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南宫——列入中国之最的南宫地下水库

列入中国之最的南宫地下水库

 张范津

南宫地下水库,位于南宫市东南部的清凉江以北、溹泸河以东范围内的黄、清、漳河古河道带上,库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沙荒地1.3万亩、耕地23万亩),涉及102个村。库区内有浅机井2150眼,深机井134眼,为提水扬水之需,还建有群井扬水站及与井站配套的高低压线路近百公里。同时库区内还有大小坑、塘、洼405处,面积264万平方米,可容水616万立方米,加之排灌渠道面积373万平方米,形成了可蓄可渗、易采易吐的理想天然回灌蓄水地、向外输水水源地,是南宫调节水资源的重要工程。

吉尼斯世界纪录乃世界之最,仿照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国也统计出了众多中国之最。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年版的中国之最丛书《中国地名之最》及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的《邢台之最》,均将南宫地下水库列为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地下水库建设研究》一书,不但肯定了南宫地下水库中国之最的地位,而且还以此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多方位解析。

地下水库既是一个水利地质学术语,也是水利工程概念,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水库、坑塘,可以自然形成。也不是地下有个深坑巨洞可以储水就叫地下水库。如1966年8月,重庆北碚区挖煤时炸开一个洞口,水流喷涌,于是当地人便称其为地下水库,其实这并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地下水库。

关于“地下水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为由“地下蓄水构造和一定的水利设施所组成的水资源地下调蓄控制系统。其水利设施包括上部地下水增渗设施、下部防渗设施和水位控制设施。”“地下水库利用增渗设施把丰水季节/年份的水尽可能多地灌入地下含水层,以备枯水季节/年份利用。”这里的定义很周延、很学术,但是也很费解。其实顾名思义,地下水库就是在地下存水的“库”。所不同的是,一般意义的水库,即地上水库,水是裸露在地表的,清澈一片,即使浑浊,也只能说夹带泥沙。而地下水库的水(在平原地区)则是涵养在土壤中的。

据专家介绍,建设地下水库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一处天然的地下储水空间,这里所谓的空间实际是一处地域,如岩体和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古河道中的沙质土层。二是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没有充足的水源渗入储水空间,也无法称其为水库,正如有仓房没有粮食无法称其为粮库一样。三是便于开采使用,否则,建设地下水库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南宫市水务局曾全程参与南宫地下水库建设的退休干部周敬台先生将地下水库概括为八个字,即“能吞能吐,易采易补”,我以为这个概括既简洁又形象。这里的“能吞”对应的是“易补”,是对地下水库储水功能的概括,既包括了对地况的要求,也包括了对水源的要求。“能吐”显然对应“易采”,是对地下水库建设目的的概括。也就是说丰水时,地下水库能把多余的地表弃水吞下,涵养起来,枯水时则能让它“吐”出,便于人们提水即“易采”,用于生产生活,以达到以丰补歉的目的。

上述文字是一个较长的带有科普性质的楔子,尽管它是不受欢迎的一张厚包子皮,但对于澄清人们对地下水库概念上的模糊认识,还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有了那些铺垫,就该言归正传了。根据《河北省水利志》、《南宫县水利志》、《南宫县志》《邢台地区大事记(1949——1984)》以及《南宫县大事记(1949年—一1983年)》、《中共南宫历史大事记(1949——1978)》、《中共南宫历史大事记(1979——2007)》的记载,中国第一座学术意义上的地下水库是这样建设的。

1967年6月,县水利科组织13人的物探队,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分5片逐村测点,基本查清了全县地下淡水埋藏与分布,并绘制了《南宫县水文地质图》。若进行追溯,这应该是南宫地下水库建设的一项最前期的工作,因为有了《水文地质图》,才会有后来的专项精准勘测。

1975年5月,北京大学副教授曹家欣,讲师田昭一,带领10名学生和河北省地理研究所所长李慕贞及5名科技干部在南宫水利局技术人员配合下,勘察了古河道水文情况,通过分组调查访问群众,查阅地形及成井资料,布点物探,发现南宫东沙河古河道带,水源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发,并提出了搞好开发利用的建议。按照专家建议南宫县委做出了,打群井,挖汇流渠,东水西调支援贫水区的决定。当年11月份钻成试验浅机井3眼,单井出水量都在40立方米\小时以上,开发前景广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县委乘胜进军,于1976年初决定兴建地下水库,至冬季即打成浅机井150眼。

实验的成绩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77年8月,决定将南宫地下水库试验研究列入河北省科委科学试验计划,由省地理研究所和南宫水利局共同承担试验任务。并建立了地下水库科学试验站,省地理研究所近10名科研人员和南宫水利局技术干部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按照规划,当年春季又钻浅井150眼,两年共钻成浅机井300眼,机井自北向南共分39排,每排有井3-11眼,试验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随后的试验研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1977至1979年)。省地理研究所地貌室、沉积物分析室、物探队、钻探队,县水利局物探队,与随后加入的邯郸市电子工业局仪表研究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先后进行了地貌测绘、地质勘探、回灌和人工降雨补给地下水、百眼群井遥控试验,取得了地貌测绘、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库容计算、地下补给水源分析、地下水入渗试验、群井遥控试验等7项成果。1979年10月10日至16日,省科委在南宫召开南宫地下水库第一阶段科研成果鉴定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地、县党政机关及大专院校、专业研究团体等54个单位的干部、专家、教授、工程师、技术人员95人应邀参加了会议。经听取汇报、认真研讨分析后,做出了如下鉴定:“南宫利用古河道带建地下水库,调节水资源,开发地下水,在海河流域平原有一定代表性,这项科研应进一步开展。”作为鉴定会领导小组和技术鉴定中心组成员的河北省科委、邢台地区行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水利部水电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华北水电学院、河北省科学院、河北师大,河北农大、武汉水电学院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等17人在意见书上签字。

第二阶段(1980至1982年)。按第一次鉴定会意见,又在试区进行了回灌水源补充、回灌、灌溉回归等7项试验。3年间通过扬水站抽调卫运河、清凉江水进行较大规模回灌试验3次。在回灌试验的同时,还做了回灌水源补充分析,灌溉回归试验分析、回灌前后水土分析、开采量及成本典型分析、降雨对地下水补给量分析、地下水库水资源均衡分析等,提交试验报告12篇。1983年6月25日至28日,由河北省科委主持,在石家庄召开南宫地下水库第二阶段科研成果鉴定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有关大专院校、专业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师等31人。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会议讨论,给出的鉴定意见指出:“这段科研成果对解决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和治理旱、涝、碱,提出了新的途径,是治水技术的新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今后南水北调,地下蓄水可能性提供了依据。”鉴于“清凉江水源很不稳定,建议解决从卫运河引水回灌工程设施。这项试验研究,应列入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攻关项目中。”地矿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大、中国农科院、水电部水科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地质局、河北师大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等14人在鉴定书上签字。

鉴于清凉江水源不稳定,导致回灌水源无保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1983年9月,经南宫县政府县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暂停地下水库试验项目,为继续发挥试区机井效益,将通往试区外的4条地上输水防渗渠道拆除后,改为通向周围村,每村建一条小防渗渠,同时将各村和县委党校林场能用上的230眼机井划归各村和林场使用,所有权归地下水库试验站,今后有科研项目即收回,服从科研需要。

南宫地下水库建设是全国首创,因此,国家投入402.2万元巨款进行支持,这在当时实为天文数字。而南宫更不含糊,将其列为了“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予以支持推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地下水库工程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为了实现试区输水防渗化,1978年下半年组织县直干部、民工5000余人展开会战。调动机动车辆240余部,采运砂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2.87万吨,总运输量达315万吨公里。经4个月施工,在试区内建成地下混凝土管输水防渗管道3.1万米,混凝土板衬防渗主汇流渠6976米,混凝土板防渗支渠1.22万米,建成小型桥、闸、涵20座,完成土方62万立方米,混凝土1.05万立方米,标工20万个。同时还建机井房280间,宿舍、修配车间、仓库50间,架设了区内高压线路14.9公里,低压线路了74.7公里,电配机井210眼,推动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南宫地下水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推动有力,成果显著,从1976至1983年曾得到3次提级,8年迈出了三大步。

1976年,由县委决定在1.3万亩沙荒林带上,建立县级地下水库中心试验区。一年后,即1977年8月,便被列为省级科研项目,由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南宫县水利局共同承担试验任务。次年,即1978年,南宫地下水库中心试区又承担起了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水量调蓄研究任务,列为国家科研项目。1983年1月,国家地质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将南宫地下水库定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淮海平原评价野外试点。

地下水库的兴建,引起各级领导、国内外学者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1978年6月至1982年6月四年间包括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在内7位省级党政领导莅临南宫视察指导地下水库建设。1982至198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技术合作部先后6次派员到库区考察。在地下水库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近百名水利地质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亲临南宫搞实验、作指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对南宫地下水库进行过专题报道。1979年河北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专门摄制了《南宫地下水库》彩色科普片,宣传这项成果。

南宫地下水库是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是缓解北方旱区用水危机的可行之举,也是南宫人为国人做出的重大贡献,值得永远铭记。特别是南水北调已顺利实施的今天,它的调水作用、科普作用进一步开启后,其价值和意义将无法想象……

                        2015年12月2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史南宫——列入中国之最的南宫地下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