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是我最近思考很久的问题,也是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3月份我参加的贺嘉演讲训练营的毕业作业是
向我们销售你自己,或者一个想法\项目。
(挑重点讲,3分钟以内,录制视频上传,根据评论想认识你的人数,做为优秀学员备选)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向大家介绍我自己,介绍时间管理非常好的机会。但我却卡壳了,我虽然觉得自己这2年来变化巨大,经常用“重启”人生来形容我遇到叶老师时间管理后自己的改变。但好像没有什么一些具体的数据能说明,不能像贺嘉老师一样《离开腾讯,月入超10万》,我好像没有太多的结果数据能说明。
当时突然间我有点沮丧,我于是在思考,这2年我到底有没有成长?
于是我开始去回顾我的成长足迹,看我的印象笔记里的检视记录,去看里曾经写下的文章。
02
我是2016年4月13日走进时间管理课堂的
2017年4月9日写了被重启生命后的年度总结《重装上阵 焕新启程》,当时文章里总结的收获是
1.找到了我未来的人生坐标
2.开启持续成长模式
规划我的注意力开销
注意提高元认知能力,多思考
更加耐心,活在未来
充满正能量
建立了人生的导航系统
建立起了线上的人生模式
拥有了感恩利他之心
3.打开了更多的链接
4.幸福指数提高
现在看起来,这些收获还是很虚的。
2017年5月17日写了一篇文章《默默进化》,之前我开始的那个疑问“我到底成长了没有”,其实1年前我就有了思考,文章里面原来摘录的笑来老师的话就很好的解答了我的问题。
当你“表现自己”、或者尝试着“证明自己”、甚至不小心“好为人师”的时候,本质上来看,你在用尚未发生的结果去表现,去证明,于是,从更深层次的视角去看,事实上是你自己在“占便宜” —— 你在用未来不一定产生的结果刷现在的存在感…… 要知道,即便你长期持续行动了,也还有可能仅因为运气不好而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呢!
那么我是不是陷入到了假想的“成长”中呢,或者是我认为的成长其实并不如我的预期。
行动的力量总是比语言大得多,多出很多倍,甚至不在一个量级上。
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总有一小撮人,他们平时话不多,但总是能够每隔一段时间,拿出这段时间的作品,并且获得应有的回报。
虽然他们平时不说话,但因为有这样作品的支撑,所以他们只要一开口,大家都会信任他所说的。因为这些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作品,就是对于他能力最好的证明。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
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
因为作品本身,就是对你能力最好的肯定,同时也是帮你节省“解释时间”的有力工具。
你想成为一个“能说那话的人”吗?那就快去打磨自己的作品吧。
我想这就是我之前那个困惑“我到底成长了没有”的原因
因为这2年里我能拿出的“作品”不多
不能用数据说话,不能用作品说话。
03
虽然鸡汤文有说,想要改变,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但作为一名70后,心里还是蛮着急的,之前迷茫了太久。我需要比80后,90后多一些成长率。
我显然是不满足这2年的成长率的。
补充说明:何为成长率?保持一定额度的增长,比如每天进步1%,这个1%不是成长率。今天进步1%,明天进步1.1%,后天进步1.2%,这个才叫成长率。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成长率呢?我又去笑来老师的文章里去找寻答案,那个关于成长率的专辑我看了好几遍。
其实也没有太明确的答案(其实是并没有我原来期望的捷径),答案无非是让我们持续去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提高我们的成长率。
但通过我这2年来的成长路径,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缺失就是——反思。
虽然我也经常讲这个例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只有3% 的时间是对准目标的,其他都是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这2年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4-2017.2,四处链接。因为生命刚被重启,充满着对新世界的惊喜,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比原来的生活都还要忙碌(当然是比较开心的忙碌)。
第二阶段:2017.2-2017.12,做减法。开始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5万米高空,稍微明确了点目标,做了一些减法,和一群伙伴一起成长
第三阶段:2017.12-现在,聚焦。运用了个人商业画布模式的工具,目标更加聚焦,而且细化,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思维,把行动计划也细化到甘特表里,逐步推进。
易效能的反思系统很完善,但实际上之前我一直做得不好,只是偶尔会进行。虽然晨间日记一直有在坚持,但说实话,并没有很深刻感受到晨间日记带来的好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记录,没有感受到反思的力量。
但第三个阶段开始,我坚持记录时间,坚持做月度总结,每次做月度总结的时候,能都很好的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我就会去调整一下下个月的月度计划。通过这种总结反思,我到感受到我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改变,并且能不断修正我的行动计划。
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里就强调了反思复盘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前一直没有实践起来。现在觉得必须要把反思系统坚持去践行,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反思系统做些优化,比如在晨间日记里加入复盘的部分。
04
提高成长率的方法很多,
但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就是去建立自己的反思系统,并且坚持下去,才能让我们的“火箭”少走弯路,所有的能量都能用来向着目标推进。
具体的反思的方法,叶老师的线上课程里面都有提到。
我就不累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