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到底要写到什么地步 08.29

图片发自App

今天谈谈写作,姑且先这样说着吧!虽然我现在写的东西最多算个作文,或者就像码农敲的代码,只是一个个符号的堆砌,套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做一些机械式无意义的重复填充。

或者说,是一种泼妇式骂街的发泄,总自我感觉声音越大,自己越在理,自己骂得越凶,就可以占据更大的优势,别人就会屈服在我的怒吼之下。

以前每每有了一个灵光想法,就开始情绪激昂地构思创作,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把某种现象打上唯一的烙印,告诫人们什么什么道理,还自豪地以为在为人解惑。

图片发自App

可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的写作,发到自媒体平台或投稿的时候总是四处碰壁,有的阅读量寥寥可数,有的直接被投稿拒绝。自己还责难别人不懂文章,毫无鉴赏力。如此往复,陷入自傲式写作无法自拔。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看看,史铁生先生的文字,把生与死写得如此直白、洒脱。他把人生最难的问题——生与死,写成一个无需辩论的问题,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没有哀嚎,没有呐喊,没有谩骂,没有痛恨,没有狂躁,只是直接的陈述,让人们自己在事实面前寻找自己的答案。

可假如是我,我又得犯毛病了。一个人出生,必然会面临死亡,快乐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必纠结于死这个问题,看开点吧!让我们坦然地迎接每一个明天。

图片发自App

再看看我写的,没看出来什么毛病,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好像缺了点渗透力,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太过俗套。

如何才能不俗?断然不可再用那种说教式的写作手法,硬邦邦的,毫无韧性。尽量给读者留点余地,让他们自己发散思维,有自己的领悟,让他们也有一种发现新奇的小欢喜。

刚开始接触文字,更多的是阅读。记得语文考试,总是有两篇阅读理解,多是节选的优秀作品。我在想为何不直接叫阅读,还偏偏叫一个阅读理解?还得为难我们这些考生,既然作者那么优秀,怎么不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想表达什么?

现在我或许能想明白一点,如果他们的作品没有给读者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那这样的作品也不能称之为优秀吧!

图片发自App

那我到底要把文章写得怎样呢?我想应该就像睡前读书,书打开了,静心得阅读,一页两页......然后把书合上,安然睡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写作‖到底要写到什么地步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