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力量

很多人觉得“迷信”那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我是一个相信的科学的人,“迷信”应该离我有点距离。但听了今天“罗辑思维”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也很“迷信”。

那么“迷信”到底是什么?迷信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不科学的)认知,它还是一种人类应对复杂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先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高考的当天,我们高中的校长、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都会穿上红色的T恤,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学生的分数也能红红火火。

作为在校的中学老师,天天普及科学基础知识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跟学生考什么样的分数没有关系?显然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只是因为希望学生能够考一个好分数而已,因为考场中试题什么样没人知道,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还有在足球场上,也有很多看似多余的迷信行为。 比如在罚球前有的球员在一定要用右脚蹭几下草皮,有的直接亲吻一下足球,有的把球拿起来碰一下自己的额头等等。这些怪异的动作从科学的角度看没有任何意识,但是球员相信这么做会增加进球的概率。

因为两个足球队22人,一个105m*68m的场地,加上4个裁判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开赛前谁也保证不了这场比赛哪个队会赢,还因为足球比赛进球少,有时候不到最后一刻确定不了输赢。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球员都相信他这么做(或者是比赛前我做了祈祷,换了我五次都赢比赛的那双球鞋),下一个瞬间我方球队就会进球。

“迷信”让球员相信能赢,使他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运动水平这其实很重要。这让他能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在踢球上,而不是其他。相反,如果是一个比赛经验不足的新球员,在对方进了一个球之后,就不那么淡定了。他就开始想我到底能不能赢,输了怎么办,教练会不会怪我等等,然后就乱了自己的阵脚。如果球场上都是新球员,那么阵型都会乱,输球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带些迷信。比如,你怎么就确定把车停在外面的露天停车场,明天起来之后车胎的气还在,排气管中没有石头,发动机还能正常工作;你怎么就确定今天在路上一定不堵车,路上也不会和人或者物发生碰撞,能狗在半小时后抵达会场。

最后借用罗胖的话做个总结: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认知缩窄,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