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故事,原型一定是自己

图片发自App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写东西要摆脱自己,没人看你一个人的生活感悟。很多人深以为然,点赞者甚众。

但我要说,“最最的”经典,主人公的原型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作者不能完全感受别人。

2011年,我亲历了一场车祸,一死六伤,我也算是死里逃生。从发生到康复,到为期一年的官司,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外人能看到我生活和身体的变化,很多细节,各种感受,非亲历而永远无法感知。

前面发过一篇《心境》,也是亲身经历下的感受,虽然虚惊一场,但是真实感受。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东方小说的经典和代表,而《唐•吉诃德》,也是西方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公认曹雪芹就是剧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塞万提斯,也是唐•吉诃德的原型。

塞万提斯,英文就是“seven teeth”,七颗牙的意思。

作者在文中有过叙述,被打掉牙齿的时候,让桑丘帮他去摸——下面有四颗,上面两颗半,另外好像还有半颗;手臂受伤的时候,他说还好伤了左臂,不是拿剑的那只……。

图片发自App

所以,写者一定要自信,不被看好的作品不一定不是好作品。好作品是养人的,不是养自己的;也许,只有作者足够落魄,文字才能触及灵魂。

只在乎辞藻华丽(如何堆砌)、情节机巧(如何设置)和商业效应(如何奔现),出了所谓的“爆文”,但遏制了文化的高度。爆文注定只能出现在特定的环境,而经典是永恒的。

        ——小说,必须写自己,连自己都刻画不了,还能刻画别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故事,原型一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