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读书笔记(九)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觉察力的孩子》,〔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著),庞岚晶译 ,谭新木校

重要的是成人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较量。

第二部分 教养的迷思

第8章 迷思之五:有爱就是好家长

爱,无疑是联结人的重要元素。除非过去的经历压抑了我们对孩子的自然感情,不然,爱最有可能成为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系的特征。尽管我们前面已经知道父母的爱并不是全然无私的,但却是没有边界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唤醒我们内心强烈的忠诚感,我们甚至乐意为他们牺牲自己。

然而,尽管,我们对孩子充满爱心,但在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对他们做出一些与爱相违背的行为。孩子常常感觉到我们无休止地在抱怨他们,纠正他们,对他们发脾气。后果就是,许多孩子活在害怕令我们失望的恐惧中,甚至惧怕我们。

让我们羞于承认的是,由于我们的恐惧驱使我们对孩子采取行动,就让孩子常常把我们当作爱的对立面,他们把我们当作头号惧怕的人,并最终发展成怨恨。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经常向他人诉说父母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却从来不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我们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内心对孩子充满着爱,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疏远冷漠。

孩子所需要的家长,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要体现出一种与他们相协调的存在方式。他们需要父母井井有条,对待他们始终如一,面对情绪爆发时能保持冷静。他们需要感受自己最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被仁慈快乐地满足。

为了成为这样的家长,我们的情感工具箱里需要很多工具,爱只是其中的一样。专注、乐观、善于表达感情感、坚定且灵活,以及相对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帮我们成为好家长的其他几样必要工具。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以孩子想要的方式提供他们的所需,我们就必须成长到这样的水平,那时我们有着相对平静的内心、完整无缺的自我,以及敏锐的觉醒意识。爱,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要养育出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它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是在爱孩子,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因此为人父母的关键一课,是学会如何让孩子好好接收到我们的爱。觉醒式教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明白我们的出发点与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之间的差异。孩子并不会过多关注我们的出发点,而是关注我们的反应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就是在感受这个层面上出了问题。只有当我们关注孩子的感受,而非我们自己的感受时,我们才能了解他们每时每刻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内心,实现觉悟。

孩子需要我们像对待一个首次见面的人那样对待他们。他们需要我们改变焦点,不再以爱之名来塑造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表现自己,即使他们看起来既不理性又喜怒无常。孩子们想要的无非是感受到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允许他们表达当下的自己。注意,我不建议盲目宠溺孩子,而是建议为他们表达完整的自我创造必要的条件。当我们给孩子自由时,他们便仿佛置身于辽阔的、无边际的空间去发现自己,最终成就自己。他们感受到的是我们的爱,而不是由我们的恐惧所滋生出的控制欲。

永远关注孩子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我们才能看清藏在爱之下的恐惧,这是为人父母的神圣使命,当我们可以全心全意拥抱孩子的真我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建立最深刻的联系。

爱,我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有觉悟地爱他人,就是要增强这种能力,走出自我,与他人持续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我们不要求对方同样爱我们,也不为他们对我们的爱设置条件。换句话说,我们的感觉是不包括在其中的。

这听起来,好像是我在提倡自我克制甚至自我贬低。远非如此。这种爱的定义,挑战我们去尊重自己,使我们感到自我满足,满足到无需他人来帮忙实现这种满足。

这与自我否定也是相反的,这种对爱的理解,让我们享受到一种广阔的自爱,使我们感到完整。进而,他人也可以沉浸在自爱里。当我们实现这种程度的自爱时,我们对生命中有交集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就会释放信任与成就感的信号。

觉悟的自爱,意味着我们持续与内心的灵魂对话,同时对我们的黑暗而显示出极大的同情。它意味着我们深刻地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从而不断进行自我关怀和自我安慰。这时我们整个身心成为一体,我们不再把自己视作是个受伤的、危屈的,因此需要帮助的人。

学会如此深刻地爱自己,很自然地我们也会向周围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释放同样的能量。

从爱走向觉悟

我将转变:

我的爱的基础,从恐惧到信任。

我的爱,从自我专注到联结彼此。

我表达爱的方式——如果我们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

我的爱,从需求到觉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的觉醒》读书笔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