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在哪

课堂上,韩非子的一篇《扁鹊见蔡桓公》,把神奇的扁鹊捧成了网红,也让我们记住了什么是讳疾忌医。蔡桓公一步步从疾在凑理,拖到疾在肌肤,到肠胃,最后疾入骨髓,已难治愈,追悔莫及。今天再回首看这篇古文,我想蔡桓公真正的重疾并不在身体,而在于认知。

我们家里就有一位“蔡桓公”,就是我老丈人。一个勤勤恳恳,紧紧慎慎,踏踏实实的北京小老头,不爱与外人来往,防盗门锁三圈,喜欢玩个花鸟鱼虫,养狗除了陪伴还得能看家。长年抽烟喝酒不吃水果和蔬菜,从不运动和体检,头疼脑热从不去医院,为这事儿我们没少劝他,前年得了脑梗,都没住院,也没好好去医院治疗,只在社区医院打了一周点滴,上个月脑出血又送医院抢救了一下。现在身体不便,依然我行我素。老丈人并不是“生死看淡”,他也惜命,也胆小。他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和造成的后果。

“太麻烦了”这是我老丈人的一句口头蝉,去医院麻烦,换房子麻烦,收拾屋子麻烦,给狗洗澡麻烦,任何改变现状的事情都是他口中的“麻烦事”,沉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想迈出一步。讳疾忌医只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检查身体查出个病来,就得去看病,就是给自己找事。总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身体的不适,当时得脑梗的前期症状是胳膊不灵活,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肩周炎。唉,有些病是医生解决不了的。

比起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是更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身体,还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大脑其实很像一个由基因,教育,经验作为数据源的计算平台,实时根据外部信号安排我们的行为。既然是计算机,就难免会出现病毒程序,讳疾忌医便是其中一种。身体有病了还是显而易见的, 而病毒程序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不易察觉。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定期去医院做健康体检的习惯,但是对于精神健康我们有没有定期检查呢?我们的杀毒程序是啥呢?

以前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收获是有病及时去医院,这次再读,让我更多的理解疾到底在哪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