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游叙弗伦之问:神的肩膀能否借来靠?
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徐英瑾,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题目叫“信仰、虔诚与回应”,主要是要来解读柏拉图对话中的《游叙弗伦篇》。《游叙弗伦篇》听上去有点拗口,我等一会会来解释。
我们已经通过讲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生平,讨论了哲学家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凸显了苏格拉底之死的过程。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还有一个遗留问题没有处理。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雅典人对于苏格拉底的一项核心指控,就是说他不敬神。苏格拉底是反复说自己是被诬告的,他提出的理由就是,我自己对于德尔斐神庙所给出的神谕,是非常严肃地对待的。这个神谕的内容就是苏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聪明的人,我真的认为自己是全雅典最聪明的人,这就证明了我敬神。
苏格拉底这话听上去,有点想诡辩的味道,我们需要一些更严肃地考察,来讨论一下苏格拉底到底算不算敬神。
苏格拉底到底敬神不敬神和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是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是“杠精”,是理想主义者,比如说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人。另外的一般的民众对于过怎样的生活之类的问题,是不爱多想的。在雅典的时代就是交给神谕,如果是在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里面所描绘那种中国的宗法世界里面,就可能会去交给族长。其实今天也有很多朋友碰到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就上网查,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一些人就喜欢动脑子,一些人就觉得我们应该把重大决策的决策权交给一些权威。这些权威如果是非自然的神,那么就是宗教权威了。如果是一些肉身的这种社会权威,那么你对这些权威的尊重,也表现出了你对现有社会架构的这种认可态度,这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虔敬。
是虔诚构成了回应的前提,还是回应构成了虔诚的前提?
在柏拉图写下的诸篇对话里面,专门来解决虔诚和虔敬态度的就是《游叙弗伦篇》。《游叙弗伦篇》这个题目读上去非常拗口,主要是因为大家听不懂游叙弗伦是什么?大家不用多记,这就是个希腊人,雅典公民游叙弗伦,这一篇是由游叙弗伦先生引起的。
《游叙弗伦篇》里面的故事其实也挺简单的,游叙弗伦家里面有一个仆人杀死了另外一个仆人,游叙弗伦他老爹看这家里出了杀人案了,这个不太好,就把凶手给抓住了,扔到沟里面去了。然后使人去雅典,去雅典请示神的指示,看神该怎么处理这事儿。但这一来一去耽误工夫了,凶手就在沟里面冻饿而死。
游叙弗伦认为这件事老爹办得不妥,你犯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先别管,你至少要保住人家的小命,万一你说的那个所谓的谋杀案是冤案呢?你把人家给弄死了这不好,所以他就把老爹告上了法庭。
这可是大义灭亲。正因为游叙弗伦他自己大义灭亲了,心里面有点小打鼓。不过他认为自己是合适的,因为自己是出于正义把老爹给告上去了。而且他认为这样做,神是应该站在他这一边的,所以他也想跑到神庙里面去问问神的意思。
正在路上,他碰到了苏格拉底。同是天涯沦落人,游叙弗伦这个故事,正好发生在苏格拉底被人控告不敬神但是法庭还没有最终宣判这个时间,所以它发生的时间要比我们所说的《克里同篇》要早。两个天涯沦落人——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都碰到了一些糟心事儿,于是也就见面了。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个背景。
这两个人出的问题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类似的地方。对游叙弗伦来说,他是在和自己的老爹斗,但他是出于正义和自己的老爹斗的。不过与自己的亲爹斗,毕竟是有心理负担,所以他需要一个肩膀来靠一靠。
这个肩膀就是神的肩膀,他希望神能够直接告诉他,游叙弗伦你大义灭亲是我神所喜欢看见的,大胆地去大义灭亲吧。
苏格拉底的问题他不是和神斗,他是和大多数敬神的雅典人斗。这个故事有点绕。但是他和游叙弗伦也不能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为什么呢?游叙弗伦做出大义灭亲这事,还是出于正义感,他觉得一个奴仆也不能随意把他弄死。就这一点而言,苏格拉底做事情也是出于正义感,问题是正义背后的根本、根据两个人是不一样的。
对游叙弗伦来说,兜了一个圈子还是神了,还是各种各样的社会权威或者是超自然的权威。苏格拉底则是理性,他认为神的背后,如果有神的话,那也是理性,不是说完全要把神踢出去,但神不是根本的,理性才是要点。这也就意味着哲学家的理性倾向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当他出现了人生困扰的时候,连神都不能作为一个肩膀去靠一靠,因为他太依赖理性了。
这两个人遇到了以后,苏格拉底还是本着“杠精”的精神去问游叙弗伦这样一个问题,这问题一听就非常烧脑。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还是有点小名气,叫游叙弗伦之问。
我先来把这问题说一说,等会儿我来解释。这问题是,游叙弗伦多日不见,你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知道了老兄你之所以要大义灭亲,是因为你敬神。而且据你的说法,大义灭亲这种作为是神所喜欢看见的。
但是我苏格拉底有一事不明,我不知道你的虔诚是因为诸神喜欢看到你的虔诚,所以你才表现出虔诚,还是你先表现出了虔诚而使得诸神喜欢上你了呢?
大家听到这里脑子就有点烧了,他到底在说些什么呀?我来解释一下,苏格拉底想问的问题就是,你游叙弗伦对于神的虔诚,到底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什么叫有条件的?有条件就是交换。比如说我对你好,如果是一种有条件的好,就是指因为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了。这就叫有条件的。
虔诚也是这样,我敬你这个神,是因为我供奉了你以后,你能给我好处。这次高考我给你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你就是咱们雅典人的文曲星,你一定要让我拿到牛津的全奖,一看果然拿到了,神好。然后如果我的目标没有达成,我就讨厌神了。这就是有条件的虔诚。
那无条件的虔诚是什么呢?我什么也不求,我就是一心一意地服侍神。然后神看到了我以后,这小伙子游叙弗伦真好,真不错,这是我喜欢看到的。但是游叙弗伦并不在乎神是不是喜欢?当然,看到神喜欢心里也很开心了,但是他不是为了讨得神的喜欢才这么做的,就这么一回事儿。就像爱情,我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是默默地爱他,甚至我不需要让他关注到我对他的爱,有些偶像剧里面会有这种情节。
游叙弗伦听了苏格拉底一说,小脑瓜绕了半天,因为他的脑袋里面CPU估计水平比较差,转了半天才明白这个问题的意思。他就问了,我也搞不清楚,你就说,如果我是有条件的虔敬是如何呢?我无条件的虔敬又如何呢?
苏格拉底就说了,小伙子你听我说,如果你是对神表现出有条件的虔诚,那么你的虔诚就是为了交换神的保护,你就不是真正地尊敬神,你甚至有贿赂神之嫌疑,你仅仅是为了获得神的这种庇护来换取你的安全感。如果有别的更好的东西,或者更好的神灵,能够起到这个作用,你有可能就会叛教。
第二种情况,假设你是无条件的。这时候游叙弗伦就说我应该是无条件的。好,小伙子你听,你是无条件的,那么你尊敬神就是真心的,那么神被人感动乃是某种附带的结果,而不是你有意促成的后果,是不是这样?
游叙弗伦说显然是这样,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是有条件的虔诚,听上去我像个小人,我像小人吗?我不像。
苏格拉底说,好,但是你这样选也是有问题的。
游叙弗伦问了,为什么第二个选项依然有问题呢?
以下就是我对苏格拉底回应的重新阐述。苏格拉底就这意思,就算你对神的虔诚是真心实意的,你的所有祷告都是真心实意的,但是你祷告之所以那么真心实意,它道理是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你觉得你拜的是真神呢?
游叙弗伦说这不废话嘛,我拜个假神干嘛?我当然要拜真神了。
好,苏格拉底说,何为真神、何为假神?
游叙弗伦说,真神不就是能够让我的愿望得到完美实现的神吗?他灵,所以我拜他,不灵的神,我就不去拜他。
苏格拉底说,小伙子,你掉沟里了,你掉坑里了。如果你这样来判断,你对于神的真心是出于对于神的法力的肯定,这就意味着你还是在乎他的法力是不是能够带给你特定的利益,因此你依然没有真正的对神表示出尊敬,因为你关心的是如何从神那里获得利益。所以就不存在第二种选项,第二种选项就向第一个选项归并了。
游叙弗伦听到这里就崩溃了,是你苏格拉底告诉我有两个选项,第一个听上去好像不是真心爱神,第二个是真心爱神的。被你这一说以后,原来第二个和第一个是一回事儿,你不是玩我吗?你事先告诉我有两个干嘛?所以游叙弗伦听到这里就受不了了。
可能有一些听友听了以后也觉得脑袋很大,这个苏格拉底是不是故意要向别人证明他的辩才很高,故意给别人设套?如果他仅仅是要证明他很聪明,我们就认可他很聪明就可以了,他全世界最聪明。
但这个问题它有什么普遍意义?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还是有它的普遍意义的。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个体与权威的关系。我已经说了,这里的诸神可以被替换为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权威,甚至是《白鹿原》里面的族长,甚至是公司的老前辈都是可以的。
所以你可以把《游叙弗伦篇》里的问题替换成这样的问题,你对于前辈的尊重是因为前辈喜欢看到你尊敬他们,所以你才尊敬他们,还是你对他们的尊敬是不求回报的?而作为相关的结果,前辈只是附带地喜欢上了你呢?
好,那么按照第一个选项,你对于前辈的尊敬就是有条件的,因而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不是真心诚意的尊敬,因为你这么做可能就是为了从前辈那里得到利益交换。第二个选项就貌似你对于前辈的尊敬是真心的,前辈被你感动只是某种附带的后果。
但是你即使选第二个选项,事情也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因为第二个选项仍然会被归并为第一个选项。怎么归并呢?为什么能够做这样的归并呢?道理很简单,就算你对于前辈的尊敬是真心的,这难道不是因为你已经认定了这是靠得牢的前辈吗?一定会导致你在公司里面的地位的安全。所以你依然不是真正地尊敬前辈,而是希望能够从他那里获得利益,所以第二个选项就向第一个选项归并了。
好,我们再来谈论爱情的例子。在爱情里面总是有恋爱的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就类似于谁追谁,被追的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有可能在爱情中暂时扮演神的角色。所以我们对于追不上的女孩,我们说什么?女神。追不上的男孩叫什么?叫男神。所以恋爱当中的这样的一种关系,就有点像宗教当中的关系。
好,我们就可以仿照苏格拉底的游叙弗伦之问的这种语气提问,你对于你的男神或女神的示好,是因为你的男神或女神喜欢看到你这么做,所以你才这么做,还是你就是爱你的男神或女神?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很显然这两个选项里面的第二种选项,最后也会向第一个选项归并。为什么呢?按照第一个选项,你不是真正的爱你的男神或女神,你这么做可能仅仅就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某种额外的利益。
如果按照第二个选项,你的爱是真心的,你的男神或女神被你感动了,乃是某种附带的结果,而不是你有意促成的。但是第二个选项的说法是非常虚伪的,为什么呢?就算你对于你的恋爱的对象的爱是真心的,这难道不恰恰是因为你认为你对他爱之越深,他也向你投向关注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吗?
有句话叫精诚所至。你的精诚所得到的这个回报,难道不正是金石为开吗?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的话,那么第二个选项又向第一个选项归并。
神的肩膀不可靠
所有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结构是什么呢?虔诚也好,尊敬也好,恋爱也罢,它们都是某种二元关系。你与神的关系,这是二元的,你与前辈的关系是二元的,你与你的男神或女神的关系,这也是二元。
既然这些关系本身都是互动性的,所以说陷入这些关系中的你,将无法不期望对方也能够给予你积极的回应。这些积极的回应,包括神最终实现了你在祷告中提到的事情,前辈终于如你所愿,对你进行提醒,你爱慕的对象终于愿意和你发展恋爱关系了,第101次求婚成功了。
所以在这种二元关系之中,追问到底是虔诚构成了对方回应的前提,还是对方的回应构成了虔诚的前提,这是没有意义。这两者可能是彼此纠葛,彼此为前提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很生气了,既然我们分析到现在为止,就发现《游叙弗伦》里面的这两个选择项,其实是彼此为前提的。这个苏格拉底要在二者之间,让游叙弗伦二选一,这是不是有点吃饱撑了呢?
我个人对于苏格拉底的解释是这样,苏格拉底是要启发游叙弗伦的哲学智慧,让他自己发现在这两种选项之间,不能够做简单的二选一,最后让他得出我们上面已经得出的结论。游叙弗伦对于神的虔诚,与神对于游叙弗伦的特定行为的喜好,可能是彼此为因果的。
大家说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到底有什么用呢?好吧,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游叙弗伦的苦恼便是他大义灭亲的行为,带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肩膀去靠一靠,所以他找到了神。但是他本人并不是神,所以他需要通过与神建立起某种关系,才能够靠上神的肩膀。
那么这个关系是什么?就是钦敬的关系,或者说是某一个凡人对某一个特定的神,表示出虔诚心的关系。但苏格拉底的论证的结论实际上是想告诉游叙弗伦,只要你扯上神,你就说不清楚自己的虔诚到底是真心实意的,还是另有所图了。而且正因为你说不清楚,你想依赖的这个大的肩膀可能就没有那么牢靠了。
为什么就不牢靠了呢?道理是这样的,你游叙弗伦本来需要找到的是对于你的行为的正义性的绝对保证,而既然这个保证的基于你对于神的虔诚心,本身就是有私心杂念的,所以这个保证本身就不具有绝对性了。
最后你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了,你没有任何一个绝对的保证,能够来论证你大义灭亲的行为是绝对正义的。绕了一圈以后,实际上苏格拉底是想得出某种把宗教边缘化的一个结论,也就是说神不靠谱,你想依赖神,实际上你还是依赖一个已经被你的私心杂念污染过的神,这和依赖你自己的私心杂念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
那该怎么办?正义的来源如果不能诉诸于宗教,不能诉诸于对于道德权威的尊敬,那诉诸于啥?我们就非常清楚了。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绕来绕去,就是为了绕回自己的基本盘,那就是理想主义所非常看重的理性。他们认为正义的来源不是对于道德权威、对于宗教权威的尊敬,而是来自于对于理念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