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之父母的过错读后感

阅读完本篇文章后,让我有很大感触。在我八岁之前,生活在农村小镇上,父母外出谋生,我成了留守儿童,跟爷爷、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自打我记事起,我就这个亲戚家住几天,那个亲戚家又住几天。过年的时候在车站等着班车来临,父母是否会回来,是否会看到他们的身影?那种期待无以言表。等到他们回城的那天,悄悄地走了,把我一个人留在床上,我哭喊着冲出家门去追,可早已没了他们的身影……那时的我是极其缺乏关爱的,性格也变得内向。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一个榜样为我领航。

幸运的是,小学二年级后父母把我接到了城市里同他们一起生活,让我朝思暮想的爸爸妈妈就能天天看到了。这样,我如愿以偿了。

可是,让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父母彼此的辱骂和打架。我长大了的时候我问我的同学他们的父母是否打架,他们有些说打,有些说不打,但大多是不打的。那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不打架,你们为什么要打呢?那时的我感到特别痛苦、害怕,哭泣,没有安全感,看到那样的场面不知所措。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打过很多次,感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特别没有爱和温暖。父母也不会表达爱,类似拥抱亲吻那些亲密的行为,农村人不来这一套。看到别的同学欢喜地冲向自己的爸爸,喊着“爸爸”地那个高兴样儿,我深深感叹呀,放在我们家是永远不可能的,只能期待我的下一代是这样对我吧!

当然,现在我也能体会父母的不容易,生了我们三个小孩,他们该有多操心啊,特别是我们现在工作了,深知在城市里生活打拼的艰难,也不会再去苛求他们,只希望余生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影响着孩子,这也是深有体会的。我的父母并不是爱干净整洁的人,不怎么爱收拾房间,当然这也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不过,自打我的同事给我推荐了《断舍离》之后,我便十分认同这其中的理念,消除对物品的执念,让生活的空间和心灵都能得到升华,从此以后,衣柜里的衣服就不会过多了,房间里很久不用的物品也都扔了,这样才能让空间不那么拥挤,把空间还给自我。可是我的父母对旧物品的执念并不能舍弃,思维也不能马上转变,所以只能慢慢引导他们了。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都照单全收,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思维里已经有了新的认知,希望我的孩子他(她)能得到我给的关爱与照顾,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比我更好的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之父母的过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