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2.13 2.14

2.12

原:子曰:君子不器。

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具。

记:这句话今天可以读作人非机器人,即人不要被异化,不要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人“活”着不是作为任何机器和机器(科技的、社会的、政治的)部件,不是作为某种自己创造出来而又压迫、占领、控制自己的“异己的”力量(从科技成果到权利意志到消费广告)的奴隶。人应使自己的潜在才能、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和实现。这才叫做“活”,这是从哲学说。从社会学说,“君子不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说明士大夫(以占有土地为经济来源)作为“社会脊梁”,不是也不可能和不应该是某种专业人员。他们读书、做官和做人(道德)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其职责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的生存。他们为启蒙为救亡而呐喊而活动而革命,从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到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到领导农民革命,即使各有“专业”,也大都是“心忧天下”而“不器”的。



2.13

原: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履行所说的,然后再说。

记:子贡之患,非文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子贡极聪明而善言说,所以孔子这样回答他。



2.14

原: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厚待。

记:《论语》中常有这种对偶短句,言简意赅,表达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对立,颇便于传诵、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