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孩子的压力就像弹簧

现代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人类面对的压力却不降反升,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压力山大。压力导致了焦虑和抑郁。《自驱型成长》这本书说,有5400万中国成年人有着与抑郁相关的问题,这一数字从2005年到2015年已增加了18%,最新能查到的数据是2019年,中国有抑郁症患者9500万,如果数字无误的话,短短4年几乎翻了一番。焦虑症的比率大概是抑郁症比率的2倍,所以大概有2亿人有焦虑症。

而大多数焦虑症和一半的抑郁症都在14岁之前出现。所以青少年的数字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人为什么会有压力?

压力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影响有哪些?

如何减轻孩子的压力?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做了详细的论述。

-1-人为什么会有压力?

《自驱型成长》认为:人的压力来源于四个要素,简称N.U.T.S.(坚果)。

一是新奇(novelty),你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

二是不可预知(unpredictability),你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

三是对自我的威胁(threat to the ego),你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质疑;

四是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你感到几乎根本不能驾驭局势。

压力并不都是坏事。

因为压力分为三类,分别是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

正向压力能促进儿童(还有成年人)的成长,让他们更能够承担风险,并表现得更出色;可承受压力如果只是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出现在孩子身上,也是可以增强韧性的,关键是必须要有成年人在旁边提供支持,而且孩子还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压力与恢复元气;毒性压力被定义为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

毒性压力要么非常严重,比如目睹了严重的侵害事件,要么是慢性的,比如日复一日地经历某种压力情景。毒性压力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为真实世界做好准备,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压力是人类进化的优质基因。

在压力下,人会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大脑空白,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只老虎时,这时呼吸急促可以让你吸入更多氧气、心跳加速可以让血液更快更多地泵向四肢、大脑空白可以让大脑供血减少转而供给四肢。于是你可以有更大的力气去战斗、有更快的速度去逃跑,从而生存的几率更大。

而反应慢的人类则会被老虎吃掉,所以对压力反应更敏感的基因被选择传递下来。所以压力敏感是人类进化的优质基因,只是近几千年来人类没有必要面对老虎,但基因还没有做出相应调整而已。

-2-为什么压力会让人焦虑、抑郁?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对大脑的生理影响。

《自驱型成长》介绍:人的大脑中有四个重要系统,分别是领航员(执行控制系统)、斗狮战士(压力反应系统)、啦啦队长(动机系统)、佛陀(静息状态系统)。

领航员(执行控制系统)主要受前额皮质影响,负责规划、控制冲动和判断决策等一系列认知功能。当我们平静、放松、有控制感,处于正常心智状态时,我们的前额皮质正在监测和调控着大部分大脑。

斗狮战士(压力反应系统)由杏仁核、海马体、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组成,简称HPA轴。负责保护你免受即将发生的伤害。杏仁核并不能自主地思考,它直接感知事物并做出响应。

啦啦队长(动机系统)是大脑中的“奖赏中枢”,负责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多巴胺一旦分泌到最佳水平,就会引发“心流”体验。

佛陀(静息状态系统)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被激活的“默认模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集中在大脑前端和后端的阴影区域内,当我们思考过去或未来,想到自己和他人,甚至是让思想自由延伸时,这个网络都会被激活。这是一个用于自我反思以及反思他人的系统,只要我们不关注某项具体的任务,大脑的这个区域就会非常活跃。

压力会对我们的大脑四大系统做出影响。

短期压力的影响。

领航员是“住在大脑里的金发姑娘”,因为它需要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化学物质“恰到好处”地组合才能高效运转,压力过大前额皮质里会充满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会导致系统“掉线”,大脑不能高效地学习与思考,你更有可能冲动行事和做出愚蠢决定。急性压力下,孩子会产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压力情境下,斗狮战士(杏仁核)成为心智的负责人,一旦杏仁核当家做主,会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于是我们会出现3F的行为,Fight战斗、Flee逃跑或者Freeze僵住,另一种说法是4F(FXXK)。这时我们能够激发出内在潜力,快速做出反应。

长期压力的影响。

压力持续存在,下丘脑刺激脑垂体,引导肾上腺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高浓度皮质醇会一次保留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长期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海马体是创造记忆和学习的地方,海马体受损就会使学习效率降低;海马体还会安慰我们,说:“嘿,记得上次你迟到那回吗?当时你吓得够呛,但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淡定!”,但海马体受损,我们则会对各种未知情况产生焦虑。

更加严重的后果是,长期压力会导致杏仁核变大,对压力更加敏感、耐受性更低。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3F行为,这些也是焦虑的表现。

长期压力还会影响啦啦队长让孩子丧失期待;还会影响佛陀系统,让孩子的反思能力变弱,遏制孩子的情绪反应。最终,过载的长期、毒性压力系统会大大提升孩子患上抑郁症和其他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

-3-如何减轻孩子的压力?

知道了压力是什么、如何引发焦虑和抑郁的,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其实孩子就像弹簧,提高弹簧的能力,需要及时地“稳、压、拉”。

首先“稳”,就是控制弹簧压缩的力度,提升自我控制感。

所谓的压力,都来自我们未知的、嫌弃的和惧怕的事物,导致压力的前三个因素NUT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第四个因素控制感则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控制感是应对压力的解药。

所以减轻压力,控制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甚至比你实际的行为更重要。如果你有可以影响局面的信心,那么你的压力就能降下来。相应地,缺少控制感本身则可能是天底下最让人感到压力大的事情了。

其次“压”,就是提升弹簧自身弹性,辅助孩子提升压力耐受性。

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压力耐受性,因此我们要挑战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压垮他们,我们要在不让他们伤筋动骨的前提下,保障他们的成长。在孩子承受这两种压力时,要保证孩子身边有一个能提供支持的成年人,要给孩子从压力中恢复过来的时间,要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控制感。

第三“拉”,就是伸展弹簧,让孩子们甩开毒性压力、长期压力。

父母要把家变成孩子的避风港,在这个安静的港湾里孩子可以甩开一切压力。就像孩子在玩抓人游戏的时候,会大喊“我到家了”,靠这个来证明他们进入了安全区,可以安心休养,重整旗鼓。

还可以和孩子聊聊压力这个话题,通过这种方式,你就是在构建一种对于压力的意识,而这恰恰是遏制压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步骤,在应对压力时,认识它,表达它,最终才能驾驭它。

最后“及时”,弹簧也有关键时间,要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三个关键期。

一是产前阶段,压力感受较高的孕妇倾向于生出对压力反应更敏感的孩子;

二是儿童早期,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神经环路的可塑性最强;

最后是青春期,这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人们在这时往往既强大又脆弱,前额皮质的决策判断功能直到孩子25岁左右才会最终发展成熟(情绪控制功能成熟得更晚,大约需要到32岁)。

焦虑、抑郁会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了“疤痕”,就像把弹簧压得失去了弹性,未来只需越来越小的压力,就能触发它被完全压垮,因此一定要在这三个关键期帮孩子正确应对压力。

生活中压力确实无处不在,但最关键的还是:

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他的老板或经理人。

这样孩子才能培养出强大的自控力,成为生活的主角,成为一个压不垮的强力弹簧,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才能避免焦虑和忧郁的深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驱型成长》:孩子的压力就像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