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The corner stone of the hall is not higher than the lowest stone.      ——Gibran

一次和一位刚逃离高考这场兵荒马乱的幸存者谈论高考作文。他说在高考中改卷,每张考卷只能享受短短几十秒的落眼,因此往往华丽的辞藻搭配上几个过得去的论点就能得到考官的厚爱。但我理想中的应试考生,不仅要有熟练把控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下笔便是过硬的、能支撑的起观点的论据。

就像我对作家这个职业向来有着很高的要求,除了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并且文采斐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与逻辑思维。有时我被一篇文学作品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却因其中出现基本理论上的错误而无可奈何不耐烦。所以难得遇见一本故事,将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我与科幻相见恨晚。

越是长大我越能深刻理解,有些书,没有一定知识和人生经历,是读不懂也无法潜心读下去的。

初二的时候,父亲就买回了《三体》。年少轻狂自以为当时所学浅显的物理知识便能支持我读懂一本科幻,结果匆匆扫一眼便觉着索然寡味而丢在一旁,多年后依稀记得的也只有“射手理论”与“农场主理论”。再过五年已是高三,经历了些许悲欢离合、世间冷暖,了解了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组成,明白了一些万物得以运行的基本规律。再次拾起《三体》,又是截然不同颠倒的新世界。

我从不曾了解,科学理论与文学辞藻的有机结合是这般撼动人心,仿佛一曲气势磅礴的乐章,让人经不住为之热泪盈眶。其实科学本身就是令人着迷的,只是看似晦涩、枯燥的数理公式让大多数人们望而却步,实是越钻研越有味道。《三体》中理论性的描述让我爱不释手,我两遍三遍的反复读,眼睛仍不愿离开。好像回到了学化竞的时光,捧着教材的时候,周围就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处身无人的静谧之地,唯有科学的奥秘吸引着我。但又有几近真实的情节,使我置身于那个世界,有的时候我甚至迫切希望书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地球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身处环境的探索: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如今普遍认为的宇宙概貌,早已是老生常谈。或者说由于地球所处环境并不复杂,所以探索出如今的结论并不算困难。反而,我常常幻想自己是一个三体人,试想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索三体世界。因为三颗恒星所组成的三体系统的运动轨迹难以捉摸,所以三体人探索出自身所处环境的历程是那般任重道远。1900年,数学家David Hilbert在他著名的演讲中提出了23个困难的数学问题以及两个典型例子,第一个是费尔马猜想,第二个就是N体问题的特例——三体问题。费尔马猜想在1994年被美国的Andrew Wiles解决,而三体问题却仍然是数学大厦上的一朵乌云,挥之不去。所以在一次次文明进化中历练出来的三体人民,也必将是顽强且坚毅的。

三体可能的运动轨迹

再谈到道德层面,虽然小说的男主角汪淼是人类大军的中坚力量,但小说的核心人物却是叶文洁,也就是说小说实际上是站在三体叛军的角度,围绕着他们的发展历程而展开的。小说的结局一如既往,正义战胜邪恶。可是细想,所谓正义不过是维护人类利益的正义,可是若放在宇宙这个大背景下呢?站在无限宏观的局面下,对于道德的评判,或许就只是一面之词了。哪怕只是在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上,人类也永远以自身利益为最重,大肆挥霍着自然资源、消除物种间的平等,还以此为正义。这样看来,所谓的正义真的还可靠吗?

或许在宇宙中的不远处,觊觎着我们的不是三体文明,而是一个更高级的尊重物种间平等的智能文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体》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