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占叶|努力做个天真的人

李克富‖有一种矫情叫“倒时差”

今晨的涂鸦只是试图换个视角看问题,突破固有模式。作业:您觉得“睡眠是个生理现象”,而“失眠是个纯粹的心理现象”?还是我的提问有问题?就文中所言的时差和用劳累治疗失眠等谈谈您的看法。

当大脑觉得自己应该睡觉,而身体却不想或不需要睡觉的时候,失眠就发生了。

或问:“时差”是不是个心理现象?我必答:“不是!”


我没有经历过倒时差,连矫情的资本都没有。不过,我听说过不需要倒时差的人,到了哪里身体自然就和哪里的节奏合拍,不知道这个怎么解释。就自身的体验和理论知识来说,不管是睡眠还是失眠,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从生理上说,机体需要睡眠。

按照统计的大样本来看,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7-8小时,当然,个体有差异,这只是大多数人的标准。假如得了重感冒,鼻塞、咳嗽都会让我们睡不着,此时,失眠就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也说明失眠是有着生理基础的。

心理因素也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比如,兴奋、悲伤、恐惧、焦虑、抑郁……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咱们知道,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工作方式,之所以睡不着,就是大脑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所谓的兴奋,并不是指情绪是兴奋状态,而是大脑在工作的状态。比如时针过了十一点,没有困意,可是养生知识告诉我们,晚睡会对哪些脏器产生影响。

鉴于健康的考虑,意识会告诉自己,再不睡就会对身体有害,这样大脑里面的“应该”就与机体的“不想”开始了斗争。斗争必然耗能,交感神经系统就会更加兴奋,本来十二点前可能犯困的状态就会往后推迟,说不定凌晨一点还没睡着,失眠就产生了。

假如在“应该”与“不想”刚刚剑拔弩张的时刻,意识放下“应该”,顺从了机体的感受,可能会晚睡,但心理上不再有冲突,自然也就不会有失眠。

想做却做不到,这可能是很多人苦恼的地方,怎么办?可以参照一下昨天文章中提到的最低睡眠时间的计算办法。

如果不会操作,请我吃顿饭,我当面教您,哈哈,开个玩笑啦。还是在心理咨询室正儿八经说这事更有助于失眠这个问题的解决。

我经常晚睡,但从不失眠。如果身体不想睡,那我就捧起床头的书本,看到凌晨两点也没有问题,有一次都到了凌晨三点,但是白天精力也蛮不错;如果精力不济,翻不几页书倒头便睡。

睡眠本身不是问题,把它当作问题,失眠就发生了。这么说来,不光是睡眠,吃饭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喜欢吃饭?大人还要想方设法让ta吃?饥则食来困则眠,这是人的本能,本能的事情做不到,对于人来说,是进化还是退化?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却太多。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有“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的说法。

怎样做个天真的人,那就是“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志闲少欲”,如此才能“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其实学习心理学,本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回归简单。当对生活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情绪就会平复很多,当心情是平静的时候,是不是就很容易做到“饥则食来困则眠”了呢?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类型的学习都是让我们回归本真,扒掉层层华丽的外衣,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对于这方面最有感触的莫过于生病躺在床上的人,什么金钱、地位,都是过眼云烟,能吃能睡能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什么也没有健康重要。

可是为什么一旦恢复健康,这些都抛到脑后了呢?

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终生学习。

云上学堂


想念云上学堂学习的日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占叶|努力做个天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