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适区内外徘徊

    在开始写东西之前,我坐在电脑前完全不知道从何下笔,闭上眼睛给自己播放了一段森林鸟叫的音频,幻想自己在一片深绿色的森林里,鸟儿是黑色的,黄色的眼线,然后睁开双眼,感受视线变得慢慢的清晰。

     最近老毛病又犯了,长时间的透不过气,这个病从十几岁跟随我到现在,时好时坏,也没有哪个医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昨天参加了半天的呼吸工作坊,当时感受非常良好,然而回家过后就又开始不停地追求深呼吸,那种气到不了肚子里的感觉,和身边的好多人描述过却没人能体会。当我闭上眼睛,想象着脑海中的森林的时候,我想我描绘的森林的画面说给任何一个人听,TA脑海里的也一定是不同的画面。

     长久以来,我总是追逐着自己内心的平静,实在不太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仅仅是最近的两个月,我不能说是突飞猛进,但真真实实是我思考周围最多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并不能说是收获满满的,因为它是不舒适的。

     首先说到这“舒适”两个字,我一直认为自己算是个努力的人,二十多岁工作努力,晋升得很快,但往往仅局限在工作所成,能力经验是有提升,学习实则谈不上;三十岁以后工作进入稳定期,开始有了压迫感,于是断断续续东撞西撞,这也学一点、那也考个证;三十五岁以后对目前的职业状态不满意,觉得没有个人的提升空间,这种空间与收入或者职位晋升无关,仅仅是在这个位子上的焦虑,带着这种焦虑我尝试了很多种机会,屡屡受挫,愈发地不安。然后,我走入了心理学的学习中;然后,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这种焦虑里着急,各种寻求出口,但却不愿踏出舒适区。我似乎生活在一个空气罩里,总是想往外走,但就是走不出去,因为不敢迈出那一步,或者说有时候迈出去了,有退了回来。直到现在也是,道理听了很多,决心下了不少,还是走不出那个空气罩子。

      然后你可能会同情我,这个可怜的人好像好辛苦,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觉得。我的确辛苦着、焦虑着、不安着,同时我却庆幸着,我庆幸自己走在了我舒适区的边缘,我总有一天会走出去,慢慢地走出去。我是乐观的,我相信自己,也肯定我自己。

      我在这一路上做了很多选择,有很多遗憾,但我坚信有舍必有得,放弃并不一定等于失败。当我觉得我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好,先暂时放下;当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的挑战,那么,好,我先试一试。前一段时间给公司同事培训,我感悟到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些也许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非常简单的事情,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给我的不是优越感,而是感悟。感悟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气球,当气球很小的时候,接触的东西很少;当气球慢慢地撑大,接触的东西就急速增多,这就是我们焦虑的所在。这个面积的增大是急速的,这个速度我们都跟不上,这个时候的确会焦虑,然而因为这个焦虑放弃让气球变大吗?我想没必要,接受在气球表面,有这个点、那个点是不理解的、不懂的、没感受到的,至少我们接触到了很多的点。

      最近是我第一次没有因为放弃而沮丧自责,因为我的确踏出了舒适区又逃了回来,但这并不代表我什么都没有带回来。至少我没有坐在舒适区的中间一动不动,我迈出去了,就一定带了些什么回来,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撤离,一定意味着总有一天我的空气罩子也会慢慢地变大。曾经有一个心灵成长的导师在课上问过我们,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最终这几百个人说的最统一的答案是“幸福快乐”。是啊,我们追求的都是“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踏出舒适圈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快乐,成长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快乐,幸福快乐是一个过程。那么,踏出舒适圈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看见努力的自己,收获已经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舒适区内外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