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却又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都说故乡是心灵的港湾,可灯塔的光越来越微弱,我有些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故乡什么都有,却又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是三年前Kevin哥和我说的,那时的我还没有离开过家乡,这话我一直没忘,我想现在能领会其中的意思了。

故乡是个省会城市,什么都有,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辈子需要的物质、资源和公共设施都一应俱全,要说成年之后的工作也有国有企业大厂的摇篮可以安身立命。故乡是温柔乡,这里有母爱的怀抱,有熟人网络编织围绕的舒适圈,有熟悉到刻在DNA里的方言口音、饮食文化等。可故乡却又什么都没有,首先没有我最爱的茶颜悦色(调皮的实话),没有技术前沿的产业科技园供我施展手脚、发挥能量,没有那么多文化积淀凝结而成的博物馆、书店咖啡厅以安栖身心,没有那么多娱乐形态、生活方式可以选择,连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无山无海无江,去得最多的就是学校边上的人造南湖公园。以前的我没有见过更广阔的天地,没有见到那么多比我更全能、更优秀的个体、团体,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只是有一种愿景去看看舒适圈外面的世界。

年假返乡的这几日,生活节奏整体变慢了 ,很多时间在路上,在等待。平日里习惯了出门就骑共享电动车,然后乘地铁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漫长等待过什么服务。而这次回家,我因为水饺店上菜太慢而不满地催促,因家偏僻需要不断等车、换车而不耐烦,我将这种对抗无聊的无奈隐藏起来,但它确实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心里。家楼下新开了家奶茶店,没报太大的希望,也只是象征性买了两杯捧捧场,唉,回家后连喝奶茶的心情也没有,只想回到自己的床上躺着,屏蔽外界的消息,手机可以三日才充一次电。回家后,亲朋好友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由心地回答:“家里的饭菜”。是的,外面的美食再丰富,也不会有家的味道。排骨、煎牛排、蒜蓉粉丝蒸扇贝、牛肉炖萝卜、番茄炒蛋 、酱汁鳗鱼、酸菜鸡蛋馅儿的饺子,这些家里的拿手菜我都品尝了一遍,并通过视觉图片保存下来(俗称拍照),弥补味觉上的稍纵即逝。这倒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  -  -  -  -  -  -        少小在家,老大离    —— 更深层的是,精神上的摆脱 -  -  -  -  -  -  -  - 

我在试图摆脱在家乡二十多年的过往带给我的印记。首先在外面的一年几乎把我的乡音掩埋了去,现如今持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刻意却也不那么刻意。是的,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很差,也一直反感大家对东北人的刻板印象,于是我经常声明:“不好意思,我不喝酒、也不喜欢撸串,说话声音不大,性格也并不豪爽”,可能我本身的乡印记确实也不浓厚,因此在这一年内,我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没有地域特色的人。这在我期待中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可以抛开出身,变成任何想要的样子。

家,在现在的我看来,不像是港湾,却是可以暂时躲开工作、逃避现实的温床。因为在家休息,并不能根治我目前面临的难题,也只能是暂时的逃避,到头来算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回来这两日如是感叹)。所以我说,回首港湾的方向,不见灯塔。 

 见过大千世界,才深感渺小、心存敬畏,见识到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生存机遇,而这些资源不需要通过内卷青春和时间就可以得到。身边围绕着那么多更优秀的人,我从中汲取营养,丰盈我的羽翼,助我变得更健全、美好,一步步长成参天的样子。我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吾心安处,即是吾乡。 哪里是回、哪里是往也在新时代的腾挪中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回首才发现,一年光阴,我已经走了那么远,孤身处于湖畔中央,向前看不到光,向后不见灯塔。于是我只能向前继续划行,向远方的彼岸,向雾霭后面的灯塔。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家了,却又好像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