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写作,你差的不是计划,而是正确的工具和流程
一直以来的困惑
如果有人问我:“怎么样能够完成写作呢?”,我一定会回答说:“列计划呀,写下来你需要完成的每个步骤,例如先列出文章内容大纲、搜集素材、文字组织编辑等等,然后根据期待的终稿完成时间倒推每一个前置步骤应该完成的时间,最后再按照计划去执行就可以啦!”
这个回答看似非常有道理,但事实上我并不擅长写作,除了读书时写的毕业论文及工作期间写的主题报告之外,我基本没有什么“输出”。虽然我很希望自己能够像很多自媒体人那样,能够有定期的内容输出,但一直没有实现。
也思考过原因:是因为不会列计划?并不是,凡是列过计划化的人都会知道“列”计划是最简单的步骤;那是因为不具备写作的能力?也不是,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不错,搜索素材能力和阅读量也不差;那到底是为什么迟迟无法开始写作呢?或许是因为自己意志力和执行力太差了吧,虽然有计划也有完成计划的能力,但却无法坚持完成,除了这个原因,我想不出别的答案。
转机
近两个月写作的想法又再次浮现,非常偶然的机会看见了《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的出版预告(其实也并非偶然,当你关注什么事情的时候,相关的信息就会被你有意识的获取),并在出版上架后第一时间购入阅读,正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办法开始持续输出的原因。
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定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卡片笔记写作法》 [德]申克·阿伦斯
这本书全名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作者申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哲学讲师。该书英文版本“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在2017年就出版了,豆瓣评分8.8分。中文版本出版至今不足一个月,豆瓣上已有500+的评价,评分8.2分。
究竟什么是好的写作方法
申克·阿伦斯在绪论中就提出,好的写作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只需要结合两个众所周知且经过验证的方法:卢曼卡片盒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的、可重复且自动无缝结合的日常工作步骤。
1、卢曼卡片盒技术
卢曼卡片盒技术真的如此神奇么?如果你知道卢曼的成就,他所采用的独特的卡片盒方法的作用有多大就不难理解了。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年-1998年) ,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社会系统论,主要著作有《社会的社会》 、《社会的艺术》、 《社会的法律》。卢曼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家的生涯开始于1966年(39岁),30年间,他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甚至他去世后,所留下的书稿被进一步整理,又有6-7本书被出版。
著作等身这个成语形容的也就是这样的高产作家吧,更令人惊叹的是,卢曼对自己研究课题是这么评价的“我研究的课题是社会理论,持续时间是30年,成本为零。”
卢曼的卡片盒技术已被许多学者深入研究,在德国有专门的网站对该方法进行描述并展示了卢曼生前所留下的笔记照片。目前该网站的介绍部分已有中文版本,可供读者详细了解。
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https://zettelkasten.de/introduction/zh/
2、撰写论文的步骤
在初步探究完第一个要点卢曼卡片盒技术之后,作者提到的第二个关键方法——日常工作步骤又应该是如何的呢?
撰写论文的步骤
1、记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
2、记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
3、记永久笔记(permanant notes)
4、把新写的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
(1)把每条笔记都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笔记后面
(2)给相关笔记添加链接
5、从系统内部自下而上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
6、一段时间后,积攒到足够多的想法去确定一个写作主题
7、把你的笔记变成初稿
8、编辑、校对稿件
可以看出,步骤1-4是卢曼卡片盒技术的使用步骤,是需要在日常阅读中不断重复积累的过程,5-6是形成研究主题的过程,最终7-8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步骤。
看到这个部分其实就已经能说明为什么我原来无法持续输出的原因:没有重视1-4步的持续积累,也没有5-6步的反复思考过程,关注点只在7-8这两个步骤上,而这两步仅仅是前六步完成之后的最顺其自然的结果,当然什么都写不出来。
如何用好卡片笔记写作法
1、用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帮助大脑专注思考
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卡片笔记写作法》 [德]申克·阿伦斯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自己“记忆力不好”,以前很容易回忆起发生过的事情,但现在会发现很多事情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一点印象。事实上,这并非由年龄增长决定的,大脑本身就不善于记忆,大脑的“正确使用姿势”应该是思考。
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往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划线、记笔记,目的是为了将来再看的时候能够迅速的回顾要点,但遗憾的是,自从不需要考试之后,读书时所画的线、所记录的笔记,几乎都不会再看第二遍,偶尔会想到“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某个观点”时,也只能绞尽脑汁回忆,如何才能再找到那句话。
或许有人会说,记录电子版笔记就可以搜索啊,但事实是,当你搜索某个关键词出来成百上千个结果时,又或者你搜出来的结果不是一个卡片而是一篇上千字的公众号文章时,也很难准确定位到想要找的那一个内容,更不用说不知道用哪个关键词去搜索的情况了。
卡片笔记写作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法是建立在大脑不善于记忆的基础之上,构建的大脑外的思考框架,是辅助大脑思考的有效工具。
每次写永久笔记就是对信息的再次理解和消化,为了将新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就需要对原有相关笔记进行回顾以找到合适的链接关系,及最佳的摆放位置。所有这些步骤都是不断促进大脑思考,并将思考结果记录成文字的过程。
2、建立好的反馈系统让写作成为良性循环
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变成一个良性循环,积极的体验会激励我们轻松地接受下一个任务,而这又能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进而享受工作。
——《卡片笔记写作法》 [德]申克·阿伦斯
作者认为好的工作流程能够促使工作状态进入良性循环,而不是依靠意志力去完成计划。为了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需要拥有成长的心态,即要从”变得更好“中获得快乐而不是从”接受赞美“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学习系统以实现反馈循环。
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这样的一个能够及时提供反馈的学习系统。
通过记录笔记,用自己的话将思考写下来,能够检验我们是否真的明白所读到的内容。并且反复积累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阅读效率。
此外,将笔记放入卡片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找到可能的联系,也可能会发现矛盾、重复等情况,这些都会给予我们及时的反馈,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成长。
3、量变产生质变
先集中精力于让卡片盒实现群聚效应的积累,而不要立刻决定具体要写什么,也不要一直想着自己的预设立场。
——《卡片笔记写作法》 [德]申克·阿伦斯
传统的论文写作方式,往往是先有假设,然后通过论证证明假设的真实性,普通的文章写作也是类似的过程,现有一个“有意思”的想法,然后进行观点的阐述及举例说明。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这样的方式看似符合逻辑,但实际上限制住了许多可能性,不容易产生独特的观点。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且不断生长的工作方式。这是建立在积累足够的卡片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在刚开始进行卡片笔记记录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多“发现”,但随着卡片的不断积累,群聚效应将会发挥作用。
这一点对刚开始练习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非常关键,在最初的阶段就是踏踏实实的记录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及相互的链接,只有笔记和链接数量上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该写作法的独到作用才能显现。
好的方法需要自己去实践
《卡片笔记写作法》是实现阅读到写作的一种极为高效的方法,是一种技能,不仅需要学习、明白原理、实施步骤、操作工具,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该方法的认知,并积累经验,这样的方法才能成为我的技能,也才能够真正解决我写作难的问题。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完成了10篇读书笔记并最终总结输出了这一篇书评,是个好的开始,也推荐大家一起学习、实践,共同突破写作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