2、和某个事物的关系:为艺术献身。

3、和抽象的观念的联系:为造福人类,为维护信仰,

如何获得意义?

在认知上的三个转换。

1、建构论:任何事物都不止一个真相,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

不是说某件事天然的就存在某种意义,意义是我们赋予的。

2、视角的转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为消极的事赋予积极的意义

我保持着一个什么事都不做的状态。

我保持这个状态,也是需要努力的,所以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我保持的意义。

如果想做一件事,找不到意义,觉得空虚没动力的时候,看看在那些圆圈里,谁最希望你做那件事,你这么做对他的意义是什么?谁最不希望看到你做这件事,你打算这么做,在你和这个人的关系上又构建出了什么不同的意义?

把自己很多的事,放在关系的背景里,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思考意义,与更强大的力量站在一起,轻装上阵

掌控思维:否认别人的存在,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决定一切。在认知层面上消除了除你以外的万事万物。

更强大的力量:就是别人。

象与骑象人

要看到别人,要以合作的姿态,了解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会跟他们一起做事情,实现你们共同的目标

这不就是常常说的“利他”

变掌控思维为合作思维

把周围的人和物都看做独立思考的活生生的人,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相应的筹码,承认他人的独立性,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才能与世界建立真实的关系。

合作思维的前提就是接受不确定。承认自己的无力,接受自己的无法掌控。

世界没有按照我想要的运行,是因为世界想给我更好的。

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内心中孙悟空消失的过程,也是这个人与周围的人通过充分沟通实现更多可能性的过程。

这个世界的精彩就在于,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

我是谁,我将遇见谁,我将去往什么地方,都是不确定的,这才好玩。

我承认我的无力,承认我的无法掌控,然后回过头来,对着这些无法掌控的东西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我们建立意义感的过程,就是我们放弃掌控感的过程。

我们越是看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的运行规律都不是由我来决定的,越是明白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然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原文:我们越是意识到很多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当中,我们试图去理解别人的意志,去理解时代的意志,去理解更大的,跟超验的那些命题,我们就越是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看到我的意义在哪里。

创造意义:带着终极问题,走向人生的更高层级

意义感:确认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欧文亚隆孤独的三个层次: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个人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如果给你绝对的自由,如果没有人为你做主,让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自由:你知道只有你自己要承担每一次选择的后果。

你不管做什么,都只能是你想做的。不管你身边有多少人,你每走一步都是你自己。你不走,原地不动,也只有你自己。

Robert Hobson :成为人意味着孤独,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探索新的安住于孤独的模式。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孤独找到一个新的模式。

最关键的问题是勇气。勇敢的真正的去爱别人,而不是为了消除孤独被迫和别人建立联结。这被欧文亚隆成为“成熟的爱”

1、以无所求的方式建立一段关系

我们最终的意义,是靠自己做的事建立起来的。真实的关系和爱一样,本质上是无所求的。

2、充分的呈现自己。

害怕一段关系,本质上是害怕我跟你期待的我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人以完整的丰富的生命个体呈现在对方面前,才会构成圆满的对话和关系。

什么是好的关系?保存人的完整和个体性为前提。两个人越独立,越是能各自成为自我,越能建立好的关系。

孤独是事实,我们永远不能逃离孤独,但可以通过分享孤独来缓解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松蔚:丧后即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