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件朴素的事

人是离不开阅读的。

每一个人的生活区域都有上限,唯独书籍没有。尽管坐在教室一隅,你也可以穿越历史,了解前朝往事;即使足不出户,你也能体味不一样的冷暖人生。

在清贫的日子里,我庆幸自己与书为伴。或是清晨、或是黄昏、或是树下、或是深夜的办公室,捧书静读。一本书就是一条河流,一片月光,它能涤荡尘世喧嚣,戒除浮躁。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许多书就是许多面镜子,它镜鉴着纷繁芜杂的人生百态。书籍能使人开拓视野、明辨是非。书籍里蕴含着大智慧,它能让人精神丰盈。

尽管如此。我周围学生的阅读现状依旧令人堪忧。一个3000多学生的学校,当天认真借阅书籍的不足10人,所借书目又以猎奇、戏谑为主,如军事、奇妙星球、惊悚、搞笑,自发借阅经典书目的学生屈指可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不单是学生,整个国民的阅读现状同样令人堪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远低于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

是什么妨碍了国民阅读?

有人归之于现代化快节奏带来的生存压力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不然,日本的现代化比中国突出,人均阅读量高达40本。有人说,中国功利性教育让绝大部分国人都没有真正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这点似乎很有道理,现在初中生阅读最多的除了课本就是教辅资料。但也不尽然,“学而优则仕”这种传统读书里面,也有沉浸读书本身的。庄子甘做曳尾于涂的乌龟,陶渊明辞去澎泽县令选择“耕读”生活,吴承恩拂袖归乡撰写《西游记》。读书是件朴素的事情,可以超越功利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比较而言,学校生活相对纯粹,学生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学生应该多读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汇聚了作者超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获得情感共鸣,即使同一读者,在不同时候阅读,都像经历了一次奇妙之旅。

以我读《平凡的世界》为例,第一次读的时候囫囵吞枣,以为这是一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书,并为孙少安、孙少平不甘于平庸的倔强点赞。第二次读的比较细,特别是人物命运及其感受至深的生活金句。“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田晓霞对孙少平说的话一语成谶,死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上。其实,细想一下,田晓霞的死是必然的,她是理想中的女性,是很难降落在孙少平的荒原上的。又如,“哭和笑都是因为欢乐,但哭的人知道笑的人并不知道,这欢乐是用多少痛苦换来的。”孙少安牺牲了爱情、供弟妹读书、分家闹剧、艰难创业等一系列困厄才换来生活好转,可是秀莲却得了肺癌。他吃的苦,他自己知道。面对着祥和喜庆中的双水村,他流下了泪花。

经典作品只有精读才能感受它的不朽。

最后引用阎崇年的一句话结尾:阅读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是朴素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是一件朴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