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在国民之中,其知名度自是极高的,而对其的了解却和知名度是不相符的,因为这是一部“有字天书”:一谈到《易经》,马上想到的就是占卜、算命、八卦、太极、风水、阴阳,等等,不一而足。不容否认,这些在《易经》中都是存在的,但把这些孤立来看,不免存有片面之弊端,唯有将他们统一、综合起来看,方能明了《易经》之精义。
一、《易经》地位
《易》本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的亡佚,且《易》又被尊为“经”,后世多将《周易》与《易经》等同,以为《周易》就是《易经》,殊不知二者并非一物。由此,仅以《周易》与《易经》而言,就需要从整体来看,才能知晓《易经》源流。不过,现今多以《周易》、《易经》互称,大略也非荒谬的。
《易经》之地位,可从东西方来看。
就中方而言: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老子》、《庄子》、《周易》),奉为经典。还有“群经之首”的说法。孙思邈曾言:“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由此可见,《易经》之博大精深,其所蕴涵的意蕴深宏阔大。
从西方来说:莱布尼兹1703年创二进制,发表了《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打通了阴阳与二进制的界限,并称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在英文版《易经》的序言中指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还有,黑格尔,玻尔等,也对《易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可见,《易经》之效用,非独有占卜等,而其所具有的哲学等价值,才是其精髓所在。这就涉及《易经》之名之解释了。
二、《易经》之名释
《易经》之“易”,有如下含义:
1、上日下月为易,一阳刚一阴柔。
2、“易,飞鸟形象也。”伏羲画八卦“法天则地”,“易”即为模仿飞鸟形象而来。
3、《说文解字》:“易,蜥蜴(易)、蝘(演)蜓、守宫也,象形。”“日”像蜥蜴头,“勿”像蜥蜴身。蜥蜴俗称变色龙,体表颜色据环境而变。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周易·系辞》云:“生生之谓易。”即为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这样看待“易”: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易名三易:
郑玄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1)简易:“大道至简是也”。所有的真理,永远都是及其朴素、简单的。
(2)变易:变化。
(3)不易:变化之“道”,即规律。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
《易经》之“经”:
1、本义为织布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大意是说,纵线定好之后,横线才能织就;内容定好之后,文辞才能通畅。
2、“经纬”引申为南北东西:南北为经,东西为纬。
3、权威之作,宗教经典。
4、通“径”。即指路径、规律。
《易经》即为: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之方法;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体会;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三、八卦与六十四卦
《周易·系辞上》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知,八卦是由伏羲氏发明的,其象征意义可谓极具代表性。八卦,即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
通过此图,可清楚得看到八卦与自然界、五行的关系,不能孤立来看。
六十四卦是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其所指较八卦而言,更为具体与细致。
八卦内每卦有三爻,六十四卦内每卦有六爻;这就与天地人三才有关系了:八卦的初爻、六十四卦的初二两爻为地才,八卦的二爻、六十四卦的三四两爻为人才,八卦的上爻、六十四卦的五上两爻为天才。这即是天人合一之道。如同中国茶道中的茶具中的饮具,杯托、茶杯、杯盖,也是天地人三才之体现。
即使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也是一种整体的观念。“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以位列偶数位的卦和它前一位的卦是“非覆即变”的关系,不是综卦,就是错卦。综卦指本卦整体颠倒后的卦象;错卦指本卦阴阳爻互换后所得卦象。其中,还包含有一互卦,即指去掉本卦之初、上两爻,二三四爻作为下互卦,三四五爻为上互卦。以屯卦为例,其综卦为蒙卦,错卦为鼎卦,互卦为剥卦。此亦整体观之体现。
以《易》之占卜为例,可见其整体观之一斑。
宋时邵雍《梅花易数·梅花占》记载:“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康节先生偶观梅,见二雀争枝坠地。先生曰:‘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因占之,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三十四数,除四八三十二,得二,属兑,为上卦;加申时九数,总得四十三数,五八除四十,零得三数,为离,作下卦。又上下总四十三数,以六除,六七四十二,得一零为动爻。是为泽火革,初爻变咸,互见乾、巽。断之曰:详此卦,明晚当有女子折花,园丁不知而逐之,女子失惊坠地,遂伤其股。右兑金为体,离火克之,互中巽木,复三起离火,则克体之卦气盛。兑为少女,因知女子被伤;而互中巽木,又逢乾金、兑金克之,则巽木被伤。而巽为股,故有伤股之应。幸变为艮土,兑金得生,知女子但被伤,而不至于凶危也。”这是以卦象配以阴阳五行来判定吉凶的。
由是,就占筮而论,其整体观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
乾坤两卦是《易经》两卦中最为重要的两卦,要理解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就须得把握“时空”观念;因为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属于其自身的“时空”意义,所以也就要求顺时而行,即“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每卦从初爻到六爻,都是与时同行。看乾卦之际,须得“见初阳而不见其余之阳”,即看乾卦初爻时,初爻是阳,其余都要看作阴爻,本着复卦来看,至于二、三、四、五、上之爻辞,分别须本着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乾卦来看;这也就是所谓的乾卦“时乘六龙”。于坤卦而论,也有着“见初阴而不见其余之阴”的方法,即初爻属阴,其余都要看成阳爻,也就是要在姤卦的基础上看初六的爻辞,至于二、三、四、五、上之爻辞,就要分别在遁卦、否卦、观卦、剥卦、坤卦之基础上看了。
于此,《易经》之精髓,尽显深宏,非为头脑冬烘辈所认为卜筮之书可比,尽管其间不乏占验之语,而其所蕴含精微之哲理,价值更大,此即《易经》盛行不衰之缘由之一。
四、环保之策
故而,宜于作《易经·文言》中之“大人”,即:“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即,做事需与天道天德相合、相宜,如此方可长存。
《论语·阳货》也有记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虽然什么都没说,四季依旧运行,万物不绝生长。人世亦然:
天地不语,非赐滥为之权利,而是体悟之伦理。唯有与周围环境一道,同荣同兴,合天地之大道,方为可行之王道。非独物质,亦关精神。
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即为天人合一之道。政府之政令,虽有成果,然非为根本之策;生民之自觉,显效虽缓,终究是亘久之计。
由此,欲得澄明,本在教化。天人合一,世当所求;若少清天,而人安在?人欲长存,当以物之久安为要;于是,方可在千秋万世之中不灭。此乃颠扑不破之真理;若违此道,必堕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