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贾浅浅,只揭露一个人或是一部作品到底是怎样火的?

最近打开头条和各种浏览器,不知不觉中才发现:贾浅浅火了。我在某条友那里发了一条评论:“为什么最近到处都是浅浅?”对方回复:“因为她美呗。”我也是醉了,对方还没忘了礼貌地回复我一句:“其实你比她美。”好吧,虽然我们不认识,不过好话谁都爱听,所以还是要感谢一下这位条友。

正如一位好友所说:“贾浅浅的诗虽然没有丰富我们的文学生活,却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呵呵,这话真得很妙,疫情中的我们乐子确实少了很多,这些诗也可以让我们娱乐一阵子了,冲着这一条,我们是不是该感谢一下人家呢。

我自己也写了很多“不通不通”的诗,有时还会有点点自满的感觉。甚至有老友恭维我,说我给他林徽因的“感觉”,我只能说他实在是抬举我了,林大才女的手指甲盖儿我也是比不上的,我只能感谢他总是在不停地鼓励我,实在是看得起我。

我只是一个自娱自乐,不会火,也不打算火的诗歌发烧友。我曾经熬夜学习格律,我总是在琢磨“平平仄仄,仄仄平”,我总是苦恼如何用韵,如何对仗?我发现自己绞尽脑汁也难以活学活用格律。我更恨自己怎么这么没用,就是写不出深刻的现代诗!

我不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地告诉大家该如何正确评价一首诗?不过我却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亦或是一首作品会火的秘诀。

其一:是名人或是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就比如最近很火的这位,最重要的是她是名人之女,换做一个普通的女子定然掀不起如此大的浪花;再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我们经常把不知道谁说的话都安在“鲁迅”的头上,毕竟他老人家说的话跟真理无二;再比如某学术圈流行的“师娘美”的梗,师娘美不美其实不重要,让导师开心才是硬道理。


其实这不过是“名人效应”、“晕轮效应”在作怪罢了。


其二:必须有特色,与众不同。

先不管这特色是好还是坏,你得敢于言他人之不敢言或是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的话。

正面的特色就比如:诗仙就是要“狂”;反面的特色比如:就比如“屎尿屁”,就比如“带色”的那些。

“与众不同”就比如:你们说地球是方的,我就非得说它是圆的,甚至万不得已我还可以“指鹿为马”。

第三:用一个雷人的标题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今的社会节奏太快,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看长篇的文章,浏览消息常常凭着对标题的第一感觉,有兴趣才会点开。相信你也会深有感触,大数据太可怕,你的兴趣爱好和隐私已经暴露无遗,说句不夸张的话,搜索引擎甚至比你自己都了解你的个人爱好,你却还不自知。


第四:小圈子带动大圈子

比如你身边的人都在聊某个话题,你自然而然会去关注,或者这就是你所在的圈子的热点,你也自然而然便会知晓。这就如同地震一般,正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才会产生强烈的震感。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一股无形的力量,一环扣着一环,才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五:借助互联网的威力。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传递一封军事消息不知要累死多少匹马。而如今我们只需要轻轻地动一动手指头,消息就可以传播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第六:娱乐终究会过去,时间会证明一切,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经得住考验的人和作品才会被历史铭记。

今天的火未必是真得火,能记录在史册的人都是有巨大贡献的,留下的经典作品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时间会给出结果,历史会告诉我们一切。

其实写这篇文章就很纠结了,毕竟自己太佛系,不是喜欢蹭热点的人,却可笑地取了一个蹭热度的标题。不过人本来就是矛盾体,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充满矛盾的旅行。何必想那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谈贾浅浅,只揭露一个人或是一部作品到底是怎样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