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打卡日记Day5

以前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很粗略地读了一遍,只是感觉挺好,浅尝辄止,没有认真地思考。也可能是潜意识的觉得与我们传统的教育差别较大的原因吧!现在重读,认真了很多,感觉越读越有意思。今天学校值班,忙了点公务。便翻开书读起来。第23条建议是“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苏氏没有高深的理论,如同拉家常,娓娓道来!

本文中的核心内容是:通往这一目标(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他并特别强调自己从教低年级学生的时候开始,力求实施“每一个学生都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够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原则,让他的每一位学生使自己的知识、智力成为个性的自我表现。

苏氏在文中围绕两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具体做法与我们做了交流。他为什么强调学生要对“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呢?上网百度了一下,“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从儿童期开始就要注重人的智力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不是简单地书本内容的堆砌和罗列,它包含着人的思考、想像、判断,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本书第一节中,苏氏提到随着年级的升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实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从儿童受教育的开始去关注他们智力的开发,将其混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说教、灌输、强化,如同工厂做工一样,复制出千千万万个“孔乙己”、“范进”。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理念的摧残下,感受不到荣誉和自尊,渐渐失去了学习上进的愿望,失去了“被动的能动性”,如此的教育,儿童的个性思想和自尊感又从何谈起?要想做到这一点,苏氏谈到了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从一年级开始,让孩子走进生活

苏氏说,他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在春秋季领着孩子们到树林里、湖岸边迎接日出,集体创作图画册;二年级,他会带着孩子们在冬季的傍晚编故事和童话。孩子们在美丽和神奇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他们一边观察记录,一边写写画画,既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在一二年级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丰富了想象,学会了思考,锻炼了语言的表达,展现了孩子们自我的价值和自尊,激发了他们探求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好学习的愿望。苏氏说,孩子们在这些创作活动中感受到善于思考和讲述是一种道德的尊严。

二、“读书会”点亮人生路上的灯塔

一二年级的“野外”活动,是进行智力的、精神的财富的交流,越来越加强了儿童间的关系。佐藤学先生说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教师的介入应该是自始至终引领和陪伴。苏氏的教育就是用他的爱心和智慧始终如一的引领和陪伴。在小学三四年级段,他开始组织“读书晚会”,让孩子们讲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内容,朗读书籍,背诵诗歌和散文中的片断等。用书中的经典文化滋润、感染、影响这些尚在不断成长中儿童,点亮他们人生路上的灯塔。

三、做“小老师”,感受知识、技能的荣耀

在五年级以后,苏氏的学生就会成为小学一二年级的“智力教育者”、“少年数学家”的辅导老师,或者是在“科技晚会”做介绍或做报告。苏氏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孩子们在指导编写作文、辅导数学和“科技晚会”的报告中真正体会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们的一种道德尊严,学习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它们在这些活动中切身体会到了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耀和自尊”。

苏氏自始至终坚持“从低年级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的原则,让孩子们在读书与活动中孩子们养成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磨练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思路,开发了智力,实现了苏氏“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的教育原则,激发了他们“被动的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一节中,苏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打卡日记Da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