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志气(“得到”书摘)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每日早会都和学生谈话。谆谆教诲,穿透岁月产生回响,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可谓殷鉴不远。

回顾一年多进入币圈以来,被无明驱使着,被欲望灼烧着,脑子成了营销员的跑马场。大肆购买各式“财富自由”、“终极方案”、“时代风口”字样的大补丸,和一小众圈粉封闭在传销茧房里而不自知,还以为是上进心强、站在时代风口……

生活里重要的应该是静心养性,陪伴孩子成长,炒币只能是第二位的东西,后来渐渐不由自主、不知不觉地主次颠倒,搞得五迷三道,阅读上无系统无计划,就算挣到钱,与失去的宁静和淡泊相比,也是得不偿失啊。

择要整理,恭录如下。

image.png
欲望与志气

……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

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这个乍看上去,古板、与时代脱节,但细品之后,方觉是真意蕴。“财不入急门”古来自是公理,国外也有对应的go against the grain,异曲同工)。

心里的调整

大家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恳切的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在这里能有一点,才算是真进步。

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

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写一段文字,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东西,得要让它有总有分,对一个问题也要能仔细分辨。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

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或散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日记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日记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不像,这就完了。

乱或暴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暴乱或偏激,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

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

……所以大家要常常回头看,发现自己的缺欠,注意去调理。做事则要集中精力去做,一面须从容安详,一面还要挺然。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详则随时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为在安详悠闲时,心境才会宽舒;心境宽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运用融会贯通。否则读书愈多愈无用。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自己不要自己。

前次曾说过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现自己的毛病。比如自己的毛病在于性子太急,或在于太乱太散懈,这都须自觉地去求医治。但是人每不易做到,不易自知其病,虽治病又不易去管理自家。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这就是说人不易看清楚自己的面孔,即看清了又不易随时可以自主地调理自己。

于是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亲师取友”。此外别无他法。

为什么呢?因为每人常会把自己忽忘了,如果不忽忘,就一切都无问题;无奈都易于忽忘,因此就得师友常常提醒你,使你不忽忘。

靠朋友之提醒以免于忽忘,这是一层;更进一层,就是靠朋友的好处,以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假定我的脾气是急躁的,与脾气和平者相处,可以改去急躁;我的精神不振,而朋友的好处是振作的,我处于其中,也自然会于无形中振作起来。

所以如果我们有意去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而得其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说得再广泛一些,如果要想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求友要求有真志趣的朋友;好的朋友多,自然向上走了。如果在一块的人是不好的,那就很危险,不知不觉地就会日趋于下流(这个须仔细分辨。好多小密圈是因利而聚,无志趣交集,必会在群主财聚而后人散,甚至生怨)。

你可能感兴趣的:(欲望与志气(“得到”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