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小情侣,湖山行旅图(2)

四、歌舞

《国风·郑氏笺》,“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类天生的爱音乐爱舞蹈。

他最爱听的曲子是贝九。他可以反复的听,不厌其烦的听。他说,比较福特温格勒指挥的贝多芬两部代表作,贝九,第五钢协,韵味似乎都在慢板部分。贝九第三乐章,第五钢协第二乐章。仿佛都是艰辛登高之后、在山顶上的极目远眺。舒缓,开阔,群山似海,风轻云淡。有时,随着一个乐句飘逸到远方,恍惚中不知置身何处。他说,不知福特温格勒哪里来的东方式修养。

她自小就缺乏乐感,后天也并没有机会习得,这样一定是少了很多乐趣。虽然她也并不能听懂。但是重要的不是去哪里。是一起去啊。她由他描述的贝九第三乐章想到了梅家坞的茶园里,那舒缓起伏的山脉,温柔极了。

她爱在西湖边的亭子里跳舞。记得那天,西湖下着雨,雾蒙蒙的,湖山是淡淡的一笔水墨。

他们打着伞散步于湖边。漫无目的走到一个亭子,一群退休的老人在练歌,歌声随水飘散很远。

他们坐在亭子的木椅上坐下,一会她走到亭子中间,即兴跳了一小段。周围的人竟报以掌声,让她有点眩晕,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那种不真实感。当她把身体当作一支毛笔作画时,人是贯通天地的。她必定有了均匀的呼吸和安静的心,拥有了极致放松的身体。她把所有经历都变成了浅浅的几笔墨,在身体慢慢的描绘。她看上去就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像他爱听的贝九第三乐章。

她曾经因为找不到发力点,为了一个动作把腰扭伤。这半年来的一千次的练习,有点行云流水的感觉了。

她知道自己动作不标准也不好看,但是她喜欢这样放松的自己。当她开始接受不美的自己,当她感受到自我,她就是美的。美是一个循环,是回到自身。

用成功的标准来看,她无疑是一个失败者,是被凝视被审视的对象。他却不这样认为。这让她觉得珍贵。


五、交友

他们一起去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是她儿时的玩伴,朋友的奶奶活了92岁,她的奶奶活了83岁。两位奶奶的一生,就是裹小脚、生孩子、照顾菜园子,没有干过农活,无疾而终的。朋友的奶奶年轻时候就有肺结核,居然能活到92岁,也是老天厚爱了。两位奶奶晚年经常走动,从村头走到村尾。她们也一定可以活那么久的,活的久,才有机会见面吧。

她只要回去乡下,都会替朋友去看她的奶奶,特别是奶奶生命的最后两年。奶奶到最后,也是很得体的,干净的,不会让人感觉生命的破落不堪,只会觉得死亡是一个自然消亡的事。朋友嘱托她买一些牛奶和糕点带给奶奶。奶奶吃的少,只吃自己菜园子里的菜。奶奶坚持独居的,不与儿子媳妇住一栋房子,儿子每天来看她。奶奶家里,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蚊帐,纤尘不染。一个80多岁的老人日常会用白色,那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呢! 后来,她也喜欢上白色,白衬衣、白裙子、白袜子。

朋友的先生是松鹤楼的主厨,做了一桌子湖北菜。她提前一周在半夜里点菜:牛肉、武昌鱼、蚂蚁上树。

朋友问,菜场没有武昌鱼,鳊鱼行不行。

她说,有什么吃什么。见人最重要。

朋友说,好不容易来一次,你想吃的都想让你如愿。

朋友说,牛肉火锅里面放胡萝卜、红烧鱼、蒸灌肠、蚂蚁上树、尖椒鸡蛋、青菜。又问,行不行。

她说,很行。

她说,他吃微辣的。

朋友说:哎呀,忘记让你把你的红茶带来我喝喝看了。

她答:放心,我带了。

朋友问:你的他能喝酒吗?

她答,他不喝,他酒精过敏。

朋友家的女儿十二岁。她长头发上扎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她说,是大秦赋里面的。(那是他们追过的剧,不过她看到第17集就弃了。)女儿个性十足,却养了一只非常温柔的折耳猫。女儿说未来的职业是想当作家。她觉得作家就是各种玩,然后把自己玩乐的经历写下来。

蹭了饭。

撸了猫。

去山上的公园走走。

给装了西湖龙井茶。

珍珠丸子和方糕。

芒果黄桃酸奶。

一人一份。

在回家的路上。

他说,以后让孩子也做厨师吧。

她说,你不是京城精英阶层么!

他说,这个社会不需要全才,有一技之长很好。

她想,是的。公元747年,唐太宗诏,天下通一艺者进京就选。

于是,李白去了。

后来朋友说,温柔的人真不错。

她说,他笑起来很温暖,虽然有时候傻傻的。

朋友说,是爽朗的笑啊。


六、游湖-望湖楼

周末到了,他们自然要去西湖走走的。西湖边的长椅,他们不知道坐过多少回了。

她过惯了山里散漫的生活,偶尔进城就像现代的时尚男女逛银泰商场一样兴奋。天下的风景各有各的美,但是不同的是,那个陪在你身边的人。

茅家埠-黛色参天亭-里西湖-杨公堤-苏堤-白堤-望湖楼。

孤山梅园的人流不多不少,大概是由于疫情的关系,少了游客。沿着西泠桥往林逋墓这段的湖边路上,遍植梅花,梅花是先开花后长叶的,真是与众不同。只见红梅、黄梅都开得有七八成了。最喜那白梅,还是将开未开之时。而湖面上,立着大片的残荷,留的残荷听雨。

烟雨繁花看尽,却还是孤山的梅花最美。

是他们第一次来的孤山啊。那次,他讲瑜伽师地论来着,还有普洱茶、山楂片。

梅花嘛,要么冷笑,要么不语,要么暗香袭人。

“立春试问春何处,惹得梅花冷笑人”

“以此问梅花,梅花笑不语”

“才到孤山如旧住,前生多半是梅花”。一到孤山,感觉竟如旧住,就自然想象自己前生乃是梅花。

这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她摘了一支白梅的花骨朵,一路拿在手上走过白堤,就开心得颠三倒四了。她这才明白,“春风十里,不如你。”





看完梅花,去她心心念念的望湖楼喝茶。

他问,要用我们的杯子么?

她说,好的。

一杯龙井绿茶、四碟小吃、二楼望湖座位。就这样将时光消磨。

她说,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来。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样的气势,只有苏轼才写得出来。是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

要到八年后,苏轼去了黄州才变成苏东坡。黄州时期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大江东去、念奴娇、寒食帖的年代,唯一留下的手稿是寒食帖。

苏东坡年轻时,字写得很漂亮,寒食帖是在人生摔一大跤后出来的,此时的他就不在意美,而是写得很自然。别人说这字好丑,苏东坡自嘲这是「石压蛤蟆体」。

当苏轼可以欣赏不美的时候,苏轼就变成了苏东坡。

他说,我最近在看的小说新宋,很有意思。你也可以看看。他说,那个时代的主角从来不是苏东坡,而是王安石、司马光。他们是站在权力和利益最中心的人。又说,那个时代的人,哪怕是竞争对手,也是有大格局的人。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在大殿上跟他互怼,王安石就把他赶到洛阳去。司马光去了洛阳后就埋头编《资治通鉴》,编累了,就写一封公开信骂骂王安石。王看到了,也写公开信回骂。

是的,这是他们认知的不同。

如果没有苏东坡,就不会有这次的望湖楼喝茶。望湖楼下水如天,照见梅园千朵万朵花开,是他们一起看过的梅花啊。他们还拥有通往彼此心灵的路径,是多么幸运。

是的,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开放的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安小情侣,湖山行旅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