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之三

归脾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是一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药方。但是人人都爱它的原因可不仅仅它历史悠久,而是它的8种用途。

首先先简单的说说心脾两虚

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统血,因此,心与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两个方面。

脾气足则血有化源,心所主之血自能充盈,神志活动才能正常;心主血脉与脾主统血相互协调,方能维持血液在经脉之中正常运行。

若因某种原因影响心脾两脏的生理功能,则会形成心脾两虚证。

若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损伤脾胃之气,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血的化源匮乏,致心血不足;

若劳倦内伤,思虑过度,则会劳伤心脾,耗血伤神,既使心血亏耗,心神失养,又影响脾胃生化气血,而且使脾失统血之职,加重心脾两虚证;

若慢性失血,不仅使心血亏虚,神不守舍,而且日久气血皆亏,致脾气亦虚,运化无力,亦可形成心脾两虚证。

它的8种用途

1、治头晕、头痛、耳鸣、视蒙

适宜于病后阳气虚弱、心血亏损、肝血虚者用。一般体弱、贫血、神经衰弱而有上述症状者可用之。

2、治心悸、心慌

自觉心动不安,甚而有惊恐感觉,心神不宁,其症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者,可用归脾汤治之。

3、治失眠、健忘

由神经衰弱及一般体弱引起者,适宜用归脾汤治疗。

4、治肌肤麻木

《灵枢》说卫气不行则为麻木。《素问》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都是指肌肤麻木,甚至部分麻痹,活动不便,由营卫或滞或虚引起,东垣归之于气不行,丹溪以为气虚,故治麻木多从补气补血活血入手,用归脾汤,上肢或头面麻加羌活、川芍;腰背麻加威灵仙、炒山甲,下肢麻加牛膝、独活,效果颇佳。

5、治慢性失血,包括吐血、咳血、便血等,与郁怒、思虑等精神因素有关者尤其适宜。

归脾汤兼顾心、脾、肝三经而治,参芪术草补脾而固肺金,茯神、龙眼肉补心而益脾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在辨证用药上,火旺再加黑栀、丹皮,火衰加肉桂心。

6、治月经不调,包括经迟、经早、经闭、崩漏

丹溪认为经来成块者由于气凝,将行作痛者由于气滞,经后作痛者由于气虚,先期而来者血热,后期而至者血虚。总之月经不调都与气血或虚或滞有关,治宜理气调血、舒肝健脾,归脾汤适用。

7、治带下

中医认为白带多因脾虚而致湿热流注带脉,出于胞宫,证诸现代医学,多由宫颈炎所致。如属湿热下注兼淋而赤者,用归脾汤加黄柏、龙胆草、栀子;如属脾虚气陷者,归脾汤加鹿角霜、益智仁。

8、治瘰疬流注

瘰疬为淋巴结炎,多生于耳前后和项腋间,由脾虚肝郁所致,治宜归脾汤加柴胡3钱、白芍5钱。

流注属于疖肿和脓肿等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由于未经有效治疗,往往脓液流注,琳漓不愈,与痰气阻滞有关,治宜归脾汤加浙贝、香附。

但是要注意3方面的问题

1、副作用

本方药性温和,不寒不燥,长期服用一般无不良反应。服后如有燥涸感觉者,可改用淡盐水送服丸剂。

2、禁忌症

热邪内状、阴虚脉数者忌用。

3、健脾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和人参归脾丸的区别

归脾丸重补脾,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健脾丸重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人参健脾丸,顾名思义,是用来“健脾”、“补脾”的,完整的功效主治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简单地讲,对于由脾胃虚弱引起的不想吃饭、乏力气短、大便偏稀、腹痛恶心,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参归脾丸,顾名思义,是含有“当归”的健脾药,既然含有能补血活血的当归,功效主治自然就不一样了。简单地说,对于气血两虚引起的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心慌乏力,还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崩漏、便血等),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均属补益药。两者均含人参、茯苓、白术、黄芪以益气健脾;含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含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含当归活血养血。看上去两者都是健脾的,功效应该也是一样的。

其实不然。人参健脾丸还含有山药、陈皮、砂仁加强健脾和胃作用;人参归脾丸另有龙眼肉、炙甘草补血和营。

另外,同样药物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意在健脾益气;人参归脾丸重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

由于其用药的不同决定上述两药的功用也不同,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人参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要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以,人参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而人参归脾丸偏重于补气养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脾丸之三)