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朋友圈——(十三)墙头草

(十三)墙头草

曾布入《奸臣传》,后世尚有人提出质疑,为他鸣冤喊屈。从曾布的事迹来看,他掌握相权时间较短,除了有玩弄权术打击异己的行为外,不曾做出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情来,要说有罪,也是因为他秉承了革新派的立场,做了变法的旗手,被因循守旧的后世史家诟病。把他列为奸臣,确实有些冤枉了他。

接下来谈到的蔡京,却是铁板钉钉的奸臣,没有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帮他说话,为他翻案。

年轻时候的蔡京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能书会画,才华横溢,熙宁三年考上进士,和他的弟弟蔡卞同朝做官,共同负责朝廷的文书撰写工作。宋朝朝野把蔡京兄弟勤奋好学且同朝为官传为美谈。兄弟二人共同成才做官的故事,一度成为大宋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励志鸡汤。

蔡京做官后竭力表现自己,显露出超人的政务处理能力和开创性工作思路,且能够顺应潮流,紧跟领导步伐。这样就被革新派领导王安石看中,并收归麾下。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曾经和他的女婿蔡卞(蔡京之弟)聊天,谈到了当时的天下人才。

王安石感叹道:“天下可用之才太少了!不知将来谁能接我的班?我儿王元泽算一个,贤兄(指蔡京)算一个。”之后,想了想才又说“吉甫(吕惠卿)如何?且算一个吧。”然后颓然道:“没了!”

与自己的女婿聊天,王安石纵论天下英才,不看好自家学富五车的姑爷,却高度评价女婿的哥哥蔡京和自己的儿子,这可不是王安石妄自尊大,有粉往自己脸上擦,而是客观公正地对他自己熟悉的后辈晚学的个人能力的一次私人评定。虽然不是在正式场合,但其对被评价者的个人综合能力也算是做了一次公允的鉴定。

天下相才本来寥寥,被朝廷选拔上来的官员中,能得到当朝宰相和文坛领袖之一的王安石好评,可见其人定是有着让宰相看中的过人能力,是经过了官场检验和多数人肯定的。

盛名之下,才能超群,按理说蔡京会在既定的做官轨道上后浪推前浪,最终迎来属于自己指点江山的时代。

然而,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样美好。王安石当初看到的只是蔡京个人才学和办事能力,对于他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和环境对人性的塑造,又哪里是他能够预测到的?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时候,朝野反对的声音很大,但因为皇帝是坚定的支持者,所以革新派在朝廷中占了上风,新法一项项地推行开来。

这时候,蔡京是新法坚决的拥护者,俨然是革新派中少壮派的代表,所以能被王安石看好,并一再加以鼓励。

及至神宗驾崩,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反对变法的守旧派代表司马光要求废除新法恢复旧制,蔡京按照领导意图和上级指示说办就办不打折扣,雷厉风行恢复旧制,立马变脸成为守旧派的拥趸。

在大是大非的政治风向的转换中,蔡京从革新到保守的转变应对自如,比川剧的变脸来得都要快。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让在废除新法恢复旧制中遇到抵制和遭到质疑的司马光十分感动,他动情地夸奖蔡京说:“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奉法有为,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呢?”

其实啊,司马光老先生这次可能多情了。

想那些处于中下层的官员,本来就应该严格执行上级领导和中枢机关的指令,和中央拧着干,那就是不合格的官员。

蔡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没想到得到宰相的肯定和褒奖,还被提拔重用,这让他尝到了甜头,对他以后选择的人生道路起到不小的影响。

可以说,蔡京的仕途上,司马光的公开评价比之于王安石私下里的点评要对蔡京的影响深远得多。

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历史洞若观火,对人性岂能没有认识?他不会看不到蔡京在守旧派与革新派冲突对立时候左右逢源行为背后的实质。他感动之余的话语,绝不是对蔡京个人品行和工作能力的由衷赞赏这么简单。

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与废除新法恢复旧制过程中阻力重重,新老问题一大堆,想要顺利开展工作很艰难。这时候,司马光需要树立一个先进典型来让大家来学习。

司马光之所以公开表扬蔡京,应该有他自己的考虑。要贬低新法,将新法踩在脚底下永不翻身,再没有让一个革新派中的自己人站出来否定自己更有说服力的了,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觉自愿站出来的。

司马光表扬蔡京,就是要告诉世人,革新派自己也认识到变法的坏处了,说明变法是真的不好,以坐实革新派祸乱国家的事实。

蔡京既然自觉自愿扮演否定变法的角色,司马光送他几句廉价的赞扬又何妨?

而在蔡京看来,我推行变法和恢复旧制都是执行中央指令,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没有什么对与错。事情的对与错不是他应该关心的。

蔡京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为了自保,任革新派和保守派争竞不休,我自两头摇摆,都是上级命令,我执行就是了。

而在外人看来,蔡京的做法是在革新派风雨飘摇的时候,转身投靠了守旧派,是立场不坚定,被看做是投机,他的行为令人不齿。

司马光出于种种考虑可以容忍他,并表扬他,但不代表守旧派人人都能忍得了他。

守旧派坐稳之后,回过头就来收拾革新派。

司马光死了之后,便有人参奏蔡京心怀奸邪,破坏朝廷法度,提请罢免他的官职。

蔡京在党争中真的怕了,他不想失去现有的荣华富贵,他不想到偏僻的不毛之地劳动改造,他想留在京城,他不断向掌权者摇尾乞怜,亦不能逃脱挨整的命运。

偷鸡不成蚀把米,司马光匆匆驾鹤西去,蔡京的靠山倒了,他被守旧派赶出了京城。

守旧派的一贯做法就折腾人,贬你出京城也不能便宜了你。

蔡京被贬下放到成都接受锻炼。

这个结果说白了还不错,蔡京高高兴兴去赴任。

守旧派的一通操作便开始了。蔡京人还没有走到成都,就接到了再次被贬的诏书,改任江、淮、荆、浙发运使,他只好返身赴任。

在发运使的座椅还没有坐热,就又被换了地方,改任扬州知州。

在扬州知州的椅子刚刚坐定,又有人参奏他不可用,进一步遭到贬职。

这次,蔡京被一撸到底,发配到兵营中服役去了。

文职官员被贬服兵役,可以说是赵官家对文官最重的惩罚。

蔡京的遭际怎一个惨字了得。

蔡京的人生跌到了最低谷。一个文弱书生和一群大老粗兵油子成天厮混在一起,想来蔡京内心一定很郁闷,死的心都有吧。

不过,蔡京是不会去死的,逆境中他对自己的处境做了深刻反思,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霉运不断,不是学识能力和人品的问题,而因为朝廷内外没有得力的帮手,是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到位的缘故。

蔡京要重整旗鼓,于是开始找门子,托关系,寻靠山,发誓要回到朝廷东山再起。

得了蔡京好处的官员就在高太后面前替蔡京说话,说他在下面已经吃了不少苦头,想来该知过了,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的,咱也别埋没了人才,给他换个好点的地方让他继续给朝廷效力吧。

高太后对蔡京了解不多,也没有什么恶感,既然有人给说情,就点了头,安排他到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去任职。蔡京的境况才算有了好转。

“朝中有人好做官”,之后蔡京更加坚信自己的人生哲学,努力结交可以用得着的人,无论这些人是官员还是宦官。

赵官家的公司要运转,制约公司发展的问题就不得不解决。革新派没有解决的问题,保守派上台一样解决不了,问题就一直累积着,影响到这个王朝的国计民生乃至生死存亡。

北宋的每一任皇帝都是很想有所作为的,哪怕最终亡国的徽宗和钦宗父子也曾是蛮有理想的有志青年,只是苦于王朝积弊已久,皇帝的恒心魄力不足,手段措施不力,所以问题一直在那里得不到解决。

当接力棒传到哲宗手里的时候,他也很想解决先辈留下来的问题,于是,就让宰相章惇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章惇领了圣旨后,明知道小皇帝是要继承父皇未竟事业搞变革,但他自己耍滑头,不想承担这件事情的因果,于是成立了一个“国计民生改革研究领导组”,把一帮官员召集起来,日夜讨论这事该怎么办。

章惇这次学乖了,汲取王安石变法的教训,不想得罪有权有势的守旧派,但又不能不完成皇帝布置的作业。

怎么办?一群人讨论来,研究去,怎么也找不到一条折中的道路可以走。

章惇一帮人陷入一个两难境地。沿着老路走,皇帝肯定不答应,继续变革吧,一定会得罪有权有势的人。

总之,无论怎么做,都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大家谁也不肯去得罪那些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所以始终难以找到解决办法。

这时候,在外颠沛了十来年的蔡京已经回到朝廷做官。他听说大家讨论了很久没有办法,就主动跑去找到章惇,说:“放着现成的熙宁成法在那里,我们只要去执行就是了,还用得着讨论?”

蔡京言下之意是,既然有先帝变法的成例在那里,大家只是执行人,也就没有咱们得罪谁的问题,若有人发难,就让他去找先帝和王安石理论去,跟我们没关系啊。一语惊醒梦中人,章惇于是迎合圣意并表示推行先帝未竞的事业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哲宗听完报告,正对自己心思,龙颜大悦,夸章惇会办事,并拍板说今后施政就按熙宁成法办。

于是,被宣仁高太后废除的王安石变法再次启动。

善于察言观色和把握政治风向的蔡京早就看出皇帝对他爹时代的变法兴味盎然,有继承发扬的想法,就顺水推舟提出继承熙宁成法的主意,这样不仅解决了宰相章惇怎么办的问题,不用另起炉灶再设置什么条条框框,还拍了皇帝马屁,如此一石二鸟,蔡京的高明由此可见。

既然蔡京提出继续施行王安石变法,章惇就让他来挑重担,于是蔡京成为变法工作的领头人。

蔡京认为变法好,当年却不坚持,而是附和司马光一概废除,多年以后,他给宰相递了一句话,又把大宋王朝车子拉回到王安石变法的老路上去了。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奸诈个性已然暴露无遗。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蔡京是个唯领导意图是从,不讲规矩,没有原则的人。

蔡京以一条建议既讨好了宰相,也取悦了皇上,还受到了重用,他的“上进心”又被激发出来。

欲望的闸门一打开,就难以遏止。蔡京想做更大的官,四下活动谋求副宰相的职位。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状况,他的兄弟蔡卞已经做了副宰相,他要想再上一级,蔡卞成为他难以越过的坎。

但蔡京不管这些,坚持要在仕途更上层楼。官场中有同样心思的同僚这下子可就不乐意了。就算你再能,难不成朝廷姓了蔡?官位都让你蔡家兄弟霸占了不成?蔡京上蹿下跳积极活动,竞争对手就利用这个事情攻击他。

曾布是蔡京的竞争对手,蔡京要是遂了愿,就没他什么事了,于是就跑到皇帝那里说,蔡京的弟弟已经做了副宰相,哥哥也做副宰相,这朝廷难道成了蔡家的?

哲宗认为曾布说的有道理,就不再升蔡京的官。终哲宗一朝,蔡京再怎么蹦跶,也只能原地踏步,再无寸进。

哲宗驾崩,徽宗继位,曾布为相,蔡京遭到打压,降职使用,被赶出朝廷,贬斥到地方上去任职。

蔡京不想离开京城,就走向太后的路子想留下来。向太后就在哲宗宗面前说情,要留下蔡京来修史。

蔡京不倒霉,曾布不安心。蔡京走太后路线的做法正中曾布下怀。他明白蔡京能动员太后说情,肯定是走了内侍的路子,于是就安排手下人收集蔡京结交内侍的证据。

事情经过几个月发酵,谏官陈瓘出面举报蔡京与内侍勾结,破坏朝廷法度。蔡京再次陷入舆论旋涡。

这个罪名可不小,触犯了皇帝的忌讳,一圈调查下来,情况属实,蔡京安插在宫中的眼线被一个个拔掉,好不容易打通的门路都被人堵死了,再想留在京城是不可能的了。这次,他被贬去做江宁知府。

蔡京一肚子不乐意,对同僚的排挤朝廷的处分十二分不服气,不服气就耍赖,拖着不肯动身赴任。他想“让子弹飞一会”,等待咸鱼翻身的机会。

御史陈次升见他拖着不动身,就再次弹劾,历数他这些年来桩桩件件的不堪行为,把蔡京批得一无是处。徽宗听说蔡京德性如此差劲,很生气,就又贬了他的职。

这次,蔡京实职的地方官也没得做了,被一竿子撸到底,安排到杭州做一个宗教事务的闲职,实际是想把他彻底打趴下。

蔡京傻眼了,吃不了兜着走,再不敢硬扛,只好期期艾艾满腹牢骚地去杭州赴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徽宗的朋友圈——(十三)墙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