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Barcelona)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位于西班牙的东北部,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Catalunya)首府,有“欧洲之花”的美誉。
1992年,巴塞罗那主办了第25届奥运会,更使其名扬四海,更多的人认识了巴塞罗那。人们往往将她和三个关键词相连:度假、建筑、体育。度假的游客喜爱这里宜人的地中海气候、绵延的海滩、灿烂的阳光;建筑爱好者称之为天堂,高迪的惊世之作赋予了她这样独特的魅力;球迷更是爱她的动感、狂野、激情澎湃,为之痴迷。人们说,她是利比里亚半岛的明珠,一个让人到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巴塞罗那是具有两千年古老历史的城市,因为别具风格的建筑及艺术构成了它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无可争议的现代主义之都,巴塞罗那拥有许多大师之作。其中高迪的作品绝对是优尚之选,无论是至今仍在建造的圣家堂、还是怪诞的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单独一个就可成为来巴塞罗那的理由。此外,巴塞罗那以独特的人文特点和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吸引着世界游客来此游览。
在巴塞罗那,我们参观了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的几个作品,欣赏了他独特的建筑艺术,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领略到巴塞罗那优美的建筑风采。
1、圣家族大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ilia)也叫圣家堂、赎罪堂、神圣家族教堂,中文导引称圣家宗座圣殿。教堂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体,矗立于巴塞罗那市中心,始建于1882年,是西班牙久负盛名的观光胜地和地标。
经查阅:圣家堂的建造起源于一个叫约瑟芬(Josephines) 的组织,因其不满于现代社会的颓废,打算建一个赎罪教堂让信徒们来这里祈祷,为有罪的人们求得宽恕。1882年,在建筑师维拉斯 (Villars) 的指挥下圣家赎罪堂开始动工,但他只建了部分地下室就退出了。1883年高迪正式接手。在接手圣家堂的建造之后,高迪将他全部的心力投入其中,直到他43年后遭遇车祸死亡,其间没有再设计任何其他的建筑,可以说圣家堂是注入高迪毕生心血的旷世之作。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
高迪创作的灵感来自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圣石山,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模型。
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就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教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色彩,以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同时,将《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般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来访者都可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教义问答书。这些,也许是高迪及其后来建设者们的心愿吧!
高迪为整个宗座圣殿设计了三个立面。每个立面的上方设计了4座尖塔,代表着耶稣的12个门徒。三个立面分别是:诞生立面:于20世纪30年代完工;受难立面:于20世纪70年代完工;荣耀立面尚在建设中。
教堂是一座象征主义建筑,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描述了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荣耀,从而将教堂的纪念性推向顶峰。
整个教堂包括主殿(宗座圣殿内部)和三个立面,还有高塔、博物馆、后殿等部分。
教堂共设计18座塔楼,最高塔象征耶稣,4座附属塔象征4位福音书传播者,1座星形塔楼为圣母玛利亚,12个钟楼象征12门徒,分别在“诞生”、“受难”、“荣耀”3个立面之上。
如果想拍一张教堂的全景图留作纪念,最好早上在教堂诞生立面正门前的湖对面拍摄。
圣家堂经历100多年的建造至今仍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
教堂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捐款和门票收入,目前建筑完成将近60%,预计完工是在2026年高迪逝世百周年纪念时。
我们所见,教堂内部已经开放,其他部分尚在建设。每天络绎不绝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也算是给陆续修建教堂“添砖加瓦”吧?
参观教堂的中文导引上印有:“Ate 2026 Voce faz parte 走向2026,因你相助”(西文:到2026年,你是其中的一部分);“门票所得是用来继续修建圣家宗座圣殿的善款。你的贡献会让圣殿早日完工”。
圣家族大教堂外景
教堂诞生立面前方公园池塘的对面是拍摄圣家堂全景的经典位置。我们是当地时间下午4点过在那里拍摄的教堂全景,处于逆光,教堂主体发黑,细节不易辨识。
圣家族大教堂门口观众云集,等候通知入内参观
我们是团队参观,从诞生立面(东)进,受难立面(西)出。
诞生立面
也称诞生之门(Fachada da Nascimento)(英文:Nativity),可登上的高度是55米,是高迪生前唯一成型的立面。
诞生立面居教堂东面,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展示耶稣降生过程的意义。其上塑造了圣经中描绘耶稣降生的浮雕。每当太阳升起,阳光照射立面,鲜洁的生命力立即展现,还用海龟等形象表达长寿等含义。背景是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浮雕和装饰。
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也称诞生之门,分别代表天主教中最重要的精神——望(左边的希望之门)、爱(中间的基督之爱门)、信(右边的信仰之门),还有一株生命之树立于其上。
左边的“希望之门”(L' Esperanca)及其雕塑
中部最大入口“爱之门”(La Caritat)及其雕塑
右边“信仰之门”(La Fe)及其雕塑
诞生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
我们从诞生立面(诞生之门)进入教堂的宗座圣殿,教堂内部早已启用,和教堂外建筑工地形成鲜明对比
教堂内部的设计更让人惊叹。宗座圣殿呈拉丁十字形状,高大宽广的教堂空间,对转树形的石柱撑起一片错落有致的茂密森林,有的由地面直达拱顶,像一棵棵苍天大树支撑起教堂,整个教堂犹如一座石头的森林。
圣殿周边环绕的是唱诗席,最低处为15米高;后殿呈半圆形,由圣坛及周边回廊、七座小圣堂和唱诗席组成,最高处为75米。圣坛上有管风琴、斑岩圣坛、陶土耶稣像和宗座华盖。
圣殿内的苦难圣母回廊与圣器室与西向的圣器室相通,宽敞明亮的圣器室是教士们准备弥撒的场所。
博物馆位于地下室,里面收藏有当时的绘画、物品和照片,模型工作室也设在这里。现在,技师们还在继续按照高迪的方法工作。
圣殿内部各种构造均为非平面,各种抽象的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内部装饰全面而丰富,就连细节之处也很精致。
在高大的梁柱之上,是曲线的拱顶造型,花式的挑梁,配合着彩色玻璃窗将外面的自然光导入教堂内,在石柱森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在教堂的不同区域,有的与室内灯光巧妙组合,形成各种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在诞生立面的玻璃窗呈蓝绿色,犹如清晨的光线,而受难立面则逐渐加深至红黄色,犹如黄昏。
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大教堂的设计完全体现了这点,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可以看出,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每个构思对应着圣父、圣子,七个回廊小教堂,代表着耶稣父亲约瑟夫的七个世界。整个教堂内,有很多符号性主题,写上了加泰罗尼亚语等其他50种语言构成的主祷文,说出了圣父的七条向往。
教堂内,若干石柱撑起的拱顶,有的像树干,有的像鱼骨
圣殿的中心,围绕中心铁栏杆处是唱诗席
诞生立面,透过彩色玻窗投射的蓝绿色光,如清晨来临
受难立面投射的红黄色光,如黄昏时节
虽为教堂,圣家堂的彩窗上却没有绘制具体的圣人图案。然而当阳光穿透彩色玻璃,鲜明的对比与斑斓的色彩却更让人心生对神明的敬畏。
教堂内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浮雕,每一幅都浸透了高迪的心血;据说,为将圣经故事真实反映给人们,高迪特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故这里浮雕动作、表情极为生动,虽很多地方尚未完成,依然堪称精美艺术的奇迹魅力。
教堂的后殿设有圣坛,圣坛上方挂起的是耶稣陶土雕像,头顶上是精美的华盖
圣坛前是座席,供信徒们使用。人们在这里进行接受洗礼,做弥撒
后殿巨大的管风琴
位于地下室的博物馆
“Creo en Dios”——我相信上帝,这是后殿的信徒自我祷告处
自助讲解器解说点
旋转楼梯,通往各个塔楼的平台
穿过镌刻有文字的大铁门,出来即是教堂的受难立面
受难立面
受难立面(Fachada da Paixao)(英文:Passion),可登上的高度是75米,是高迪去世后由后人接手完成的。
受难立面居教堂西面,描绘的是耶稣受难、死亡、复活和升天,它由一个6根倾斜柱子支撑的的大前廊(天幕)和一个18根柱子的上层前廊组成。在这里,风格刚硬的雕塑和青铜质地的大门均出自雕塑大师荷西•玛利亚•苏布拉克斯之手(见《圣家宗座圣殿》)。
立面上的浮雕讲述了耶稣受难的故事,上面的人物瘦骨嶙峋,耶稣的脸也被覆盖。当余晖映照,一种哀伤氛围立刻展现,和生机勃勃的诞生面相比显得悲凉。立面上面同样是4根高耸的尖塔。
受难立面是由由史巴奇斯(Joseph Maria Subirachs)设计(源于有道解释),后世的建筑家陆续建造的,与装饰丰富的诞生立面相比,受难立面朴素简单,更容易让人辨识、读懂其含义,因而具有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这一立面已经不是高迪设计的了,明显可以看出风格不同,雕塑没有了高迪圆润的曲线设计,反而变得棱角分明,据说当时这一设计饱受非议。
受难立面出口,一尊痛苦悲伤场面的雕塑
地面的简笔画,讲述着圣经的故事
荣耀立面
也称荣耀之门(Portal da Gloria)(英文:Glory facade)。居教堂南方,还在修建中。
荣耀立面由荷西•玛利亚•苏比拉克斯设计的七座青铜门,通往教堂正门。在中间门上,雕刻着佳泰隆尼亚语的“主祷文”全文以及用50种语言写的“赐给我们今天所需的饮食”。
透过这道镌刻文字的屏风,就是修建中的荣耀之门
教堂侧礼拜堂
侧礼拜堂,在里面装饰有大量天使头像和成串的眼泪,象征耶稣所受的苦难
值得一提的是:宗座圣殿外面,高迪1909年设计的这座建筑上,有一所学校,是为建筑工人的子女和附近街区的孩子们而建造的。
高塔、塔楼
这是教堂的另一大看点。 教堂共设计有18座尖塔。 外围12座塔(高94米),代表耶稣的12门徒,分别在“诞生”、“受难”、“荣耀”3个立面之上,现已完成诞生立面、受难立面的8座尖塔;内圈将有4座塔,高107米,代表4位福音书传教士;中间簇拥着2座更高的塔,1座125米,代表圣母玛利亚;中心一座顶端将达170米,代表耶稣本人。在最后,这些尖塔上都将安置铜钟,届时,圣家堂的钟声会响彻巴塞罗那的每个角落。
每一座尖都将装饰彩色马赛克、雕梁画栋。塔身四周有许多方形或椭圆形的窟窿,在塔楼中间部位,有许多发亮的字母,代表赞美上帝的宗教信条。
这一个个尖塔高耸入云,从巴塞罗那城里任一地方都能看到。
在教堂内有电梯和旋转楼梯,可以上到塔顶。在那里可观赏巴塞罗那市景。沿着螺旋石梯下楼,期间会有几个“小阳台”可以拍照,对于观看教堂主殿内部景观,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这是诞生立面的高塔,塔尖上有“Hosanna、 Excelsis” 两个词刻在六角形的石块上。它们的意思是“天堂里的欢乐”。在钟塔的中端处,也刻有同样的两个词。据说在做弥撒的时候,都会在颂唱的结尾唱这两个词。
在诞生立面高塔的中间最上方有象征意义的绿柏树和白色的和平鸽,顶端有一个“T”型十字架,寓意神带来和平......
这是受难里面的尖塔
荣耀立面的尖塔还没有建成。
我们随团仓促地走完教堂,拍摄了一些教堂图片,回看这些图片,看看网友的评论,真切地感受到:教堂的每一个立面,每一组画、一组雕像,都是一个故事,是一段圣经的教义。因此,他不单纯是一组建筑,而且用建筑的载体,去记载、去讲述、去传播圣经、传播教义......
综上:与其说圣家堂是一座教堂,不如说是一栋建筑;与其说它是一栋建筑,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高迪和后来的建设者们,将哥特风格与自然主义结合在一起,把教堂变成了一个变幻莫测的魔幻世界。
如网友所评:这是一座魔幻城堡,是太空人的基地!好像是上帝从天上浇灌下来的泥浆铸成的;它的设计风格,会超出你对教堂的想象;外围的雕刻,与传统意义上各国教堂的外观不同,极具故事性;无论教堂是否完工,不管你是否信教,都会惊叹到它的天马行空般设计、建筑与装饰的精美与奇妙;从关注点上来说,在圣家堂更像是在上美术课,而在其他教堂更像是在上历史课。
2、 奎尔公园
奎尔公园(Park Guell)又称古埃尔公园。这座英式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地势较高的区域,建于1900-1914年。原是巴塞罗那银行家艾乌塞比•古埃尔(Eusebio Guell)计划建立的一个花园别墅区,由古埃尔先生出资,高迪设计建造。因当时离市中心太远,只建成卖出2座,其中一座由高迪买下,现已经成为高迪博物馆。1918年古埃尔先生去世,投资停止。1922年古埃尔先生后代把这里捐给巴塞罗那市,1923年成为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园,并以古埃尔先生名字命名。1984年古埃尔公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公园运用自然主义手法设计建造,依高低起伏的地形搭配了蘑菇、糖果屋、七彩蜥蜴等童话元素,如同童话般王国。其建筑表面几乎为彩色瓷砖碎片、玻璃碎片镶嵌覆盖,色彩斑斓,流光溢彩,创造出华丽的姿态;所有建筑造型大胆奇异、色彩丰富、构思巧妙,令人惊叹。
公园布局区分:入口和门厅、门卫室、标志性阶梯、圆柱大厅内部和外部、奥地利花园、自然广场、洗衣妇长廊和斜坡和拉拉尔德之家。从我们那一点时间和事前掌握的信息,没有条件全部看完。
公园入口梯步之上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二者表面均采用彩色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造型生动。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
过了喷泉则是百柱大厅,大厅由86根石柱支撑,凹凸如云波水澜的天花顶,全部采用马赛克图案装饰,大厅上方是公园的中心广场,在这里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市区。
公园所处环境
公园主入口,两侧分别设有一座小楼,作为当时整个社区的门房。表面均由碎瓷片覆盖装饰,风格独特,可登上去观景。
我们从公园停车场处进入公园,未从公园正门进入。拍摄公园正门的理想位置在公园大门外,因为我们是集体门票,个人单独出去拍摄没法再进公园门,因此放弃拍摄公园正门的场景。
这是从百柱厅广场上向下拍摄的公园正门
从百柱厅上看过去,右边一座如今是书店(当时的门厅,设有宽敞的等候厅),里面出售和高迪有关的纪念品,顶部的十字架结构复杂,通向天空,表达高迪对上帝虔诚的心;左边这座是当时的门卫室,顶部的烟囱像个蘑菇。
这是加泰罗尼亚式的拱形屋顶,上面用波浪形陶瓷片、细高的螺旋形塔楼和十字架作为装饰,再现了童话故事里的糖果屋。
公园入口广场,由雉堞装饰的凸性围墙围绕,右侧一处以锥形柱为中心的空间作为车辆避让处。
这是标志性阶梯,阶梯分为若干段,向上通往百柱厅,厅下设有蓄水池,为阶梯中轴喷泉提供水源。
楼梯上那只彩瓷彩陶拼贴的大蜥蜴和变色龙
楼梯通向著名的“百柱大厅”(Sala de les Cent Columnes),大厅由86根多利安式圆柱支撑起波浪形状的天花板,使大厅形成有顶空间,其灵感源于古希腊陶立克风格。顶上由一圈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碎瓷片装饰成的长椅围绕柱顶,成为顶端的广场。
“百柱大厅”,最初是高迪设计为这里住户的购物场所——社区自由市场,后改为音乐厅。其中有几处未设圆柱,构成三个自由空间。拱顶依然由碎瓷片装饰。
百柱大厅顶上是古埃尔广场,当初设计为住户聚会、举办活动的场所。由一圈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碎瓷片装饰成如长蛇般蜿蜒的座椅围绕,色彩斑斓,视觉效果极好。
长椅之间还有数个可容纳小团体独立聊天的座位,设计精巧
从古埃尔广场上看公园入口和入口广场、入口房屋
奥地利花园,用于住宅建设的区域
拱形走廊:公园中有3座特殊的拱形走廊,灵感来自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圣石山。走廊内部没有任何支撑,完全由当地未经雕刻的石材倚地势而建,浑然天成。奇异的原始感交织厚重的体积感。
高迪之家博物馆:高迪为自己在公园内设计了一栋房子,曾在此居住,每天步行到圣家堂工作。如今已成高迪博物馆,陈列有高迪所设计或使用过的家具,集中展现了其建筑作品的经典元素。
3、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a)也称“石头屋”,位于加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acia)(格拉西亚大道上)。建于1906-1912 年间,是20世纪初巴塞罗那大富商请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处私人住所。占地1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从里到外无棱无角,外观呈波浪形,整栋楼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屋顶上十几个造型前卫、怪异的排烟和通风管道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石板外墙、白色波浪造型配上精雕细刻的锻铁阳台,雄伟大气又豪华精致;33座阳台与150多扇窗户从不同角度观察,都会展现不一样的面貌;这栋建筑所有重量都在数十根柱子上,因而具有很大改造空间。这种没有直线的设计营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被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最有独创性的建筑,被称为高迪表现主义最成熟的作品。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我们想购票进去参观,被要求出示passport(护照)。因我们护照在领队那里管理,可领队已走远,无奈放弃入内参观。
只好拍几张米拉之家的外观吧
下面,借用群友“一粟”在米拉之家入内拍摄的图片。在这里,我向他致谢!
4、巴特罗之家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o)也称巴特略公寓,是一栋外形标新立异的公寓楼,建于1904-1906年,已有100多年历史,是高迪的另一代表作,最初不是高迪设计,后来高迪对它做了从外及里全部改头换面。与米拉之家不远,同为加西亚大道上的建筑珍宝。整栋楼的外墙面贴着彩色的马赛克、屋顶的样子酷似龙鳞,处处充满了魔幻色彩。墙面全部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而成,远望像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却出奇地和谐,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圣乔治屠杀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
一楼主厅是整栋房子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巴特罗全家居住的地方,大厅内部也随处可见充满现代风味的工艺品。
5、 阿马特耶之家
和巴特罗之家紧密相联,处于其左边的建筑即是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而上图左边三角形山墙的房屋是皮格设计的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墙面绘满几何图案,用方正的砖堆砌成呈阶梯状的尖顶屋,上面褐色镶边的小点缀使人联想到巧克力,这是为巧克力制造商阿马特耶建造的。
在大道另一侧,可观看到对面并排的巴特罗之家和阿马特耶之家
在格拉西亚大街上最有名的地段,汇集了现代派最著名的建筑巨匠高迪、多蒙尼克和皮格的三件代表作品,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因此,这里又叫做“不和谐街区”。
6、其他建筑
阿格巴塔 一栋外形像鱼雷的幻彩大楼——阿格巴塔(Torre Agbar),也称阿格巴大厦,是巴塞罗那一座33层、高144.4米的塔楼,位于加泰罗尼亚光辉广场(Plaça de les Glòries Catalanes),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
这座现代建筑,表面是玻璃的百叶窗,角度可控,材质不尽统一;也是一座地标性建筑,白天看像一个鱼雷,晚上亮灯后,风采不错。其周围是巴塞罗那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区,成品衣店、百货超市、咖啡店、餐馆一应俱全。
沿着格拉西亚大街有不少精美的建筑或建筑工艺品,有的无法查证。我将路过那里拍到的一些图片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知道那些建筑为何物的,那就更好。
这座大楼的顶部建有“彩蛋”,名称不详
建筑物顶上,一个少年坐在大鸟翅膀上,欲飞上蓝天
这有点像伊斯兰建筑的尖顶
这座大厦建于十字路口,横跨两边,规模不小
海浪形的窗户装饰
古罗马式建筑
工艺街灯
可显示实时气温的大厦外表,颇有古典味道的街灯
中国元素的龙灯
其他如毕加索美术馆、米罗美术馆、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安东尼•达比埃斯美术馆建筑很值得一看,但我们无机会和时间去参观了,几乎就是沿着加西亚大道走了一段,便结束了这段行程。
7、七彩桥梁
在巴塞罗那的两晚,我们都住在100多公里外的远郊。趁着天色未黑,我们游荡于住处周边。寻觅中,发现一处桥梁,色彩鲜艳,在夕阳下格外耀眼。这是一座复合立交桥,有车行道桥,有人行观光桥。
桥上,几个少女正在那里拍摄。见我们上桥,她们的镜头便朝向我们。当然,我们也开始拍摄她们那青春的倩影。当走过她们身边,大家互相友好地招呼,她们甚至用中文说:"你好!”
看着远处的行人和锻炼者,感觉她们就像到了天边
长长的倒影,表明夕阳的位置
在行人观赏桥的中心,可见下面交汇公路的延伸和车辆贯行的境况,远处应该是巴塞罗那的工矿企业区、游乐区和海岸
(摄影:普利文、原 点)
2018年8月
·本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