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4岁半儿子上1V1外教英语课(下)

2018年3月27日20:30,4岁半儿子的在线1V1美教英语课程正式开课。截至今天8月30日,199天累计上课53节、26.5小时(平均每节课25分钟)。这半年一路走来还是有不少感悟,希望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今天是第二篇(下)


对于学习语言,歌曲可能优于绘本

每一堂英文课开课之前都有一首儿童英文歌曲作为预习内容,小朋友可以反复听取,老师开课的第一步也是教小朋友唱这首预习内容里韵律轻松朗朗上口的儿歌,几节课下来,一首与单元课程相关联的儿歌小朋友就能自己长出个七七八八了。

《Hello Song》、《ABC Song》、《One Little Finger》、《If You're Happy》、《BINGO》……现在已成为孩子不经意会哼出的英文歌曲。

较之于英文绘本更突出故事性来说,英文儿歌因为其词句的精心编排会更突出词句之间的重复与押韵,会更容易让孩子们形成记忆点,配以欢快的节奏让英文悄无声息地进驻孩子们的大脑。


“退出”有时候比“过度参与”更有效

刚开始上课,因为全程英文,孩子完全听不明白的时间居多。那时候我就会充当孩子的半个翻译,提示孩子老师在让你“跟读”、“连线”、“做游戏”……2、3个月下来,因为较为固定地约某位老师的课,孩子基本熟悉并记住了老师的上课流程。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 “I am happy”  “Are you ready?” - “Yes,I am ready”  “What is your name?” - “My name is Nicolas”

……这样的对答已经越来越轻松且自如。

又如:因为26个英文字母是循序渐进的慢慢引入学习的,早在单个字母学习之前,我们已经将字母歌以歌曲的方式让儿子唱得滚瓜烂熟了,所以在学A/B/C几个单词的时候较为轻松。但当字母数量超过7、8个之后,孩子已经完全没办法因为真的认识这个字母而直接判断出它的发音了。比如“I”是关联着“ice cream”教授的,儿子对单词非常熟悉,但是单个的字母“i”却怎么也串联联想不起。

起初的我非常焦虑,很紧张儿子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所以会经常给他做些提示,不拖拉课程时间,保证每个25分钟该学的内容都学习到。后来发现到头来孩子根本没有真的记住。所以后来索性咬咬牙不做提示,放手让老师和孩子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交流。每每遇到单个字母读不上来的时候,儿子就会搬出手指头开始唱《字母歌》,但因为不认识所以常常也不知道唱到哪一个才是对的。这是老师适时地互动了,帮助小家伙在屏幕上写下从A到那个目标字母中间的所有字母,让儿子指着屏幕挨个读、找,一次又一次,儿子不断地尝试、老师不断地参与和鼓励,小朋友的表现反而更加自信和笃定。

这个过程回想起来真的太重要了。孩子不仅学到了该掌握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和老师共同构建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几点不正是我们期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越早找到越好的学习能力么?


父母的参与和坚持,才养成了孩子的“好习惯”

从开始上课时的盲目和随机,到现在固定的1、3、5 一周三节固定课时安排,儿子已经基本建立了英语学习的初步习惯。

我认为父母的坚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观点应该是能贯穿孩子一生的整个家庭教育环节。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阅读?当然这里并不是对标那些因“功利心”(包括主动和被迫两种)而强加于孩子的所谓的兴趣或爱好,而是孩子真正热爱和喜欢参与的事儿。

这类“真爱好”更重要的是源自父母本身对某件事情的接受与认可程度,以及父母自身愿意在这个爱好上投入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爱运动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位热爱运动的爸爸或妈妈、爱钢琴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音乐或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爱DIY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愿意花大量时间陪着他(她)捏橡皮泥拼乐高的家庭好朋友……


尽管知道教育孩子绝非易事,也经常看到陪写作业抓狂心梗的真实案例,所以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希望不断记录下这些细小的经历和发现,能更早地开始梳理作为父母的“可为”与“不为”,负责任地完成这个身份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陪4岁半儿子上1V1外教英语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