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地理奇观之(二)峡谷幽香

               

陈村峡中心线东望图象

        谷深峰秀松柏翠,水清洞幽神仙灵。陈村峡从峡口向西到山头乡水南村不足5公里,山高路险,绝壁林立,森林茂密,属自然原始天然林,历史上人只能徒步而过,而且只有附近村庄的人偶尔通过,由于近年来山西陆合公司为运煤开通了一条道路,从而揭开了这条峡谷的神秘面纱,也方便了人们的观光,可惜的是保护这里的环境生态又成了难题,去年就出现一山峰着火,惊动了‘省县的领导,幸运的是及时得到扑灭(照片上黑色部分为着火山峰),所以提醒来客自觉行动,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好客的陈村人愿为你做一免费向导,介绍这神奇的峡谷。

(石门儿春景)

        开山石门人工凿,只为举人坐大轿。陈村峡从水南村向东绕过一山峰,走一之字形,会遇上两大山峰夹一石峡谷,因峡谷形如一道门而得名石门儿,这是陈村峡通向后山村寨唯一的狭隘屏障,后山方园几十公里的雨水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冲出山谷,峡谷底常年有小溪流水,此处原来山根相连,十分险峻,人要通过十分危险,清朝时,后山笔架庄出了一个进士,当了甘肃的巡府,每年回家省亲都要从这里通过,因为骑马抬轿,需披荊斩棘,开山凿路,有一年,在此处开路,石匠白天凿开了,晚上石头又愈合了,进士老爷就让连夜开山凿石,结果石头上都流血了,才开出这道石门儿,当地人讲,进士割断了自家祖坟的风水,从此这一家在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不过石门儿的名声却久久相传。

   

石门儿现实照)

    .新修的柏油马路,在石门儿的北山腰又挖了一个道沟,新路绕过了石门儿,进山的路更为宽敞、捷近、便利、通畅。下边的石门儿便少有了人的问津,只有哪静静的小溪日复一日地悠悠的流淌。在落日的余晖照映下,石门儿显的尤为寂静而沧桑!

峡中新修大道

    茶坊三孔窑,不知何时修。沿石门儿向东,就是茶房儿了,俗名叫"三孔窑"的地方,这里峰恋叠嶂,绝辟林立,谷深涧幽,松涛阵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生活,开馆营业,采些山货,方便过路人休息喝水打尖,欣赏美景,据说有本县好义村人,解放后每年还常来山中采茶,有一年不知什么人无意中砍毁了茶树,见茶农老人背着空布袋哭着回去了,从此在没人见过老人,老人可能伤心透了,有道是无知猛于虎呀,千年茶树被毁,怎能不心痛呀,在我们北方老林有茶树本身就稀奇,若在夏天酷暑,能在这儿喝山茶乘凉岂不快哉!好在新开路时虽拆毁了古窑洞,却在原址上盖了个小庙宇,也算是对古茶坊的一种寄托吧。


古茶坊儿的对面山峰

      婚前姑姑化成仙,从此伴娘紧相随。 三孔窑北面的绝壁半腰上有一天然溶洞,洞穴向南开两口儿,里面相通,前高后底,宽敞明亮,左穴底处凹圪湿润偶有溶水,右穴后有木桶大小石洞,传说能通到效古峡垒石山,相传为赵城县南石明村一姓许的姑娘出嫁前独自去茅房,便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家人根据雪脚印找到这里,她与爱犬已坐化成仙,当地人就称这儿为石明姑姑洞,从此以后姑娘出嫁上茅房伴娘都得陪着,以防万一。过去每当天旱少雨,周围村子的人就会敲锣打鼓来祈雨,据说很灵验,等村里人回到村,后山就会起云打雷,风雨紧接而来,看来汾西县把这峡谷定名为聚仙峡,聚仙洞,绝非空穴来风,也是有道理的。

石明姑姑洞前小院


      爬上绝壁上的石明姑姑洞,是一项惊心动魂的事情,对大多数而人而言是一种挑战,要从东边爬上与洞口高度相当的山峰方可,这里原来有娘娘庙已塌毁,残碑砖瓦很多,周围长满白皮松,其中长出的一棵奇松(如图),有诗为证"聚仙峡里云霞洞/绝壁山崖长奇松/皮白心红叶似针/树干自生一盆景/形如磨盘象天伞/枝细茂密遮雨风/历经苍沧终不变/奇特佳景传美名"人们传言庙塌后才长出如此奇松,记不清多少年了始终不变,尽管我知道这是一种畸生树,但生长在这个地方,却增加了几分神秘,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为此我推断我们这座山也是一座灵山,神山,真期待她荣光再现。

娘娘庙原址上的碑与松
奇松近照


    在此稍作休息,就可沿半壁上宽不足两尺,长不足一里埼曲的崖路到达山洞,走此绝壁山路,看不见山底有多深,让人汗不敢出,提心吊胆,一步走错,就可能见马克思了,但到达洞口却豁然开朗,回望来路与对山,一览众山小,九曲回肠,别有趣味,洞中姑姑与仙犬雕像庄重肃穆,栩栩如生,敬香叩首,香气四溢,有如幻如梦之感,让你不得不想,多少神仙道士都先行占尽了祖国的好山好水,真正懂得自然,还须从他们学起。

绝壁上的山路


    神山多造化,醋似天安门。再向东走半里,山沟的河面相对广阔了许多,南山上一座山峰形如北京的天安门,山顶上松栢树较多,墨绿肃穆,郁郁怱怱,山顶下的青石绝壁黑白相映,层次分明,山腰中间多为灌木丛,紧拥山峰,最下面原有古人开垦的几块梯田,一直闲置,长满奇花异草,春来之时,百花盛开,五颜六色,鸟语花香,景色尤为美丽壮观。

酷似天安门的山峰


      过了天安门,原有一座小山峰,我们叫和尚坟儿,小时候上山砍柴,上去要走一之字形山道,路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石灰岩石块,记得上山时都会在山坡上背一两块路石,上了山顶堆积一处,稍作休息才继续赶路,据说若上山不背石块,一天会不顺利,今天想来,可能是前人想的一个好办法,大家都来把山路上的石块拾走,回来才不会容易滑到,这种说法其实与和尚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此处还真有和尚坟,听说前几年曾被人盗墓,也不想想,几百年前生活这深山老林的一个和尚会有什么呢,现代人真容不下古人一丁点的清静嘛,这种现实讽刺,真值得今人思考与反思。


有溶洞的山峰


      龙头入南庭,潭水映蓝天。下到和尚坟山底,就能见到南庭了,南庭对西面的山峰有两个穿透的溶洞,活象龙眼,景象十分迷人,也是代表陈村峡风光景气之一,多次被制成图象刊于书志画报。山峰河水向南延流四五百米,冲到南山根打了一个九十度的弯,折向东北方向,常年累月的河水冲涮,一是在南山根下形成高十几米,深八九米,长百十米的崖洞,成为山鸟筑巢的乐园。二是河面裸露出几千平方米的高底不平的青石板场地,青白干净,河道中间清水长流,大小水潭清澈见底,大热天气,在此休息乘凉,玩水戏耍尤为惬意。

南庭一角)


      石瓮不见底,滴水真穿石。过了南庭,河道慢慢变仄,突然折向东,直流而下,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石瓮,以前石瓮上边周围长满树木花草,石瓮中常年有积水,人是不敢轻意接近的,现在因为河水渐小,特别是开山修路,河道中增加了很多碎石泥土,已将石瓮填平,植被也破坏不少,现在可以亲临其景,拍下了少年不敢就近的神秘石瓮(如图),而心情却十分复杂,虽然它已不是我梦想中的石瓮,但站在石瓮上,我能清晰的听到石子下潜水流动的声音,汨汨作响,仿佛在呻吟,仿佛在低唱,自然环境的变化,非人力所为,可人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石瓮现状)


      向东过了石瓮后,河道再走一之字弯道,就冲出了山谷,进入黄土丘崚地带,首当其先的绕过我的村前,再进入汾河,汇入黄河,最后归入大海……(未完待续河走乾坤)

峡口人造大坝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村故事Ⅱ地理奇观之(二)峡谷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