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09级法学 杨凡

   千百年来,月亮近乎一个神话,那广寒宫的神奇故事总是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向往。纵使人们登上那荒无人烟的真实月球,碎了世代相传的梦想,依然没能打破这个被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赞美了千年的凝结着百结愁肠、洋溢着丰富情思的载体,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游子心中那圣洁美丽的形象。

中国人向来与以月亮代表的阴性文明走得很近。国人把月神称为“望舒”把日神称为“羲和”,以望舒为人名的着实不少,如戴望舒;而以羲和为名的在现实生活中着实少见。可见以月亮为代表的阴性文明早就融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部分了,已深深熔铸在国魂深处。历史上赏月、咏月诗句也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诗人李白的思乡佳作《静夜思》,深深表露出一个远离故土、客居异地的游子内心难抑的思乡之情,独领风骚千年之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圣”杜甫在佳作《月夜忆舍弟》中,更是直抒胸臆,思乡之情、兄弟之谊溢于言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思想情感渗透于纸上、于诗中、于心间……月亮,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物体、这个被传诵了千载的话题,即使世事变迁,匆匆流逝的光景依然抹不去她在华夏儿女心中早已烙下的那深深的印痕,取代不了她在炎黄子孙血液中那沉甸甸的分量。他早就在所有国人的灵魂深处扎根发芽,如磐石般稳固。

月亮,这个故乡的守护神,总是游子心中一个难以割舍的结。不管漂泊他乡,还是栖身异地,在宁静的夜晚,总能让人想起魂牵梦绕的故乡来。记得在返校前夕,突然心血来潮地欣赏了一番故乡的月景。在黑色夜幕的陪衬下,月光皎洁如水,月盘明亮似珠。薄薄的月光,如轻纱般将大山环绕下的乡村轻轻纳入怀中,犹如母亲在轻抚着熟睡的婴儿。门前潺潺的流水声、昆虫的鸣叫声,如摇篮曲般的动听。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灯红酒绿下,稀落的灯光伴随着远天的几点明星,使得月下的乡村显得格外静谧。在四周黑黢黢的一片山丘映衬下,这景象,好似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画,抑或是一首意境悠远的山水田园诗。在这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一瞬间,心中感到从未有过的片刻宁静,各种杂念、压力一扫而空。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欣赏着、品味着,许久许久……

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外出求学多年,尽管已好久没上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秋节了,却并不曾淡忘那份浓浓的亲情。每逢中秋,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发呆,想着远方的亲人和故乡。对于此时的我来说,故乡,就是那一轮圆圆的明月,寄托着我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承载着亲人对我的深切嘱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