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渡北归》有感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本书讲了书中的知识分子精英们,便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对西方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对传统中国文化利弊的思考与反省,不仅决定了他们自身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之后历史的发展。

图片发自App

        岳南笔力深厚,能把学者们的一生戏剧性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印象深刻的有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胡适,梅贻琦——文中并没有牵扯到他们过多著作,读起来丝毫不觉干燥乏味。你好像陪他们走完了并不漫长却艰辛地一路,这些名字不再是烟云,侧着耳你甚至可以听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这也是《南渡北归》的另一种意义——读完这本书,你大约会忍不住地去探寻那个时代背后更多的细节,对他们的著作也有了翻阅的欲望。一本好书的特点,大约就是让人们读完它后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并以它为跳板,可以学习到大师们更多的优点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梁启超具有博大精深的眼光,在中国仍保留封建性质的情况下,推广西方的科学技术,他对西方考古研究发展非常的看好,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出国门,一个学习考古,一个学习建筑。希望他们都成为中国这两个新领域的奠基人,使中国的考古和建筑跟得上西方的步伐。他在协和医院误将他好肾摘除的情况下,怕国人排斥西方技术,一直题协和医院辩解,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术后不久离开人世。一个个坚韧绚烂的生命,终究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地呻吟。动荡的社会却让他们远大抱负和理想难以实现。

其实这是他们在近代史中经历的缩影。“血火总破温柔乡”,在炮火连天,国难当头的年代,知识分子就如同飘萍一般聚散无常,随波逐流。当我们读到北平师生在日军铁蹄之下仓皇出逃时,当我们读到堂堂如梁思成、钱穆等名流学者,竟不得不偏居西南穷乡僻壤度日时,当我们读到李济、林徽因等人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连续的精神打击而日益消沉时,我们不仅为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叹息,更为这些本该在各自领域大展所长的“大师”而痛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南渡北归》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