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

读书笔记004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了当时感觉很好的书,不过如果说评分的话在8.0左右正常一些,看了一些评论和书评,有些明显的有吹捧之嫌,如果说与《少有人走的路》以及和《被讨厌的勇气》来对比的话,感觉并没有后面两本书给人的惊喜多,不过毕竟是从知识付费的课程里整合出来的,偏向于快餐化内容,前面在讲个人发展和思维认知这些点对自我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帮助外,后面的关系、转折、使命更像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我把道理讲给你听,然后在每一章的结尾再委婉的圆一下,至于怎么做,怎么去破局,那就因人而异了,还是要看个人的成长,所以后面基本上没有做任何的笔记和思考,总觉得,嗯,说的对,然后呢?标题说的是不打鸡血不灌鸡汤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总不能知道几个名词,看到几句话就立马可以立地成佛了,对于自身的思维固化和情绪管理按照所列出来的方法是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可是这些理论也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后再喂给需要增加认知的读者们,有收获,却又不满足于这些,按照成长型心理模型来看,以后尽量看专项研究的书籍,人生的自我发展都是在不断的修炼升级,如果陈老师能把自我心理和思维讲的更深一些估计会更好,要不然结尾处也不用加上一个赘语,本来都是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认知、思维、观念、想法都提升了,那么在关系、转折、使命中自然而言的知道如何去处理,反之在自我并没有一定的认知和思维下面,照本宣科的去模仿复制其中的方式方法,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有更大的挫败感,读书也是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读书笔记先留着,等什么时候想起来再看时,留作纪念。


20200616/自我发展心理学/陈海贤/读书笔记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如何从行为出发养成一个好习惯,走出心理舒适区,迈开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了解思维系统,让心智变得更成熟,学习成长型思维工具;

第三: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突破爱恨情仇迷局;

第四:如何度过人生的重大转折期,塑造心里结构。

第五:从人生的角度出发,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

————————导论——————————

★有些话你只能讲给朋友听,有些话连朋友都不能讲,还有一些话你甚至都不敢讲给自己听。

正是那些不敢讲给自己听的话,才真正塑造了你自己。

☆人有时候会莫名的自信,感觉这件事自己能够做好,其实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旦被别人戳破气球就会原形毕露,所以还是多面对真实的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

★你为自己不改变所找的所有借口,像是没时间、没钱、太麻烦、没必要。。。他们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

☆还是要从面对自己的借口开始讲,其实很容易让人抗拒,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觉得就是因为不愿意改变,导致了拖延和偷懒一系列的坏习惯,按照作者所说,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

——————第一章  自我————————

★人的情感就像是一头大象,而我们的理智面就像骑象人,想要改变就要了解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象与骑象人这个说法也是来自一本书,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往往会跟着以往的经验走而不是尝试新的想法,想要改变就要先创造新的经验,就像读书,每个人都知道读书有好处,但是没有具体行动,所以很难做出改变,而当自己亲人尝试之后会发现这种好处比想象中的还要多的时候,这时候新的经验就产生了,内心的象也会乐于接受这种新的经验,这便是改变的第一步。

★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越是感到焦虑,我们就越需要控制感,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这就是为什么改变那么难。

☆控制感是人来安全感的来源,当你身边的一切都不在你的控制范围内的时候,人往往只会选择原来的处事方式,而如果想要解决这些焦虑就是直接面对,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新的变化。

★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

1、你的改变目标;

2、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3、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

4、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当下的改变目标其实就是关于阅读和写作这一块;

如果说相反的行为就是老是会被一些琐事打乱,拖延看书的进程;

比如这本书在计划内应该看完一半了,但是现在才看了开头,前面看了两本小说,导致现在进度没有跟上,说白了还是不愿意改变。

感觉心理虽然没有不健康但最起码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不是还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学生一样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和公众号的初衷是一样的,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早晚会按照这个想法去做。

★奇迹提问—迈出改变的一小步;

往前看,你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你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不要去想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专注于你眼前能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

不要去妄想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未来,而是从脚下可行的一小步去开始自我的发展。

☆奇迹提问这个方法是做很多事情动力的源泉,相对于制定很多宏伟的大目标,构思好未来的假设,然后一小步一小步的去改变,逐渐向着主要的目标靠近,这才能真正的改进和进步。

★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场”,它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正念是这几天听到的一个名词,和冥想类似,没有深入研究,不过关于“场”这概念确实深有体会,在家基本上看不进书,只有一些场合可以安静下来做这些事情。

★“场”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你的奋斗、你的挣扎、你的灵光一现、你引以为豪,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可是对你却意义重大。

☆很多人都会怀念他在某一个地方做的某一件事,这些刻在骨子里的额记忆,构成了我们当下的思想。

★不要自我责备,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自我折磨,你应该放弃和自己的战争,因为只有爱和期待,才能触动内心的“大象”。

☆一方面不要给自己压力和自责,或者别人给你的指责,尽量往爱的方向去想,因为只有爱,才能真的驱动内心的本我。

———————第二章 思维———————

★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主要有三个原因:安全感、自主性和胜任感。

安全感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尤其是我们和妈妈的依恋关系。

☆如果母亲给予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和肯定,那孩子所发展出来的探索世界本能也是自主自发的,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获得母亲的称赞。

★防御型思维的三大天王: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僵固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完整自我的形象。

应该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已有的规则。

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的伤害。

☆日常生活的烦恼比如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挑战、害怕别人的评价,它们背后都有这三种思维的影子,只是你并不知道。

★成长型的心智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世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它是人类的智慧之光。

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做出一番成就的人身上,看到这种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用理性的思维来更好的引导自己,让生活过的更好。

★在行动上,我们要改变世界,可是在思维上,我们要让世界改变我们。不是变得简单,而是变得深刻而复杂。这就是自我发展之道。

☆学习更多的思维模型才知道更多的处事方法吧。

★一帆风顺的时候,这些人会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无论他们怎么评价自己,好像都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特别关注别人会怎么看他们,他们都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这种心理状态叫做“脆弱的高自尊”。

☆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方面感觉自己做的都很对,不接受任何人的指责,当有挫折或者指责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烦躁,不愿意去改变,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

★夸孩子“努力”比夸孩子“聪明”更重要,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德韦克的实验表明夸孩子聪明之后,孩子为了表现出更聪明的举动,往往不愿意尝试更难的项目,而夸孩子很努力,则会激发孩子 的斗志。

★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会怎么发展才最重要。

☆把对于自己形象维护的目标转移到发展上,自己不管怎么维护都不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想明白怎么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克服僵固型思维的方法就是改变对错误的认知,有三个方法:

第一,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第二,突破自己不会犯错误的形象;

第三,制定犯错计划。

☆错误就是你本来不应该做但是还是做了的事情,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这个道理,更多的因该是放下自己树立的这个形象,反思自己曾经吃过的亏,然后再学习成长。

★应该思维:不认清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太孩子气的想法,要时刻警惕,如果经常苛责别人或者感觉别人做的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产生以上的想法,这个很危险,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闪光点,从自身做起,不过分要求他人。

★如果你按照外在世界的标准设定自己的目标,就会变成“应该思维”的囚徒。

☆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如果觉得对方做的让你不满意或者很生气的时候,不妨试试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来思考问题。

★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

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

☆这个估计自己没有。不过也不保证。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也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我们心里种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方建树,在后知后觉的岁月里,有可以回忆的青春。

★大部分人都是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东西来思考现实。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自然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也就没有持续的张力了。

☆还是说从结果出发思考问题,还是要多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啊,不然的话老是被局限住。

★心理对照法:先想好处,再想障碍;通过对乐观的幻想,保留了目标带来的张力,同时,又把幻想拉近了现实,让目标切实的跟现实发生联系。

☆定下目标只设想达成的好处容易在有一点成就之后失去动力,考虑到一定的障碍会让自己更沉着稳定的去走好每一步路,这样既能在开始的时候保持张力,又可以在过程中充分小心避免踩坑。这样更容易达成目标。

★woop思维:克服障碍的计划

W:wish,愿望,就是想想你在本周或者本月、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

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是动力源。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计划。按照如果遇到了什么障碍,我就怎么做的方式来写。

☆练习这种思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现在想到的会是自己的目标不够清晰,没有制定目标的习惯和想法。

如果在每天写完日记之后,我就制定一下第二天的规划呢?

★努力控制你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你无法控制的事情。

☆既要讲究专注精进,也要学会顺其自然。

———————第三章 关系———————

★决定你想法和行为的,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我们从关系的视角,重新来理解自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我们感觉到的自我其实是很虚幻的,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所谓的那个自我。

★什么是个性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

☆人就是关系的总和,在扮演着各种角色。

★人生如戏,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

☆改变角色定位其实是很难的吧,毕竟习惯了现在的角色扮演里面。

★我们忍受不了父母对我们失望,所以才会要求父母不要有对我们那样的期待,可是,一旦我们对父母有了要求,那我们就陷入了形式上的对称,我们的关系就会纠缠不清。

☆这些纠缠关系最初都是对彼此有很深的好感和很高的期待,慢慢的,这种好感和期待就变成了对对方的要求。而对方并不是总能满足你的要求,于是,两个人之间开始有怨气,“你责怪我不能理解你的痛苦,我责怪你不感恩我的付出。”

★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自己,也许,这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还是说要相互离开,彼此独立。

★独立意味着孤独,一个独立的人,是在心理上真正断乳的人。

☆这一章基本上是在讲关系,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知道而且亲身感受过的,看这一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何解决我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结果最后的答案还是要求自我的独立,在这个基础上又画了一个圈,加了一些感性的东西,让我们不要去纠缠不清,结果还是不清不楚,靠自己慢慢去顿悟吧,

——————第四章  转折————————

★如何接受结束?第一个阶段是否定;第二个阶段是愤怒;第三个阶段是讨价还价;第三个阶段是抑郁;第五个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就是讲一些很有道理的话,却又不深入进去,还是比较浅显。

★麦克亚当斯说,我们在不停的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编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的个人故事,而个人故事,是我们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最重要的特质,也是人格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他不断经历的故事中逐渐形成的吧。

——————第五章  使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