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红楼梦》里很有光彩的一个女子,特别是其美少有匹敌,宝玉把她比作“芙蓉”(在她死后专门写了纪念她的《芙蓉女儿诔》);王善保家的与晴雯非常不对付,背后在王夫人那里告状诽谤她,说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敌人的否定性评价反倒成了晴雯很美的证明;王夫人印象中的晴雯则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也是个美人的形象(林黛玉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的)。
而在贾母那里,晴雯的资本是更加突出:“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也就是说,在所有丫头里面,晴雯基本上可以说是长得最好、性格最爽快、言谈最敏捷、女红最拿手的一个了,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宝玉妾室人选。
但结果呢,晴雯被王夫人逐出了大观园,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并且,令她很不甘心的是,她承担了“狐狸精”的虚名,却与宝玉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袭人这样与宝玉有关系的,反被王夫人目为可靠,早早待以姨娘的标准。
宝玉去看她最后一眼的时候,晴雯说:“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似乎是表示如果可以重来的话,她就要与宝玉“轰轰烈烈恋爱一场”;而我倒觉得,如果可以重来,她最好在为人处事上“另有个道理”。
01定位再现实一点
这个定位,就是始终不忘自己是个丫鬟。
再是老太太出于信任和喜欢把她给宝玉,并凭她的聪明判断得出以后是要给宝玉做妾的,也必须明白自己是一个丫鬟。也就是说,自己是服侍宝玉的人,再有感情,宝玉再体贴,也不能以为自己与宝玉是一样的。
从晴雯对待宝玉的态度来看,她其实是基本上把宝玉看作了“恋人”,是一种感情关系,而大概无意识地忘记了她与宝玉之间,首先以及主要的是奴仆与主子的关系,身份上的隶属关系。而这种忽略带来的,就是围绕宝玉而展开的甜味、酸味、火药味都会比较明显,像著名的“撕扇”游戏,就是极典型的表现。
这对她与宝玉的相处是没问题的,因为宝玉一贯认为他自己是“须眉浊物”,对晴雯这样他本身就喜欢和欣赏的女孩儿,就算是让他拜伏在她的石榴裙下也是心甘情愿的。
但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只有他们两个人。袭人与她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袭人沉稳的个性倒不会给她使绊子,且位次也在她之前;但像王善保家之类的老婆子眼里,她就太“轻狂”了。
危险就在其中,所需只是时机。
02待人再温厚一点
晴雯待人是挺刻薄的。
她给袭人取外号“西洋哈叭儿”。这是极有侮辱性的,因为袭人对宝玉忠心不悖,就把她比作哈叭狗。
她在一次与宝玉的吵嘴中,因袭人无意间说了句“原是我们的不是”,即把自己与宝玉放在了一起,她马上尖刻攻击:“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上‘我们’了!”
明明袭人是劝架的,她不仅抖出袭人与宝玉之间那“偷试”(或者之后还有)之事,讽刺袭人不怕丑;还警告袭人不要以为与宝玉有过亲密行为就可以得意忘形。当时袭人是羞得脸紫胀起来,还反省是自己话说错了,换个另外记仇的,可不就麻烦了。
除了府里的主子,晴雯对袭人如此,对别人也不会两样。
像那王善保家说的,“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就是她在王夫人面前告的状,可以说导致了病中的晴雯被逐出大观园。
而王夫人对她的印象,除了她的美貌容易联想到狐狸精,竟然是“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待人还是要温厚一点啊。
03处事再低调一点
回顾晴雯短暂的一生,就书中所及,印象中,除了被逐出大观园,病卧哥嫂家中时表现出一种叫人怜惜的柔弱感外,其他的生活片段里,似乎不是在骂人,就是在讽刺挖苦人,总之很高调。
上文提到的王夫人和王善保家的印象,也正是晴雯“高调”的表现。
应该说,晴雯的高调是有底气的,前面说了,其一是不管外貌还是智商,说话还是做事,她都是出类拔萃的,她有理由嫌这个蠢笨,嫌那个没个性;其二是她也理解老太太把她给宝玉的用意,这份底气,除了袭人,别人是没有的。
但再有底气,也该明白,除了第一部分讲到的“身份”外,“时机”也未到她可以张扬的阶段。
毕竟,没有任何人跟她说过,以后她是宝玉的“屋里人”。
宝玉本人并不是她能否成为他的“屋里人”的关键因素,王夫人这些家长才是。相反,她越是高调地与宝玉建立起“纯感情”的关系,却越会把她推离宝玉身边。
因为宝玉在这个家族里的设定,并不只是溺于感情,他还得努力读书,科举仕进。
你看袭人,她比晴雯更明确地获得了王夫人的首肯,并在事实上获得了姨娘的待遇,况且她本就在宝玉院里排位第一,却越是受肯定,就越小心谨慎,“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这与她个性相关,但更多的是有意识的“低调”。
可惜,晴雯不仅没向袭人学习,还把她当作日常消遣和攻击对象。
说实在的,晴雯真有点自毁长城。
举个较典型的例子吧。院里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被发现了,平儿不想大动干戈,只是要提醒怡红院里防着点。本待告诉袭人,因她奔母丧未回,却又不想告诉晴雯(这已经说明问题),于是告诉麝月,不料被宝玉听见,全告诉了晴雯。晴雯此时重感冒中,听了就气得乱骂,逮到个机会抓住坠儿用“一丈青”(针状饰物)乱戳一气,还以宝玉的名义叫来坠儿母亲把坠儿领走了。又放话说:“我叫了他(宝玉)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我出去。”
以晴雯之智,怎么会不懂把院里人小偷小摸的丑事宣扬出来对怡红院、对宝玉都没好处?怎么会不懂此事该院里排位第一的袭人回来后再处理?
她并非想趁袭人不在弄弄权,而是她实在把自己与宝玉、怡红院捆在了一起。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她又得罪了不只一个人,包括没事也要嚼舌头的人。
还是低调一点才行啊,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才更妥帖。
综上所述,我觉得如果晴雯做到了以上三点,也许她的命运就会完全不同。
而这其实也很值得我们现在借鉴。
以上浅见,朋友们觉得如何?欢迎讨论!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