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用手机,每个用手机的人都可以罗列一堆手机的“罪状”。但我们并不知道,即使并没有沉溺于手机,我们也已经被手机“算计”。算计的当然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等流于表面、肉眼可见的东西。接下来,请跟我走一遭,在“不妖魔化”的前提下,看看手机如何收割人类吧!
一.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这十年一直站在舞台中央,独享全世界对他们的追捧。在他们看来,80后、80前什么的,简直弱爆了。然而,在迈入新一个十年的关卡时,90后开始觉得有些事不一样了。这一次,他们不但直接感受到了来自00后的冲击波,更真实地经历着一些自身的变化。
当年的Party女王,居然迟迟未现身,不是她太孤傲,更不是她选择了隐退,而是她压根把这事儿给忘了。都说90后已经开始泡枸杞养生,电脑旁边常备风油精,开始进入“忘事”的衰老年龄。
刚答应帮爸妈预定机票,答应带爸妈来自己工作的城市兜一圈,第二天就忘记了。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爸妈硬是满大街到处找,终于找到一家机票代理中心。
朋友帮了自己一个大忙,感动得一塌糊涂,微信上告诉朋友一定要请她吃饭。两个月过去了,从另一个朋友口里得知,当初帮了自己大忙的朋友现在居然在背后说自己是个“只会说表面话的人”,当场悔得捶胸顿足,“这么重要的事儿,这么重要的人,居然给忘了!”
难道还不到30的我们,真的已经开始“未老先衰”?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我们,大脑变得越来越“不灵光”?
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不停地被打断。
看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吧!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手机里几十个、甚至上百个APP的推送信息所干扰。手机亮起来时,我们根本忍不住不去瞅两眼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的大脑就像一辆时时刻刻都在发动 - 熄火 - 发动 - 熄火的车,刚开始工作没几分钟,就被手机上一堆跟我们毫无关系的信息抢夺了注意力,等我们意识到应该工作时,不得不重新启动发动机,可没多久,又被打断。这样长期以来,大脑被迫反反复复处于开机-运转-休眠-运转的轨迹,不但让我们的精力被大量内耗,还使我们无法保持专注,注意力无法安放。
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的注意力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毫无规律顺序的杂乱碎片。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记忆力每况愈下,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每天无条件地接收太多无用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从来不整理,一团乱,需要提取的时候却找不到信息源。当我们说好帮父母预定机票时,同时还在刷手机,可能刚好翻到某个热点。两个信息相冲突,而热点支配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所以分配给“订机票”的注意力被压缩得足以“让我们将这件事忘记”。
二.
跟大多数90后相比,70、80后除了刷手机,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陪娃。已过了生育最佳年龄的80后本应将生育大棒递交给小10岁的90后,但由于婚育观念的改变,现代人大多晚婚晚育,这个火炬不得不还是由已处于30-39岁的80后托举。而随着二胎的开放,不少70后也踏上了生二孩的末班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在家长会上看到新手80后妈妈和老司机70后妈妈齐聚一堂。
70、80后大多在职场已经能独当一面,在家里则要肩负养家糊口、教育孩子的重担。而80后的孩子和70后的二孩年龄尚小,除了辅导作业以外,还要花大量时间陪伴他们度过漫长的“闲暇时光”。每年暑假,爸妈们都报了一堆课外班、夏令营,除了让他们获得成长,主要还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吧。
为什么我们在陪伴孩子时呵欠连天,困意连连,可等孩子睡了以后却精神奕奕,手机可以刷到没电?
答案是手机让我们接收信息的过程是非常舒服的,这是一个根本不用大脑思考的过程。
看看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吧,新奇的、震惊的、窥探的、揭秘的、别人家的……哪一个不是迎合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喜闻乐见,并乐此不彼地点赞和转发。可是陪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时候让孩子玩得津津有味的游戏在我们眼中简直就是“极致无聊”的低幼操作。
当我们陪娃时,不但要陪他们玩这些“毫无乐趣”的游戏,还需要动脑筋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而这一届孩儿们,根本就是一群不需要充电就能待机一整天的小魔兽。不调用我们早已疲软的脑细胞,还能和他们斗智斗勇?这些,不是和习惯于被各种信息流喂养的大脑背道而驰吗?
三.
最年轻的70前也进入天命之年。身体在经历了快速成长和巅峰之期后,开始衰老。照理说,从50岁开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保健身体,而保健身体的第一步当然是从睡眠做起。可是,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不完全数据的调查统计,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平均入睡时间比智能手机出现之前足足推迟了一个小时。虽然这个调查缺乏数据的普遍性,但足以反映部分人的睡眠画面。
我问了一位50多岁的妈妈和一位60多岁的爷爷,前者告诉我,睡前不刷手机,感觉跟这个世界失联;后者反问我,睡前不刷手机还能干什么呢?是啊,退休后,我们的大脑已经被“从电脑搬到手机上的游戏”、被“看新闻赚收益”、被各种APP满天飞的羊毛券、被微信群里老同学一条接一条的语音所占据……
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00后和10后,因为绝大多数00后还在上小学和中学,所以用手机的时间被学校和家长严格控制,但未来他们根植于手机的爆发力不可想象。而10后,一个主要被80后孕育的群体,一个一出生就坐拥移动网络时代的物种,对手机的使用已经到了“自来熟”,“无师自通”的境界。他们已经不需要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认识纸币和硬币,因为可以使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支付;同样,他们并不需要学习充值和刷卡就能搭乘交通工具;当爸爸妈妈不想做饭时,他们也不会担心吃不上饭。
手机,大大缩短了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手机,用技术的名义,隔离了他们与世界最直接、最真实的接触。很难想象,当10后长大后,他们和手机、和其它黑科技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常常在想,也许他们这一代人,是未来1000年,最接近人类的“类人”了吧!
最近热播的《他乡的童年》让我颇有感触。节目里日本小朋友的妈妈都很巧手,除了做美味的便当,还能用缝纫机缝制便当袋。因为他们觉得,在日本传统社会里,如果什么都要去买,那会显得妈妈很没用。他们认为,只有妈妈做的,才是最好的。而对于同样巧手的中国妈妈,她们的这一角色,已逐渐被超级发达的中国电商所剥夺。节目里一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说,操场上的草坪故意没有修剪整齐,水管下面故意没有设置水槽。因为“不方便”,才会促使我们思考。
再回到最初的话题,既然手机让我们的大脑变得难以专注,疲于思考,拒绝复杂事物,越来越没有主见,那我们应该如何在享受这个“时代便利”时,不被它算计和控制呢?如果摆脱不了,那就想办法缓解吧!
1. 工作时,把手机翻转过去,这样可以免于各种信息的干扰。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休息时间,比如每工作半小时便休息5-10分钟。休息时间当然可以狂刷手机,但工作时间尽量不要看手机。跟自己定一个契约吧!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专注于手上的任务,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
2. 其实陪伴孩子并没有那么无聊。想想我们的童年吧,多么希望有人能做自己的玩伴啊!我们可以根据家人的兴趣和长项进行分工。比如妈妈给孩子讲绘本,爸爸负责篮球运动,外公和孩子下棋,外婆可以教孩子做做手工。这样,我们既可以发挥自己的长项,还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
3. 教会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在现代社会,生存早已不是问题,已经是排在最后一位的需求。教会孩子生存,并不是解决他们吃穿住行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变得更独立,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前几天,我带孩子出门买东西,孩子很顺势地拿出我的手机,开始叫车。可是遇到高峰期,怎么也叫不到,于是我们选择了坐公交车。公交车上人也很多,再加上车子开得很颠簸,整个乘车体验非常不好。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有位子坐的人,希望能有人让座。这个时候,我告诉他,即使没有位子,我也可以教他一种很厉害的功夫,让他可以稳稳地站在车上,不会摔倒。这个功夫就叫做“扎马步”。当车子启动、刹车、加速或减速时,我们的双脚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重心,不会摔倒。孩子对这个技能非常感兴趣,整个车程40分钟,他双手紧紧抓着把手,双脚牢牢地盘在地板上,脸上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个时代,有人拜手机为大神,有人视手机为洪水猛兽,如何跳出手机设置的圈套,希望这篇文章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